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又怎樣,人生下半場更精彩

昨日,楊紫瓊憑藉電影《瞬息全宇宙》中的出色表現,一舉斬獲了第95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成為了第一位獲得此獎項的華裔女演員。

這已經不是她在國際電影獎項中獲得的首個最佳女演員的頭銜了。從美國演員工會獎,到金球獎、美國獨立精神獎,作為華裔女演員的楊紫瓊一路過關斬將,打破一個又一個歷史。

用一個平凡的母親角色,讓整個世界為她瘋狂,更是給國際電影史上留下了濃烈的一筆。

而與楊紫瓊一同角逐本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凱特·布蘭切特,雖然與“小金人”失之交臂,但在電影《塔爾》中對女性指揮家角色的突破性演繹,也讓人們深刻地感受到了這個角色帶來的女性力量。


頗為有趣的是,雖然在攜手衝擊奧斯卡的路上,楊紫瓊和凱特·布蘭切總是上演著“相愛相殺”的戲碼,但讓更多影迷和網友為之傾羨的則是頂峰相見的二人於臺上臺下所流露出的那一份女性情誼與惺惺相惜。


而這一切,都使得二人同臺角逐最佳女主角成為了今年奧斯卡最受期待的事件之一,即便她們的年齡都已六十上下,但久經時光的沁潤,這股woman power反倒顯得愈加強大。


雖然早年間都擁有著各自的成就與光彩,但同時作為中年女性演員,身處於國際電影行業中也不乏存在著自己的壁壘與困惑。

可經過時間的沉澱,兩人又都在年過中旬後,再一次地突破自我,演繹出了人生下半場的精彩。


畢竟,歲月磨礪下所帶來的不只是衰老,也可以是不斷突破自我的抉擇與勇氣。

60歲對於女演員意味著什麼?是停止不前還是重啟人生?

從楊紫瓊這裡你或許能找到答案。


與其說她是在60多歲的如今迎來了事業的新高峰,倒不如說這是一場積攢了整整四十載閱歷的自我見證,而她也硬是在這種見證的促使下,實打實地“打”出了屬於自己的多重宇宙。

雖然在這個宇宙中總會有逃不過的女性身份和年齡議題,但楊紫瓊卻始終能夠波瀾不驚地直麵人生中不同階段中女性所面臨的普遍困境,並加以回擊。

就像是金球獎上的發言一樣,在面對著催促她“時間已到”的鋼琴曲,楊紫瓊霸氣地回應一句:"shut up!”她依舊能用紮實迷人的肌肉線條回應道:“我能打趴你,說真的。”

楊紫瓊的每一步,似乎都在刷新著世界對於女性的既定印象。

她坦然道:“所有的女演員都知道,在如今這個時代,隨著你的年歲漸長,你獲得的工作機會也就越來越少,常常會陷入只能飾演婆婆媽媽式角色的窘境,但如今我依然可以和很多厲害的人一起工作,證明女性也開始掌握自身的命運,所以等待是值得的。”


的確,無論是年齡還是亞裔的身份,都讓她在如今的電影行業中處於略顯尷尬的邊緣狀態。可即使同時代的女演員早已息影,但在楊紫瓊這裡,每一個階段都有著各自的花期,年齡等附加標籤也從來都不應該是限制。


既然沒有捷徑可以走,那就自己拼出一條路。這樣對於女性的解讀也無一不被她注入進角色之中,掀起了影視界女性主義語境下的一波波狂潮。

從《貓頭鷹與小飛象》中膽怯柔弱的老師到《皇家師姐》中嶄露頭角的新人武打女星,再到《新流星蝴蝶劍》中敢愛敢恨的高老大、《劍雨》中俠骨柔情的俠女、《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中正式開啟“打女時代”的科長楊建華……

“喊著救命,一次就夠了”的先鋒意識好像真的被她沿用至今,在“大女主”的影視準則還未被奉為圭臬的年代,英雄救美的劇本在她這邊就早已過時了。



在古裝武打類電影《臥虎藏龍》和《劍雨》中,她將角色隱忍的愛意演繹得深入人心。在塑造人物的情感表現上,楊紫瓊仍能俠義,亦可柔情。

在談到《瞬息全宇宙》中所飾演的Evelyn Wang時,楊紫瓊仍會感動落淚。

那個似乎隨處可見的,平庸甚至有些古怪的亞洲女性不僅與楊紫瓊之前的俠女角色大相徑庭,連同看似禁錮於母性圈套內的身份特質也似乎與楊紫瓊的人生背道而馳,但這卻是楊紫瓊近幾年來最喜愛的角色。

