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上反覆出現很多小紅點、淤青,以為是在哪裡不小心磕碰了;牙齦經常滲血,以為是口腔問題;時不時流鼻血,覺得是上火了……生活中出現的這些小症狀經常被人忽視。然而,如果出現流血不止還伴有明顯乏力感時,就要引起重視了,這些有可能是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的發病症狀,需要及時就醫治療。
小尋今年17歲,學習成績優異,因為專注於學業,當她起初察覺自己左側肢體無力的症狀時,並沒有太上心。直到兩週後,肢體無力的感覺明顯,而且全身都出現了密密麻麻的紅點(針尖樣出血點),雙下肢尤其嚴重,意識到情況不對的她才去做了檢查。檢查發現,小尋血小板極低,而且頭顱CT拍到了右頂部硬膜外稍高密度影,首先考慮硬膜外出血,情況相當危急,小尋隨即被120緊急送到了浙江醫院三墩院區。
在三墩院區急診搶救室,長髮披肩、笑容靦腆、神志清醒的小尋並不清楚自己的情況有多危險。浙江醫院血液科李夢潔醫師介紹,血小板是止血的重要因素,血小板計數重度減少時,隨時有臟器大出血的風險,嚴重時甚至致命。正常人血小板值為100~300×10^9/L,而小尋當時血小板只有零頭——3×10^9個/L。
目前小尋已經出現了顱內出血的情況,稍有不慎,如一次激動、一次用力就會加重顱內出血,甚至發生腦疝,隨時危及生命。
與死神賽跑,醫生們第一時間予以積極輸注血小板、止血、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等搶救治療,並完善了骨髓穿刺,最終確診小尋血小板減少的病因為特發性血小板減少症(ITP)。幸運的是,經過治療,5天后小尋的血小板升到92×10^9個/L,8天后血小板數值迴歸正常,達到219×10^9個/L。
浙江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高宇副主任醫師介紹,ITP是因免疫功能異常使血小板破壞增多的臨床綜合徵,在兒童群體中,男女比例沒有差異;在成人中,女性多於男性,尤其是育齡女性患該病相對多見;另外老年也是一個發病高峰期。
I(idiopathic):先天、特發。有統計顯示,在五分之一的ITP病例中,醫生可以明確是病毒或甚至是藥物引發了無序的免疫攻擊,但是對於另外五分之四的病例,目前尚不清楚是由什麼原因引發。
T(thrombocytopenic):血小板減少。血小板也叫血栓細胞,是血液中的微小細胞碎片,像塞子(或血塊)一樣控制出血。當血管受損時(由於打擊或割傷),血小板就會湧入並粘在一起,阻止流血。但當免疫系統混淆並錯誤地攻擊血小板,認為其是外來入侵者時,它實際上攻擊了健康的組織和血小板,便會導致體內血小板減少。
P(purpura): 紫癜,指的是出現在皮膚或口腔內壁上的紫斑、青斑。
ITP是免疫相關性疾病,因此任何影響免疫的因素都可以使ITP的病情反覆,如勞累、生氣、情緒鬱悶、過敏、感染、生病(如感冒)等,所以治療ITP必須有患者和其家屬的良好配合,否則治療效果會差很多。
日常生活中,上火流鼻血或牙齦出血,輕微磕碰後皮膚出現紫斑都很常見。但如果出現流血不止還伴有明顯乏力感時,就需要及時到醫院排除ITP的可能。ITP常見症狀包括:
1.牙齦出血。刷完牙後牙刷可能會變紅,或者牙齦會自發出血。但與牙齦疾病不同的是,這種出血將持續超過幾秒鐘,或者更難停止。
2.受傷/割傷後出血。與割傷相同,很難阻止血液的流動。
3.口腔內的血泡。嘴裡有血泡的人發生腦出血的幾率要高得多。
4.大便或小便帶血。你的大便可能是黑色,甚至是紅色,你的小便看起來是粉紅色或是紅色。這兩種情況都很嚴重,但相對罕見,是內出血的跡象,出血通常是在你的胃腸道某處。
5.瘀傷。每個人在跌倒或受到打擊後,導致靜脈破裂並出血時都會出現瘀傷,但是患有ITP的人非常容易毫無徵兆地產生瘀傷。
6.月經量大。在婦女和少女中,比正常的月經出血量大可能是ITP的一個症狀。分娩後,甚至會有出血的風險。
7.流鼻血。經常有血從你的鼻子裡湧出來,而且很難停止。
8.皮疹。由小紅點組成的皮疹,那是ITP標誌性的瘀斑,它看起來像是一大堆紅色的針孔,通常在四肢,尤其是下肢。當按壓瘀斑的紅點時,顏色不會褪去。
9.吐血。表明你在內出血,出血通常來自胃或小腸。
(為保護患者隱私,文中患者為化名)
如果您或您的親友也有相關困擾,歡迎掃碼入群。入群后,您可以和群友交流心得、感受。我們也會不定期邀請專家進群答疑。
若入群人數滿200人,歡迎掃碼添加浙醫在線小助手5號,並備註“血液”,小助手會邀請您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