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
寶寶出生的時候好好的,一個多月的時候寶爸寶媽發現有點不對勁兒,寶寶原本黑亮的眼睛有點霧,好像比同齡寶寶的眼睛要大一些,好容易出門曬個太陽,寶寶見了光線睜不開眼睛還流眼淚,去醫院檢查後診斷為兒童青光眼,讓新手寶爸寶媽陷入巨大的擔憂和不安中,那麼寶寶得了青光眼該怎麼辦呢?
什麼是兒童青光眼?
兒童青光眼是胚胎期和發育期內眼球房角組織發育異常從而導致房水排出障礙所引起的一類青光眼,出生後立即或緩慢表現出症狀,也有的寶寶要到青少年期才發病而表現出症狀和體徵。大部分是雙眼性病變,但卻不一定同時起病,也有25-30%患兒單眼發病。通常表現為出生後眼球突出,黑眼球發霧,有的非常明顯,頗似牛的眼睛,故稱“牛眼”,會怕光、流淚、喜揉眼、眼瞼痙攣,寶寶容易哭鬧,也有飲食差或嘔吐等全身症狀。
兒童青光眼應該怎樣治療?
兒童青光眼一旦確診,需要積極進行治療。原發性嬰幼兒型青光眼因患兒無法表達,且難以配合用藥和隨訪藥物治療的效果,藥物選擇也非常有限,所以藥物治療通常作為手術前的過渡期用藥。一旦確診,一般建議儘快手術治療。
兒童青光眼的手術是青光眼領域最具挑戰性的,手術的難點主要與眼球房角結構異常,眼球擴大和兒童眼球手術傷口的過度癒合,以及兒童的術前術後檢查的合作性較差等密切相關。
目前國內外最常用的手術方式是小梁切開術和房角切開術。但患兒角膜混濁、房角結構異常、眼球擴大所導致的角鞏膜緣增寬及變形使得手術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從客觀上決定了手術的難易程度及預後效果。
近幾年微導管輔助的小梁切開術(GATT或MAT術)大大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及安全性,已被國內外研究證實其療效優於傳統術式,可作為兒童青光眼的首選手術治療方式,並被寫入2020版《中國青光眼指南》。角膜清亮的兒童青光眼患兒首次治療可選擇GATT手術,角膜混濁的患兒可選擇MAT手術,優點是微創,成功率高,缺點是耗材比較昂貴。如果不具備條件,可以選擇小梁切開術和房角切開術,優點是費用低,缺點是長期隨訪成功率低於GATT手術或MAT手術。
可作為二線備用方案用於兒童青光眼。
常用於房角手術或小梁切除術失敗患兒。
一般用於預後極差的頑固性青光眼。
微導管輔助的小梁切開術MAT
房角鏡輔助的經內路小梁切開術GATT
初次手術的選擇對於兒童青光眼患兒的治療預後至關重要,所以需要醫生術前對患兒眼部的情況進行詳細評估,患兒的房角結構,角膜大小,角膜透亮度都對手術方式的選擇至關重要。
兒童青光眼會遺傳麼?
原發性先天性青光眼大多數為散發,少數患兒是由於CYP1B1基因突變導致的,男孩多於女孩。隨著國家鼓勵生育的政策頒佈,越來越多的患兒家長會擔心自己的第二胎或第三胎是不是也會罹患先天性青光眼。根據國外文獻報道,在沒有做基因篩查的情況下,已存在一個患病孩子(原發性先天性青光眼)的父母再次生育一個患兒的幾率是10%;而如果生育的第一個患兒的CYP1B1基因突變篩查結果為陰性,那麼下一次妊娠出生兒童患有原發性先天性青光眼的幾率是2%,但如果檢測到了該基因的基因突變,則下一個孩子的患病率是25%。所以如果想要再生育,非常建議患兒及父母進行基因檢測,做好遺傳諮詢工作。
怎樣早發現兒童青光眼?
若發現幼齡寶寶的黑眼球比其他同齡孩子明顯增大或發霧,異常怕光流淚,或出生時伴有其他有先天異常等其它情況時一定要及時求助專業的青光眼醫生。對於較大的兒童,如果有視物不清,診斷為屈光不正但視力矯正不佳者,除考慮弱視外,應注意檢查視網膜和眼壓排除本病。對於近視兒童,近視度數加深速度異常者,也應注意檢查眼底、眼壓、視野檢查,以儘早發現早期先天性青光眼。讓我們一起努力給孩子一雙明亮的眼睛。
(圖片源於網絡)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眼科專科分會
作者:滿曉飛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眼科
指導:陳君毅 上海市醫學會眼科專科分會委員、青光眼學組組長
審核:孫曉東 上海市醫學會眼科專科分會主任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開拓醫學科普新局面。持續開展“健康方向盤”、“架起彩虹橋”和“青年醫學科普能力大賽”三大系列品牌活動。青年醫學科普能力大賽已經成為滬上乃至全國最具影響力的醫學科普比賽之一,培養了大批醫學青年科普人才,為青年醫學工作者打造了新時代“有情懷、有溫度、有傳承、有創新”的四有科普舞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添磚加瓦。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