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畢竟,她一上熱搜就從不讓人失望,經常一出手就是金牌。
你我都已習慣她身上金光燦燦的神話,小小年紀掌控全場,稱霸跳水界。
在這次世界盃蒙特利爾站奪冠之前,她經歷了6連敗,距離上一塊金牌到手,時隔572天。
十五六歲,她面臨比賽的低谷,外界的揣測,名利的衝擊。
參加奧運選拔賽前半個月,她才把所有動作學完,那時,幾乎沒人知道全紅嬋是誰。
她從沒參加過任何國際賽事,第一次出國比賽,就是東京奧運會。
還恰好趕上了奧運延期,卡著最低年齡門檻出征,成為整個中國代表團最小的運動員。
“她不是因為小才來到這個跳臺上,她是因為水平高。”
決賽中的5個動作,她拿了3個滿分;總分477分,她拿了466.2分。
她就像熱血漫畫的主角,以初出茅廬的稚子之姿橫掃江湖,昨天無人知曉,今日一戰封神。
14歲的少女,懵懵懂懂地在巨大的歡呼聲裡,站上了職業之巔。
贏了比賽,她一定會滿臉笑容,比心、比剪刀手,對鏡頭前的觀眾致意。
大概也只有她,可以把賽場變成跳舞的廣場,揮手跳躍,扭腰狂歡。
和粉絲握個手,可以變成大型搞笑女見面會,還目光鎖定,約好下次再見。
將來能開一個比小賣部還大的超市,有辣條、可樂,好多好多吃不完的零食。
跳臺上是大殺四方的冷麵女王,生活裡又是天真樸實的女孩。
糅合了天賦超然的絕對能力,和純粹珍貴的赤子之心,她能成為人氣王,一點也不意外。
8歲跳遠展現天賦,開始專業訓練,13歲跳進國家隊,14歲舉世聞名。
開局即是巔峰,自此,她跳出再多的滿分,拿了再多的金牌,也都是理所當然。
然而,全紅嬋的真實人生,在走下奧運會的領獎臺後,才真正開始。
很多人不知道,在不上熱搜的平常日子裡,全紅嬋經歷了什麼。
兩個月前,她就因為沒發揮好輸了比賽,埋頭在師兄懷裡哭。
前幾天,看到有人說全紅嬋狀態這麼好,身材纖細、成績出色,“發育期好像對她沒啥影響”。
但稍微去了解一下就會發現,全紅嬋正經受著發育之苦。
她的比賽狀態經常不穩定,207C(向後翻騰三週半抱膝)如同魔咒。
短短兩秒之內抱膝、展開、入水,發揮不好的時候,令人驚歎的水花消失術,會變成炸魚現場。
它對運動員身材的要求及其嚴苛,身高、體重稍有變化,就要調整動作,否則入水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2021年,全紅嬋爆紅的時候,跳水女皇高敏就“預言”過,她接下來會遇到最大的困難——發育。
那是一個“走鋼絲”的過程,不斷考驗她的技術、力量和自我。
現在,全紅嬋正在走這條鋼絲,一年長高10釐米,面臨身體上的鉅變。
這番自律保持的纖細身材,實在不該用“天才”二字簡單抹去。
她的同齡人都在發愁應對考試,她苦惱的,卻是如何在不穩定的身體狀態下,重回世界巔峰。
果然,全民吹捧全紅嬋的陰暗另一面,在低谷中顯出了原形。
你可以看到,一些人把她捧得多高,就可以把她踩得多狠。
全運會奪得單人金牌之後,全紅嬋狀態不好,在國內外的賽事裡,接連輸給隊友陳芋汐。
他們揣測她成績不佳,是因為“錢賺多了,廣告贊助多了,心不在焉了。”
她還被造謠因為六連敗只拿銀牌,成績太差被退回了省隊,遭遇職業生涯的至暗時刻。
早在2021年夏天,就有很多人說,別把全紅嬋架上神壇過度吹捧,給她一些容錯空間。
一片吹捧夾雜著質疑,全紅嬋的微博早已停更,不再分享生活。
發育的難關,起伏的狀態,外界的風浪,是全紅嬋生活的真實另一面。
低谷時的嘲諷,和現在一邊倒的歡呼、讚美,本質上似乎沒什麼不同。
他們無非是“痛罵天才退步了”,又“祝賀天才歸來了”。
這一次次的跟風狂熱,讓我不由得想起全紅嬋剛火的時候,各路妖魔鬼怪紛紛出動的魔幻景象。
聽說她喜歡吃辣條,喜歡她的粉絲就把成箱成箱的辣條送到她老家,堆滿她家門口。
就有“熱心”的房地產商送來商鋪、住宅、20萬獎金。
那時,全紅嬋的老家是網紅地標,每天至少有2000人去她家門口打卡。
從拿到全運會的單人金牌,到最近奪得蒙特利爾站的冠軍,全紅嬋用了572天。
中間一年多的空白,她輸過,也遲疑過,但不變的,是她一直走在那根鋼絲上不停歇地訓練。
直到這次奪冠,又有人說全紅嬋王者歸來,天才依然屹立不倒。
遮蔽了她訓練的刻苦、對身材的自律、在低潮時的反覆對抗。
她作為一個鮮活的十五六歲女孩,身體和精神上經受的壓力,都被輕飄飄的“天才”二字抹去。
全紅嬋的前任教練何威儀也說過,最好不要過於強調她是天才少女。
好在,這些或好或壞的聲音,並沒有真正影響到全紅嬋。
最近比完賽,她又比出了經典的剪刀手,對觀眾致意,滿臉的臭屁和得意。
誰能想到,從東京奧運會出發,兩年之內,分數、獎牌、輸贏、名利、巔峰、低谷……所有的味道,全紅嬋都已經嚐了一遍。
她跌倒過,也站起來了,然後,一步步穩穩地走到更開闊的世界。
所有人都期待在明年的巴黎,妹妹會以怎樣的姿態亮相。
我想,她依然會像一根針,輕巧地鑽進水裡,壓住水花,波瀾不驚。
到那時,希望每個人都能稱她為“強者”,而非簡單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