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龔氏治癬方
龔志賢經驗方
【處方】細辛 3g,馬錢子 3g(生用不去毛),甘草 3g,硫黃 3g,雄黃 6g,生白礬 6g,冰片 3g。
【功效】解毒,殺蟲,除溼。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用酒精100毫升浸泡1周,用棉籤蘸藥汁外搽患處,每日 1~2 次,以愈為度。
【說明】本方適用於治療各種牛皮癬,也適用於治療久治不愈的頑癬。
2.克銀1號方
朱仁康經驗方
【處方】土茯苓 30g,忍冬藤 15g,板藍根 15g,七葉一枝花 15g,白鮮皮 15g,山豆根 10g,威靈仙 10g,生甘草 6g。
加減:伴咽喉腫痛者,加金銀花、連翹、牛蒡子;口渴,加麥冬、玄參、鮮蘆根、鮮茅根;心煩者,加梔子;大便乾結者,加生大黃;瘙癢顯著者,加白芷、白鮮皮、白蒺藜;鱗屑幹而厚者,加虎杖;皮損鮮紅,面積大者,重用生地黃、牡丹皮、赤芍,加紫草;皮損灼熱,加生石膏、知母。
圖:白芷
【功效】清熱,涼血,潤燥。
【用法】水煎服。
【說明】本方適用於治療血熱風燥型牛皮癬。銀屑病辨證分型方法很多。朱仁康先生認為,雖然臨床表現各異,但以血熱風燥證、血虛風燥證最為多見。血熱風燥型銀屑病大多由於素體蘊熱,或性情急躁,心火內生,或恣食魚腥、辛辣,或外感風熱而致血熱內蘊,鬱久化毒,外壅肌膚而發病。尋常型銀屑病進行期,治以克銀1號方為基礎,方中土茯苓解毒除溼;忍冬藤、北豆根、板藍根、白鮮皮清熱解毒;威靈仙辛溫,辛能走表,溫能通絡,既可引諸藥達表,又可防止苦寒藥傷中之弊;更加大青葉、竹葉、生石膏、知母以清氣分之熱;配甘草調和諸藥,共奏清熱涼血,解毒除溼之功。故證屬血熱毒邪熾盛、生風化燥所致者,均屢屢取效。
外用藥物:朱仁康先生強調進行期皮疹宜安撫,可用性質溫和、刺激性小的單軟膏、凡士林軟膏、玉黃膏等治療,切忌使用刺激性強的角質剝脫劑,或用熱水燙洗。若無明顯乾燥瘙癢等不適,可不塗外用藥物,僅以內服為主。
3.克銀2號方
朱仁康經驗方
【處方】生地黃 30g,丹參 15g,玄參 15g,大青葉 15g,白鮮皮 15g,七葉一枝花 15g,火麻仁 10g,山豆根 10g,連翹 10g。
加減:伴有口渴者加天麥冬、天花粉;便秘者加何首烏、當歸、肉蓯蓉;瘙癢者加白鮮皮、白芷;皮損顏色暗紅者加當歸、桃仁、紅花;皮損厚硬者加三稜、莪術;皮損乾裂者,加北沙參、麥冬;鱗屑厚者,加當歸、雞血藤。
【功效】養血,祛風,潤燥。
【用法】水煎服。
【說明】本方適用於治療血熱風燥型牛皮癬。尋常型銀屑病靜止期,治療以克銀2號方為主加當歸,方中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當歸、丹參養血活血;玄參清熱養陰;火麻仁潤腸通便;大青葉、北豆根、白鮮皮、連翹均能清熱解毒;諸藥合用,祛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戀邪,故獲良效。共治療108例,顯效以上79.6%,總有效率為94.4%。
注意:克銀方中含有山豆根一藥,臨床需慎用。北山豆根無毒性,而廣山豆根則不宜應用,因該藥有毒,用量超過 6g就可出現噁心嘔吐、不思飲食、腹痛、頭痛、眩暈、行走不穩、手足發麻等毒性反應。
登場書籍
《當代資深名老中醫秘驗單方精選》
本書是筆者廣集全國著名中醫學家的秘、驗、單方數千首,經整理而成的,從中精選近200位專家的秘驗單方近500首,範圍涉及內、外、婦、兒、腫瘤等臨床各科,近300個病種。每方列有處方、功效、用法、說明等。條理清楚,一目瞭然,使用方便,療效可靠。適用於廣大醫務工作者及自學中醫者使用。
中醫書院購書鏈接——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當代資深名老中醫秘驗單方精選》,徐福寧 柏立群 霍敏◎編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全部圖片所有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