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也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之首,是學習中醫的必讀書之一。
本書選取最能體現《黃帝內經》理論體系的100個問題進行闡釋,每一個問題基本上包括兩個部分: 一是對該問題的闡釋,二是闡釋所依據的相關經典。內容上分為概念正名、陰陽之道、氣血陰陽、法於陰陽、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溼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百病生於氣10個部分。實為學習中醫、學習《黃帝內經》不可或缺的案頭書籍。
雨下的太多為淫,後來引申為凡是過度、不當皆為淫。五運六氣淫勝,是太過為害。六氣在上,上淫於下,是六氣從上面傷害人的六經造成疾病;五行五味在下,在人之外,外淫於內,是五味、七情從外面傷害五臟造成的疾病。《素問•氣交變大論》:“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燥氣淫勝於上,下面的草木受到傷害,草木生長榮華較晚。《素問•六微旨大論》:“風位之下,金氣承之。”承則制,有制約則不會產生亢害。
其在於人,燥金淫勝則肝血受傷,肝血不能榮養筋骨,造成筋骨的疾病。燥性清涼,燥氣淫勝則發生大涼,草木生長的特性被抑制內斂於下,草木早枯,應該蟄伏的蟄蟲類反而出來活動蟄而復出。對於人來說,如果燥氣太過,人們多病左胠脅疼痛,清寒之氣客於內,感而為瘧。還出現少陽膽經與厥陰肝經的是動之病:咳嗽,腹中鳴響,暴注瀉痢,大便稀溏,心脅突然劇烈疼痛,不能轉側,咽喉乾燥,面色黯淡如塵,腰痛,男子㿗疝,婦人少腹疼痛,眼睛昏昧不明,瘡瘍痤癰,病的根本在肝。肝足厥陰經之輸太沖穴,在足大趾本節後二寸,其動應手,太沖搏動停止說明肝氣已絕,死不治。治療原則:天地同氣,燥淫勝太過,治以苦溫,佐以酸辛,以苦寒之藥下其燥結。
陽明在地,燥淫所勝,霧氣籠罩,清冷昏暗,民眾足少陽膽、足厥陰肝多患病,嘔吐苦水,常常嘆息,胸脅疼痛不能轉側,甚至咽乾口燥,面暗如塵,身無光澤,足外反而發熱。燥淫於內,肝木受邪。燥性清涼則火熱勝之,故治以苦溫;木受金傷,以甘緩之,以辛瀉之。
特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