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文/溫暖中醫
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
■
有句老話,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大自然中有寒邪,就有與之相對應的能夠驅散寒邪的藥草,這樣的藥草還不少,其中就有被古人稱之為純陽之草的——艾草。
說到艾草,就讓人想起端午,端午和艾草之間,似乎已經有了根深蒂固的聯繫。
端午時節,陽氣鼎盛,萬物之生由乎陽,艾草又是純陽之草,以葉入藥,艾葉包含的陽氣是最充足的。
智慧的古人早就摸索出一套規律,大自然中的艾草在經歷了漫長的生長期後,到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這天,葉子就長成了,它所蓄積的能量也會在這一天到達頂點,成熟的艾草,它的葉子就像一團燃燒的火焰,就像是汲取到了太陽的真火。所以端午這天,以及端午前後,收割的艾草,藥效都是不錯的。
端午之後,艾草就正式登場了,很多虛寒性的疾病都可以用它來調理。
艾草性質溫和,偏溫才能散寒,但夏天應該是被溼熱包裹著啊,確實,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就變著法的給身體“降溫”,這個度把握不好的話,一來二去,反倒是把寒邪招致體內。也有的人從不在夏天貪涼,因為自己本身就很怕涼,哪怕是大熱的夏天,臀部、腹部都是涼的,腿也是涼的,還會腿疼、腿麻,因此會有意識地避開各種生冷寒涼。
但空調帶來的寒氣卻總是讓人猝不及防,稍有不慎就會被寒邪所傷,問題就來了,除了身體上的涼感加重,噴嚏啊、鼻涕啊也是接連不斷。這些都是因為體內有沉寒痼冷,內寒遇到外寒,在外寒的鼓動下,一些症狀就會驟然表現出來,或者說加重。像這種情況,也可以用點艾草,把沉積的寒氣驅散。
《本草從新》: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元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
《本草正》:艾葉,能通十二經,而尤為肝脾腎之藥,善於溫中、逐冷、除溼。
在使用的時候,一般用的是艾葉。
如果要暖腰腹,可以煮艾葉茶,煮艾葉蛋,用量在5-10克。用艾葉煮茶,還可以放兩片生薑,可以依據個人口味,放點紅糖、紅棗。煮蛋的話當然也可以放。這兩個方子對宮寒痛經的女性朋友來說也是比較不錯的。
如果要暖腿腳,泡腳就非常好,這樣藥性可以直接抵達病灶部位,用量在15-20克。
艾草在春天,基本上就是春節剛過,天氣還不是特別暖和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萌發新芽了。可見,艾草具有很好地生髮之性,有生生之氣,能升能降,使陽氣在體內能夠上下通達。
艾草不但像我們說的那樣可以溫陽散寒,還能溫通經絡,經絡是陽氣運行的通道,就像城市裡頭四通八達的柏油馬路,如果道路不通,陽氣閉阻,很容易生出邪火。那麼,反過來,道路通暢,陽氣就能更好地運行至周身,也就不會有上火一說。
總而言之,體內虛寒,或者這個夏天過度貪涼,擔心寒氣損傷身體,都可以用艾暖一暖。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溫暖中醫,原創文章,版權歸溫暖中醫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