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8) | 貪酒好飲,雖無崩奔之狀,而有溏鶩之苦

《辨證錄》

 原文 

人有貪酒好飲,久經歲月,溼熱所積,變成痢疾,雖無崩奔之狀,而有溏鶩之苦,終年累月而不愈,人以為酒積之在脾也,誰知是腎洩之病,乃溼熱之酒氣燻之也。

氣燻於腎之中,腎即醉於酒之味,正不必其溼熱之盡入之也。然而溼熱之侵,由於腎衰之故,腎不能敵,乃移其溼熱於脾,脾又久受溼熱之困,不能再藏,乃釀成酒積而作痢矣。

雖其積在脾,病實在腎。但治脾而痢不能愈,必須治腎。然徒治其腎,病亦不能愈,必須解酒之毒,分消其溼熱之氣,則不治痢,而痢自止。

方用化酒止痢湯

人參(三錢) 白朮(一兩) 山茱萸(五錢) 黃連(一錢) 茯苓(五錢) 柞木枝(五錢) 白芍(五錢) 檳榔(五分) 薏仁(五錢)

水煎服。

連服四劑,痢疾自愈,不可多服。愈後仍須忌酒,否則暫止而仍發也。

論此方實解酒毒,然力止能解於目前,不能解於日後,非藥之過也。蓋酒氣燻蒸於腎,受毒最深。用此方以解酒毒,則脾胃有更蘇之氣。倘不遵酒戒,仍然酣飲,則酒入於脾胃,其克伐之性較前更甚,蓋已傷而不可再傷也。此酒積之病,酒徒每每坐困,不得享長年之樂,可不慎哉!

此證用萸術杜柞湯亦佳。

山茱萸 白朮(各一兩) 柞木枝 杜仲(各一錢)

水煎服。

十劑可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