楊紫瓊也很樂意為角色發聲,哪怕是導演曾試圖將主角名直接改為她的英文名Michelle,也都被楊紫瓊毫不留情地拒絕了。


“我不是她,我也沒辦法代替她。”

細品下來,這個故事之所以動人,女主就是身邊隨處可見的平凡中年女性,即使身陷社會的規訓與囹圄,卻也能在一地雞毛中迸發出超乎尋常的力量,甚至拯救世界,而楊紫瓊能做的,不過是讓這些女性角色自己說話罷了。


正如她和凱特·布蘭切特前段時間在一場對談中所提到的一樣,為千千萬萬個“她們”賦予一個響亮、有力的聲音,這是件很令人興奮的事情,不是嗎?

“女性就像茶包,你不把她們放進熱水裡你就不知道她們有多強。”
在談到女性力量的時候,凱特·布蘭切特做出了這樣一種饒有意思的比喻,而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凱特自己。

同為角逐奧斯卡影后的她不僅依舊領跑於時代,還在今年到來之前基本鎖定了演藝生涯的終生成就,這對於任何一位中年女演員來說幾乎都是難以觸及的,也導致在人們看來,那個尖銳且恆久的“中年女演員夾縫生存“的議題似乎在凱特身上並不奏效。
但事實真就如此嗎?


其實不然,凱特並非一路都走得順暢,也絕非年少成名。


25歲後才算正式進入電影界的她鉚足了勁讓工作填滿自己的生活,為了保持最初那份創作激情,哪怕在獲得首個金球獎後,也依舊能在穿梭於母親、演員、配音甚至是配角等各種身份中。

在電影《宣言》中,她格式掉自己身上的所有特質,一人飾演13種不同角色,展現出一位女演員對人物塑造的多種可能性。

面對年齡的遞增和大環境的相悖,凱特總是表現得很坦然:“變老發生在我們所有人的身上,我對現在的自己要比二十多歲時自信得多。”


對事業永恆的熱忱也使得人們對於凱特的印象從不止步於一瞬,反而大都停留在了她三四十歲之後所出演的角色,這無疑是給予當下中年女演員的絕佳範本。

但或許只有凱特自己知道,那些她在銀幕上留下每一幕經典的背後,都是一次次對於所謂“女性人生該如何”言論的反擊與宣告。而在戲外,凱特就曾多次在活動現場斥責用鏡頭從頭到腳打量自己的攝影師:“你們對男明星也會這樣運鏡嗎?


不難看出,這一反擊也在《塔爾》這部電影中的戲內戲外被再度昇華。

戲外的她始終將戲糅於自我,不僅重新練習了鋼琴還反覆地聽了一年的馬勒第五交響曲,甚至是因要面對真正的樂團指揮,在睡夢中還在舞動著雙手惡補專業知識。

而戲內,她所飾演的塔爾所展現著的則是更為複雜和飽受爭議的反擊。



作為同時被奧斯卡提名的影片,《塔爾》與《瞬息全宇宙》的主人公看似風格迥異的同時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這些也從楊紫瓊與凱特的對談當中得以看出,她們無一例外地探討了自己扮演的原本屬於男性的角色。



凱特所飾演的塔爾卻是將女性力量闡釋為身處於男性視角下對於成功女性定義的標準範式,而這恰恰就是影片利用藝術態度對性別議題解構的精妙所在。

只有當女性力量不再被囿於單純的男性化,而是遵從內心選擇,且能將二者關係處理得遊刃有餘以達到平衡妥帖,或許才是最為理想的女性力量。

直至如今,雖然中年女性在影壇中的跋涉仍如反覆的奧德賽式修行一般,但慶幸,越來越多像楊紫瓊、凱特·布蘭切特這樣的女性演員被認可和熟知,這也無疑為當下的審美構建了新的圈層。

就像楊紫瓊在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後說的“士們,沒有人可以告訴你,你已經過了你的黃金時代。所以,不必擔心,每個年齡階段都是歲月給予自我的加持與犒賞,不如就享受這一份鬆弛,享受這一份閱歷帶給你的優雅與和煦。

圖片來源於網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