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失眠人可以試試吉祥臥#引起了不少人的討論。
不止吉祥臥,曾經的還陽臥、大字形、右側臥等各種睡眠姿勢,都被一一分析過,為的是扭轉當代人常常失眠的現狀…
人為什麼會失眠?這也是不少失眠人士的終極疑問!有的人沾枕頭就著,有的人輾轉反側,睡睡醒醒也只能保持 3、4 個小時,甚至有人嚴重到睜眼到天明,睡覺這個簡單的事情,實際上卻複雜且多樣。
怎麼樣算“睡得好”?
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發布的《睡眠質量建議》提出的關於睡眠的指標中:能在 30 分鐘內入睡、起夜後 10 分鐘能再次入睡,每晚醒來 5 分鐘以上不超過 1 次,以及在床上的時間裡有 85% 是在睡覺…只要能滿足以上幾條,便可說明睡眠質量還不錯。所以睡眠時長和睡眠時間,並不足以決定睡的好與不好。
為什麼有的人只睡幾小時就夠?
從小到大,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關於“成功人士”睡得少,卻依然精力充沛的事例,但其實睡眠需求的長度是有個體差異的。
曾經一項對美國家庭的研究發現,其中兩個成員每天只需要睡 6 小時,其他成員需要睡 8 小時,而這是由於兩人的 hDEC2-P385R 基因發生了突變(C-G突變)。同時,除了基因,人體內的激素也會對睡眠需求產生不同的影響。所以睡眠因人而異,不能被“標準化”判斷。
慢性失眠
慢性失眠的原因較為複雜,一些如糖尿病、高血壓、長期精神壓力、情緒障礙、內分泌失調、經常更換睡眠環境等,久而久之都可能引起慢性失眠。
*自我調理
儘量在固定時間睡覺、起床,讓身體形成習慣。下午和晚上儘量避免含有咖啡因、菸鹼、酒精的食物和飲料,特別是高酒精性飲品,同時保持臥室安靜、涼爽。如果是光線問題,可以試試睡眠眼罩,如果是噪音問題,試試耳塞、風扇、或者用“白噪音”來掩蓋聲音。如果還是睡不著,可以起來翻翻書或聽聽歌,感受到睏意了再睡,避免強行入睡反而加重焦慮。
睡眠窒息
不少人都不知道睡眠窒息的存在,睡眠窒息症是一種嚴重失調的疾病,患者會在睡眠中多次停止呼吸,導致血液得不到充足氧分,最終難以安睡。
睡眠窒息症分為阻塞性、中樞性、混合性三種,其中以阻塞性最常見。是由於舌頭和軟顎的肌肉鬆弛,阻塞喉部,令空氣不能暢通。這種室息插曲可能持續 10-40 秒。產生原因可能是特有臉形(沒有下巴或下巴向後退)、大扁桃腺、頸部短及較粗,都可能令喉嚨收窄,引起此類問題。
*解決方案
嚴重者需要考慮手術切除,大部分人手術後會有一定效果,但依然存在風險,所以也要根據情況諮詢專家意見,進行專業診治。
夢遊
夢遊是睡眠中自行下床行動,而後再回床繼續睡眠的怪異現象。在神經學上是一種睡眠障礙,症狀一般為在半醒狀態下在居所內走動,但有些患者會離開居所或做出一些危險舉動。夢遊的奇怪現象是,當事人可在行動中從事複雜的活動,會開門上街、拿取器具或躲避障礙物,而不致碰撞受傷。活動結束後,再自行回到床上,繼續睡眠。部分成年人在焦慮抑鬱、生活不規律或出現應激狀況的時候,也容易出現夢遊,此時不適合叫醒。
*解決方案
治療夢遊症時,須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同時進行。去除不良的精神因素,消除焦慮、恐懼和緊張的情緒,改善其環境,使之注意勞逸結合和體育鍛煉。同時,也可視情況根據不同年齡輔以適當劑量的鎮靜安眠藥物,如安定、眠爾通、利眠寧等。也可通過催眠治療來進行改善,通過催眠師的指導,讓被催眠者進入特定的意識形態,從而調整意識形態,催眠治療的效果因人而異,需視情況諮詢專業人士。
除此之外,給自己營造適合的睡眠氛圍,也能在一定程度緩解失眠:
【限制睡眠時間】
美國睡眠學家史比曼發明了一種睡眠限制法。一個人如果只能睡 5 個小時,那麼只能躺在床上 5 小時,不能提前上床,早晨則仍須在同一時間起床,不論是否還覺得睏倦,而且要禁止在白天打瞌睡。這樣,睡眠時間可逐漸延長至正常。
【勤動大腦】
白天無所事事的人往往容易在晚上失眠,而那些忙於工作和學習的人通常更容易入睡。研究者認為,人的大腦興奮與休眠是交替而有節奏進行著的,如果人的大腦在白天不夠興奮,那麼在夜間大腦也不容易進入睡眠狀態。所以,如果你是每天都閒得無聊的人,最好能夠培養一些愛好,多參加集體活動或者去做義工。相對緊張忙碌的生活,會讓你獲得更好的睡眠。
【經常運動】
人在運動時,大腦會分泌內啡肽,它具有鎮痛、鬆弛肌肉、抑制食慾的作用,並能使人產生良好的自我感覺。此外,運動還能提高人體的核心體溫,而在激烈運動五六個小時後,隨著體溫的迅速下降,你會感覺更睏倦,深睡期也會更長。通常,運動員和經常鍛鍊的人比其他人有更長的深睡期。但是,睡前 3 小時內不要進行大量的力量練習,這會使你更興奮而無法入睡。
【睡前做腹式呼吸】
想要獲得高質量的睡眠,可以睡前在床上做腹式呼吸。仰面躺平,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將兩手輕輕放在腹部上。然後儘可能慢地用鼻子呼氣,再緩緩吸氣使腹部膨脹,如此往復,5 到 10 次。
一切有生之物,都少不了睡眠的調劑,好好睡覺,是富養自己的第一步。
編輯 / Kiki
圖片 / 視覺中國已購圖
資料參考 / 《時尚健康》雜誌、
相關數據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