醫案,又稱診籍、脈案、方案、驗案等,是中醫臨床實踐的記錄,反 映了醫家識證用方的思維過程,蘊含了中醫治病的一般規律。下面小編為大傢俱體介紹婁紹昆“胸悶3年”案。
L先生,男,51歲,身高155cm,體重75kg。2000年11月5日初診。
主訴:胸悶3年。
病史:3年前感冒發熱咳嗽,熱退、咳嗽消失後就一直胸悶至今。多年到處求醫,西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心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
刻診:壯實矮胖體型,面色暗黑,皮膚乾燥,平時少汗,口淡,口水多,早晨咳吐出大量稀痰,嗜睡打呼嚕,嗜菸酒。脈實,舌淡紅,苔白厚。腹診:心下至臍部悸動,腹部肌肉緊張不虛。
診斷:麻黃湯加茯苓證。
處方:麻黃湯加茯苓。麻黃10g(先煎),桂枝10g,杏仁10g,甘草6g,茯苓15g。5 劑,每日1劑。3月19日二診:病者喜形於色。自敘服藥後1小時,出現煩躁欲汗不能的症狀,隨後小便次數增多,尿的排出量一次多於一次;夜間睡覺時,胸悶的程度有所減輕。第2劑、第3劑服藥後,就沒有上述尿頻的症狀。3劑藥後,胸悶減輕,口水、稀痰也大為減少。
原方再服,藥方中減少麻黃的量。處方:麻黃6g,桂枝10g,杏仁10g,甘草6g,茯苓15g。5 劑,每日1劑。
2015年12月5日,一個永強老鄉帶他的孫子來診所看病。一進門就非常興奮地和我打招呼,我有點被他的熱情搞得暈頭轉向。他說15年前因為胸悶在我處治癒。他一邊說著一邊從口袋裡摸出一張保留了多年、字跡模糊的處方遞給我,處方上寫著五味藥是麻黃湯加茯苓。
回憶起15年前的治療經過,患者記憶猶新。他說,第2次診治服藥以後,胸悶幾乎消失,早晨咳吐稀痰減少,就停藥觀察。
15年來,他戒菸慎酒,胸悶一直都沒有復發,但偶有咳吐稀痰,依然嗜睡打呼嚕。腹診:心下至臍部悸動不明顯,腹部肌肉緊張有度。(《婁紹昆經方醫論醫話》)
《婁紹昆經方醫案醫話》中的醫案部分為婁紹昆親身診治的驗案,屬於臨床實錄式案例,是婁先生運用四診,特別是腹診,採用經方方證對應的內治法與針灸等外治法相結合,診療各種疑難雜症的真實記錄;醫話部分和《婁紹昆講經方》則是婁先生一輩子研讀《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所思、所想、所得,以及實踐、應用經方的思考、感悟,從中不僅可以概覽婁先生 40 多年來的臨床診療體系和經驗,以及經方學術思想、觀點,還可以折射出目前中國中醫界所存在的問題、弊端。
按:患者壯實矮胖,面色暗黑,嗜睡打呼嚕,腹部膨大、肌肉緊張結實是典型的寒滯質體質,適合的藥方有麻黃湯類方與五積散等。考慮到患者有皮膚乾燥少汗、口淡多口水、脈實的麻黃湯證和胸悶、早晨咳吐出大量 稀痰以及心下至臍部悸動的茯苓桂枝甘草基證與茯苓杏仁甘草湯證,同時 甘草麻黃湯的治療目標就是“喘急息迫”。因此,試投麻黃湯與茯苓杏仁 甘草湯的合方。可見治療方向、體質、藥證、方證的綜合思考是有規可循的。
病人第1次服用麻黃湯加茯苓後,1小時就出現煩躁欲汗不能的症狀,隨後小便次數增多,尿量一次多於一次。那天夜間睡覺時,胸悶的程 度即有所減輕。這說明服用麻黃湯或麻黃湯加味以後,病人存在兩種可能:一種是通過發汗祛邪;另一種是通過利尿祛邪。這和遠田裕正對麻黃的基本作用認識是吻合的。
遠田裕正說麻黃的基本作用:“促進心臟的搏動,增大心臟對全身血液的供應。由於皮膚、腎臟血流量的增加,促進了經皮膚與腎臟的排水。”
至於其結果是發汗或是利尿,取決於病人當時的內環境以及藥方中與麻黃相配伍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