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民諺雲,“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家備生薑,小病不慌”“早上三片姜,勝過飲參湯”。
短短几句話,足以見得自古以來人們對生薑養生作用的肯定與讚譽。
在中醫看來,生薑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散寒、溫中和胃、止咳止嘔、溫肺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而三伏吃薑,特別是搭配其它養生佳品一起吃,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處,一起來看看~
三伏天本就容易暑溼困脾,使脾胃負擔加重,加之很多人偏嗜生冷飲食,損及脾胃陽氣,導致陰寒凝滯胃腑。
如此一來,脾胃更加羸弱,進而容易出現胃脘冷痛、口淡噁心、泛吐冷水或酸水、消化不良、大便軟爛等症狀,中醫謂之“胃寒證”。
生薑一直是民間治胃病的良方,有溫胃散寒、暖胃止嘔之效。
配上能養脾胃、補氣血的紅棗,不但能驅寒氣、養脾胃,治療胃寒證和風寒感冒,還能補給因苦夏熬人所致的氣血虧空。
此外,紅棗還能緩和姜之燥熱,使兩者合用的效果更柔和持久,簡直不要太完美。
姜棗茶:取生薑4~5片,紅棗2~3個(去核),鍋中加水300毫升,煮開後再煮約10分鐘即可。但本身有胃潰瘍或出血性疾病,不宜飲用。
炎炎夏日,菜市場裡、夜宵攤上,誰能抵抗得住海鮮的誘惑?
然而,海鮮不但性偏寒,容易引起腸胃不適,而且容易讓人過敏,苦不堪言。
其實,在烹調海鮮時,放一些生薑、紫蘇等溫性食材,不僅能中和海鮮的寒涼,還能解魚蝦蟹毒,預防過敏。
紫蘇薑茶:取紫蘇葉15克、生薑5~6片,放鍋中加適量清水,煮開後再煮10分鐘左右即成。不便煎煮時,用開水燜泡亦可。
紫蘇能非常柔和地引導脾胃中的水溼外散,加入生薑,還能更好地祛寒健胃,簡直是吃海鮮的絕配!
此外,紫蘇薑茶還適用於風寒感冒諸證,尤其對伴有噁心、嘔吐、胃痛、腹脹等證的胃腸型感冒更為適宜。
即便是在夏季,半夜陰氣也是比較重的,此時脾胃寒邪易上擾神明,導致失眠。
這種失眠常表現為:睡而易醒、白天頭暈神疲、四肢乏力、口淡口苦口臭、腹脹便溏等。
而生薑能通神明、安神志,適用於一切與神明受擾有關的病證,輕如眩暈頭痛、夜間不眠等,重如中暑、中風。
而且,姜還是一種溫中祛寒的妙藥,尤其是乾薑,對於脾胃虛寒引起的頑固失眠,最為對症。
再配上溫中養胃的紅糖,溫中散寒、助眠安神效果更強。
生薑紅糖水:取生薑5~10克,紅糖15克。大力拍打生薑或以生薑磨汁,加1杯清水,加紅糖,加熱至沸騰15分鐘即可。
生薑、牛奶、韭菜搭一起,煮成姜韭牛乳茶,怎麼看都是黑暗料理啊啊啊啊啊!
先別急著下定論!其實,此方出自元代朱丹溪所著的《丹溪心法》。
姜韭牛乳茶:取鮮牛奶200毫升,薑汁15毫升,韭菜汁50毫升,把薑汁、韭菜汁衝入牛奶中一同煮沸即成。飲用時可加適量白糖調味。
韭菜能溫補肝腎、潤腸通便,牛奶能潤腸通便、養胃補虛。和生薑同煮,潤腸通便、溫中和胃效果大增。
這款姜韭牛乳茶,常人飲用,對身體大有裨益;對病後、產後、體虛便秘者及老年性便秘者來說,更是一味食養通便之良藥。
當然,縱使生薑有千般好,也非人人皆宜,有些人吃了反而容易“火上澆油”,加重病情,譬如:
①陰虛火旺者(多表現為面色潮紅、口燥咽乾、煩躁易怒、心煩失眠、大便秘結等)。
民間有“爛姜不爛味”的說法,因此有些人看姜壞了也捨不得扔,會把它吃完。
然而這樣做,是很危險的!因為生薑腐爛後,會產生有毒物質黃樟素。
這是一種毒性很強的致癌物,能使肝細胞變性、壞死,引發肝癌。此外,它還可能會誘發食道癌等。
很多人買生薑,喜歡挑鮮亮的,因此,有些不法商販為提高姜的“顏值”,常用有漂白防腐作用的硫磺給姜做“美容”。
人如果長期吃硫磺姜,神經系統、內臟器官都會受到損害,肝和腎受到的傷害尤其大。
因此,大家購買生薑時,千萬記得:好姜皮粗,毒姜皮嫩;好姜本味辣,毒姜本味淡。
也就是說,好姜豐滿結實,外皮粗糙,繃得很緊;被硫磺燻過的姜像打了蠟一樣,光滑水嫩。用手蹭姜皮,硫磺姜的皮很容易剝離,且姜肉顏色和姜皮差別很大。
此外,好姜有濃烈的辛辣味;被硫磺燻過的姜則能聞到硫磺味,姜本身的味道會變淡很多,或有其他雜味。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
#多動腦,不易老#
一起看圖猜成語吧~
點個贊點個在看,一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