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季到來,查出肺結節、肺癌的患者又多了起來。
對此,湯養元的匡澤紅醫師很有感觸,他與腫瘤打交道30年,發現呼吸道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他說自己門診上,每天百來號病人,呼吸道病人佔了大半。
匡澤紅,清代名醫匡海峰的第七代傳人。匡醫師從小跟著長輩研習《傷寒論》,背湯頭歌,認草藥。18歲考入浙江中醫藥大學,又系統學習了中醫理論。30年的獨立臨床,匡醫師在肺癌、肺部磨玻璃結節、頑固性咳嗽等呼吸道疾病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匡醫師看來,得了肺結節、肺癌不要太害怕,及時中醫藥介入,很有幫助。這些病人,如果春節前後“陽”了,更要及時調理,減輕不適。
匡醫師每天說話很多,每次門診結束,嗓子都乾啞得說不出話,門診時他很少喝水,因為喝水容易上廁所,會耽誤患者時間。
“磨玻璃結節啊肺癌啊,患者都比較憂愁的,有些談癌色變,我和他們多說幾句,患者心理負擔就容易放下來,病好得也快。”匡醫師說,“匡家世代行醫,祖訓仁心仁術,曾祖父在我童年時就告誡我,仁心要放在仁術前面。”
82歲沈奶奶腦梗、肺癌、肺結節
去年12月“陽”了發燒到39.6℃
沈奶奶,82歲,近10年過得很坎坷。
2013年沈奶奶腦梗,之後說話一直含糊不清;2015年,又查出肺癌、多發性結節,趕緊住院手術,右肺上葉做了切除。
術後,沈奶奶開始吃靶向藥,這個藥副作用蠻大,她天天掉皮屑,胃口也很差。勉強吃了3年,靶向藥對她也沒起作用,左肺又長出來一顆0.5釐米的結節。
沈奶奶心思越來越重,每天很不開心。家裡人不想她這麼大年紀再挨一刀,四處打聽中醫,後來找到匡澤紅醫師。
匡醫師仔細四診後,開了中藥,沒想到才吃一週,沈奶奶胃口就打開了,皮膚也不再掉屑,沈奶奶信心一下子起來了。
半年過去,沈奶奶的肺結節吸收了。家離湯養元比較遠,來回打車要150元,但沈奶奶和家裡人都很堅定,好了也要調理,這一跟就是5年。
“我現在年紀越來越大,身體反倒好起來了,現在坐地鐵過去。老頭子身體不舒服,也找匡醫師看,匡醫師真耐心啊,我們家現在最信任的就是他了。”沈奶奶說。
去年12月,沈奶奶老兩口先後陽了,都發燒到了39.6℃,他們馬上找匡醫師。幾帖藥服下,咳嗽乏力都好了,好得很利落,都沒什麼後續症狀。
“我想匡醫師管我到100歲。”沈奶奶笑得很開心,精神狀態很不錯。
郭阿姨退休前在醫療系統工作
體檢發現0.8釐米磨玻璃肺結節
郭阿姨,退休前是某大醫院的職工,退休後可以享受每年一次的體檢福利。2021年7月,郭阿姨體檢查出右肺磨玻璃結節0.8×0.6釐米。
“去年體檢還沒有肺結節,一查出就是0.8釐米,這個可不小,在手術的臨界點上了。” 郭阿姨有多年在醫療系統的工作經驗,比普通社會上的人更瞭解肺結節,也更警惕。
郭阿姨立刻行動起來,她想先在隨訪期間,找中醫進行保守治療。四處一打聽,郭阿姨就趕到了湯養元,找匡澤紅醫師。
“匡醫師,我瞭解肺結節要減小或者消除,是有困難的,我只希望下次複查的時候,肺結節不要再變大了,你一定幫我想想辦法。”郭阿姨初診就先定了自己的目標。
匡醫師看了檢查報告,再仔細把脈,望聞問切後,安慰她,“你不要太緊張,中醫藥治療肺結節還是有優勢的,你這個結節不算大,本身體質也不錯,會好起來的。”
一年中藥吃好,又到了體檢季。CT報告根本沒提肺結節,郭阿姨高興極了,“我原本只想結節不要大起來,沒想到這麼驚喜!中醫博大精深,匡醫師給我上了很好的一課。”
70歲劉阿姨3顆磨玻璃肺結節
“匡醫師把我送的錦旗藏起來了”
劉阿姨, 70歲。2020年10月,劉阿姨胃不舒服約了胃腸鏡。
做胃鏡前拍了個胸片,結果腸胃都沒毛病,肺部查出3顆磨玻璃結節,一顆大的0.5釐米,兩顆小的0.3釐米。
雖然結節不大,但是劉阿姨不放心,到處打聽中醫。同年11月,劉阿姨找到了匡澤紅醫師,想看看肺結節,也想調理下胃。
匡醫師耐心四診後,讓劉阿姨先吃半年中藥,再去複查,又事無鉅細交待了注意事項。
劉阿姨也很認真,每次中藥配回來都自己煎。吃了藥後,劉阿姨的胃很快就舒服了。到2021年5月,劉阿姨去複查CT。
“3顆肺結節都沒照出來。”劉阿姨高興得不得了,送了面錦旗給匡醫師。
“匡醫師很低調,他沒有把我的錦旗掛出去,反而謝謝我,然後就收起來了。”劉阿姨說,幾個有肺結節的鄰居聽說後,都去找匡醫師了,之後也都很好。
3月14日-4月13日,匡澤紅醫師在湯養元義診,針對肺癌、肺結節、老慢支、頑固性咳嗽等,每週送30個義診號。
門診時間:週二、週五、週六全天。
記者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