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話題 | 強基層,就是強民生

為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衛生健康需要,深化醫改將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作為最基礎、最根本的重要工作,在強基層和強民生之間努力打造一條彼此聯通的康莊大道。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質與量,事關14億多人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惦記的事。

收穫點贊和高關注度

醫改多年,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水平及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

數據顯示,全國基層機構衛生人員數量從2012年的343.7萬人增加到2021年的443.2萬人;在基層機構衛生人員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從100.9萬人增加到161.5萬人。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衛生健康委主任劉俊彩表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開展轄區基本醫療和完成基本公共衛生任務的同時,近3年來更是積極發揮基層疫情防控“網底”和“探頭”作用,承擔著核酸採樣、新冠疫苗接種、居民醫療服務保障、流調溯源、發熱患者篩查、隔離點保障、密切接觸者管理、健康監測及健康宣教等任務。

“湖南省堅持把衛生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基層為重點,增強人民群眾的健康獲得感。”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李小松介紹,湖南省著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全省縣域內住院量佔比達85.9%,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數佔比達57.6%,基本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在改革過程中,湖南省推動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一類財政保障”政策,在醫療服務價格、人才引進、績效分配等方面向基層傾斜;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強化醫療衛生資源縣域統籌,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佈局,讓群眾就近獲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同時,湖南省著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以鄉鎮衛生院為樞紐、以村衛生室為基礎的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縣域內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建設一批能力較強、具有一定輻射和帶動作用的中心鄉鎮衛生院;創新人才使用激勵機制,落實鄉村醫生多渠道補償政策,發展壯大農村和社區醫療衛生隊伍。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衛生健康委主任黃紅霞說,縣域做好了,就能解決群眾一有病就往大醫院跑的問題。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需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以縣級醫院為龍頭,整合縣鄉村醫療衛生資源,實行集團化運營,形成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在本輪新冠疫情中,基層醫務人員衝鋒在前,為平穩轉段發揮了重要作用,基層衛生工作在收穫點讚的同時也收穫高關注度。

各項政策向基層傾斜

基層醫改持續深化,更多共識產生出來。

李小松建議,國家繼續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支持力度,在項目、經費、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進一步制定完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指導標準,明確目標任務,加強考核評價,強化激勵約束,激發縣域醫共體牽頭單位積極性,引導資源和患者向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下沉;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建設,加快推動疾控體系改革,總結新冠疫情防控經驗教訓,制訂完善疾控機構標準化建設方案,推進縣級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制定縣、鄉、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責任清單,補短板、強弱項,加強培訓演練,定期評估分析,全面提升疾病預防控制能力。

劉俊彩建議,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隊伍建設。根據服務人口數量及需求,綜合考慮常態化疫情防控等因素,統籌區域內人員編制資源,科學核定、動態調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編制數量,允許基層在編制總額內採取員額制管理方式補充醫務人員。根據居民需求設置相關科室、配置相關設備,提高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診治能力;有效整合醫療衛生資源,推動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明確功能定位,打通維護居民健康的全服務鏈。探索建立不同層級醫療機構之間醫務人員上下流動、定期輪轉、按崗調配的用人機制,盤活衛生系統人力資源;加強監督考核,做實城市醫生在晉升專業技術職務前到基層服務工作。

黃紅霞表示,強基層必須從3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把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每三年更新一輪。村衛生室要全部建為公有產權,不能出現鄉村醫生退休了、村衛生室就沒了的情況。二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進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招聘特崗全科醫師、城鄉對口支援、職稱晉升傾斜等措施落實。三是解決鄉村醫生養老問題,在分配醫保總額控制指標時,把鄉村兩級的蛋糕切大一點,在報銷政策上向基層傾斜。

補齊醫療衛生人才短板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隊伍建設,是基層能力能不能強起來的關鍵。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新疆區委會主委、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副院長孟慶才認為,縣域內普遍存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醫療人才匱乏問題,人員結構趨於老齡化,梯度斷層明顯。有的地方編制考試由鄉鎮衛生院招考,要求報考人員為本科學歷以上、35週歲以下,導致大部分院內現有聘用人員因條件不滿足無法報考,而高學歷人才又不願報考。受各種因素影響,醫共體內高年資醫務人員不足,醫師多點執業受限,專家下沉基層也存在困難。

對此,孟慶才建議,地方政府將醫共體建設納入“一把手工程”,與重要民生工程同部署、同要求,履行辦醫責任,加大財政投入,促進醫療衛生資源均衡佈局;將醫共體建設納入黨委政府考核,各地黨委政府由一名分管負責同志統一分管醫保、醫療、醫藥工作。同時,調整優化等級醫院評審和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績效考核政策,使之與醫共體工作要求相匹配;加強部門聯動,編制、人社、財政、醫保等部門各司其職,從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等方面改革創新;按照“兩個允許”的要求,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一類財政供給、公益二類績效管理”,健全以健康結果為導向的績效考核與利益分配機制,激發工作動力。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江陵縣疾控中心國家血防基地辦主任李霞認為,讓群眾在家門口看好病,急需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政府要切實履行辦醫主體責任,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財政投入機制,同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對醫務人員的關心關愛是重中之重。要動態優化和調整醫務人員編組、人員配備,按規定為醫務人員安排帶薪年休假和專項休假,對超負荷工作醫務人員採取強制休息措施。此外,要落實一線醫務人員的各項待遇。在職稱評定、繼續教育、臨時性工作補助和核增一次性績效工資總量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