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5時43分許,一輛浙A牌照的電動汽車沿S2滬杭高速駛出杭州收費站時,碰撞收費站設施後起火,造成車上4人死亡。目前,公安機關正在對事故調查中。>>杭州高速交警通報:一小客車碰撞收費站設施後起火,車上4人死亡
從視頻可見,這輛電動汽車在進入收費站時似乎沒有減速,直接撞碎收費通道邊安全島上水馬,再與安全島水泥墩劇烈碰撞。車輛瞬間起火,濃煙伴隨火苗吞噬了整輛小車。
橙柿互動經多方打探後瞭解到,事發前涉事車輛在高速上行駛時間並不長,事發時車輛疑似沒有減速跡象。到底是駕駛員身體原因,還是油門當剎車或車輛性能等問題導致事故,仍需待警方進一步調查。
出事的電動汽車是一輛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ID.4X。該車是大眾推出的首款純電SUV,2021年上市,當時補貼後的指導價區間為19.9888萬-27.2888萬元。
ID.4X出自於大眾MEB平臺,該車源於曾獲得2021世界年度車大獎的大眾ID.4,與一汽-大眾I.D 4 CROZZ形成雙車戰略。
橙柿互動留意到,在2021年10月的中保研碰撞測試中,該車取得了4大項目全優的成績,其中包括25%偏置碰撞。
在這次交通事故中,ID.4X碰撞後為什麼會瞬間起火?
據悉該車搭載的是NCM811體系三元鋰電池,內部電芯由寧德時代提供,由上汽大眾自己組裝。根據大眾的宣傳,該電池通過了338項品牌標準電池安全認證,涵蓋K13溫度衝擊、化學腐蝕、極端碰撞等,比國家安全標準的200多項還要多。
ID.4X搭載的三元鋰電池,是指正極材料使用鎳鈷錳酸鋰三元正極材料的鋰電池。相比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較高,同樣重量的電池組電池容量更大,車子跑的距離也就更遠。但相比較於別的類型電池來說,它的穩定性能方面要稍微差一點,更容易因熱失控而起火爆炸。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宋健曾表示:“碰撞後容易起火是新能源電動車的特徵,電池不需要被撞壞,只需要有足夠大的衝擊就有可能起火。”
當然,本次事故的具體原因還有待有關部門的調查。
其實,不僅是三元鋰電池,其他種類電池在發生類似的交通事故時也會造成車輛起火:
2023年4月5日清明節,一輛比亞迪漢於包茂高速岑溪東出口發生碰撞並起火,車內人員未能及時逃生。
2022年9月5日,一輛保時捷Taycan碰撞護欄後引發大火,路過群眾想營救卻沒辦法從外部打開車門,致車內人員無法脫困未能逃生。
2022年7月22日,林志穎駕駛特斯拉在桃園中正北路撞橋墩,特斯拉瞬間燃起猛烈火勢,林志穎父子倆先後被民眾救出送醫。
2021年11月11日,一輛理想ONE在高速路上追尾一輛蔚來EC6後著火,所幸雙方駕乘人員都無大礙。
……
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普遍安裝於底盤上,在磕碰後不容易被覺察,再加之火勢快,較難撲滅,因此危險性較高。電動車安全問題一直較受國家關注,2020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就曾發佈了包括《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客車安全要求》、《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正式批准,並於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這三項強標既提出要提高電動車安全標準要求、加強試驗檢測精度,也規定了電動車輛需加入電池系統熱事件報警信號等技術細節。還要求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後,電池系統在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
去年3月,工信部發布的《2022年汽車標準化要點》明確提出,要啟動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安全相關標準修訂工作,進一步提升動力蓄電池熱失控報警和安全防護水平。
為努力避免電池自燃和碰撞後起火,新能源車企也都在加強相應的安全設計和研究。有汽車行業專家表示,“目前的產品應該是能夠保證正常的使用,一些輕微的故障,碰撞刮蹭都不會有什麼問題。”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從動力電池材料到動力電池工藝再到動力電池管理系統(BMS),無論是主機廠還是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對新能源汽車安全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
有動力電池行業的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原因是複雜的,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從電池本身來看,從材料的熱穩定性、單體電池的耐高壓、耐過充的技術上進行突破,同時從系統集成方面重點實現系統的防止熱擴散,單體電池製造引發的內短路,目前難以完全避免。我們可以通過技術的提升,降低事故概率。”對此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甚至不敢使用新能源車。只要車主在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同時,瞭解其電池特性,注意使用過程的安全,比如不要過度充電,不要長期使用快充等,並不會比燃油車有更大的風險。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張景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