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文/溫暖中醫
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
■
入秋之後出現的鼻流清涕、打噴嚏、鼻塞、鼻子癢等症狀,有一箇中成藥叫通宣理肺丸。
這個藥是治風寒咳嗽的,就是風寒束表,肺氣不宣,引發的咳嗽,要用通宣理肺丸。肺上通喉嚨,開竅於鼻,有一部分症狀也會通過鼻子表現出來,所以這個藥是通治的。
入秋之後,天氣雖然依舊很熱,但陽氣已經開始向內收斂了,相反的,陰氣在慢慢加重,並逐漸佔據主導,一早一晚會比較涼爽,不過,由於地域差異,北方的朋友感受可能會更明顯一些。所以這時候出現的鼻炎的問題,基本就是受寒引起的。
通宣理肺丸:紫蘇葉、桔梗、麻黃、茯苓、苦杏仁、前胡、黃芩、陳皮、甘草、半夏、枳殼
寒氣從外面進來,會經過毛孔,正常來講,毛孔在肺的控制下,有開有合,如果毛孔被寒氣鬱閉住了,就打不開了,大家不要忘了,寒氣有凝滯收引的特性,確實會把毛孔關上。對於這種現象,中醫用風寒束表來形容,因為肺主皮毛,所以從深層次上講,束縛的其實是肺氣,這就會導致肺氣不宣。
這時候就需要用到麻黃,麻黃解表,把毛孔打開,出點汗,寒氣就跟著發散出去了。
紫蘇葉,也就是我們經常吃的紫蘇的乾燥嫩葉,紫蘇葉也是辛溫解表的常用藥,也能散表寒,性質較麻黃溫和一些。
麻黃的藥力加上紫蘇葉的藥力,在寒氣尚未深入的時候,快速發揮作用,把寒氣散出去,寒是真正的始作俑者,寒氣沒有了,鼻子的問題也好,與之相關的其他問題也好,都能迎刃而解。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組合在一起,是二陳湯的配伍,二陳湯可以化痰,鼻塞是因為肺氣不宣,鼻子癢、打噴嚏是因為受了寒,至於鼻涕就是肺裡面的痰,肺氣不宣,不能正常宣發佈散,氣的升降出入就會出問題,津液不能隨氣運行周身,聚集在一起,變成了痰。
因為總是流鼻涕,所以化痰很有必要,但化痰只能讓鼻涕減少,只有當肺主宣發的功能得到恢復,津液運行起來,它們才不會繼續變成痰,從鼻子裡流出來。
桔梗升提肺氣,杏仁宣發肺氣,前胡和枳殼降肺氣,這兩組藥對主要針對肺氣進行調理,幫助肺氣升降,使氣機通暢。
黃芩性質苦寒可以清熱,且黃芩能入肺,肺氣鬱閉的久了,化熱了,用黃芩來清肺熱。
以上這些中藥,由甘草進行調度,方才不辜負它藥中國老的美譽。
在症狀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服用通宣理肺丸,效果是非常好的。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藥並不適合久服,等到症狀消失以後,就可以停藥了。這時候,我們改用玉屏風顆粒,玉屏風顆粒是玉屏風散的中成藥,有補氣固表的作用,就像是在我們的體表樹立了一扇堅固的屏風,能夠防止外邪進入。
一入秋,鼻子就不舒服或者容易犯鼻炎,就在症狀還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服用玉屏風顆粒,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溫暖中醫,原創文章,版權歸溫暖中醫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