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角色號背後,會有哪些故事?

隱藏在角色號背後,會有哪些故事?

小夭發微博問觀眾,自己應該是誰;瑲玹連發15條微博道歉;塗山璟“茶言茶語”被觀眾調侃;相柳開啟了防風邶和相柳的雙卡雙待版,《長相思》暑期檔爆紅的背後,也有這些角色號的功勞。


除了《長相思》,《蒼蘭訣》開播一週年,角色們集體重現,來了一波回憶殺;《長月燼明》播出時,葉冰裳準時在微博“發瘋”,成了觀眾們追劇之餘最大的“牽掛”;《親愛的,熱愛的》主角佟年、韓商言的生日微博之下,有著幾百條的留言祝福……微博角色號的創建和運營已經成了一部熱播劇必不可少的環節。


相比於演員在劇宣期的營業,角色號的加入更加直觀,以角色的第一視角去補充劇中的內容,也讓角色更加有真實感,不少觀眾在把角色號當做劇情的番外去追,讓追劇這件事本身也有了更多的樂趣。


如何在微博塑造起一個“真實的人物”?隱藏在這些角色號背後的人究竟是誰?這些皮下小編又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為角色本人的?角色號背後還有多少秘密?娛理工作室帶著這些疑問,找到了一些熱播劇角色號幕後運營人員。一起來揭秘這背後的故事。


角色號背後是誰?

每一個角色號的背後,都對應著一份真實的工作,倩倩就是從事這份工作的員工之一。她今年25歲,入行兩年,在一家劇宣公司工作。她總說自己性格內向,但內心戲豐富,甚至有些恐懼打電話,是個典型的i人,把自己隱藏在角色之後的工作再適合不過了。

雖然入行時間不算長,但倩倩是一個深度劇迷——《最好的我們》播出時,耿耿和餘淮的角色號,她很早就關注了,“那個時候,應該是粉絲自己搞了角色號,也沒有片方的人員參與,偶爾會更新一些內容,就有很多劇粉喜歡。”

倩倩的日常工作主要是配合片方需求做一位劇宣的策劃工作,角色號的運營並不會佔用她全部的工作時間,大部分角色號的幕後小編都在身兼多職,劇集播出期間是微博角色號背後的主角,宣傳期結束,再回歸自己的日常工作。

相較於倩倩,妍微的經驗更加豐富。2018年入行至今,也在劇宣公司工作的她對於角色號的初印象,來自於2019年的《親愛的,熱愛的》,佟年的角色號@愛唱歌的魷小魚 讓她印象深刻,“這部劇是有原著的,在拍攝期,這個微博就發了很多內容,讓原著的粉絲覺得這個角色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到後面劇特別火的時候,這個角色號大家也就都知道了。”

後來在不斷地工作接觸中,《夢華錄》《蒼蘭訣》等劇的角色號,她都會固定去學習,“《蒼蘭訣》大結局的時候,每一個角色號都發了告別文字,我印象非常深刻。”說起最近在關注些什麼,倩倩和妍微共同提到了《長相思》。

“《長相思》的角色號真的很走心,經常在凌晨發一些微博和大家互動,而且都是真人發的,不是定時微博,因為超話裡面不能定時發送,日常的微博定時發送也可以被看出來。”倩倩感嘆,“我比較擔心粉絲看出來定時發送會說劇宣不用心什麼的,所以我比較會注意這些細節,我自己也是定鬧鐘,卡點發微博的。”

和倩倩、妍微不同,雲舒的工作是片方的宣傳,在劇播出期間,她挑起了角色號運營的工作。和劇宣公司負責運營角色號不同,片方會更早地接觸到項目本身,甚至從劇本階段就已經對未來自己要運營的角色有所瞭解,參與劇本圍讀,經歷跟組拍攝,雲舒對於劇中的所有角色都瞭如指掌。

根據每一部劇的播出情況不同,劇方所設立的角色號也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會有男女主角,如果播出情況較好,還會有劇中的“吉祥物”角色號,或者男女配角的角色號等等,如今正在熱播的《長相思》角色號則更多,有6個角色在同時運營,是所有劇中,運營數量比較多的項目了。

如何成為角色本人?

每一部劇的情況不同,劇宣手裡負責的角色號數量也有所不同,大部分情況是一對一,也有一些是一對多,雲舒就經歷過這種情況,“當時我已經精分了,每天在手機上不停地切換賬號,手機冒火。”

因為在片方工作,雲舒接觸到項目的時間比較早,瞭解項目每一步的進展,每一個角色在她的腦海裡都好像自動形成了一條cut,對每一個人物的個性、故事都瞭如指掌。早在劇開播之前,她就已經準備好了10集左右的內容去發各個不同的角色號。

等到劇集開播,雲舒還需要時刻檢測輿情,看觀眾對每一個角色的反饋,不停地看評論,做分析,然後再給出回應,最後的發佈微博節奏就變成了前一天準備後一天的內容。

“我時常要想象這個角色會用什麼樣的語氣說什麼樣的話,再結合劇情,想象這個角色可以做什麼樣的事情。”雲舒說,除此之外,究竟發個人向的內容,還是CP向的內容,也有很多考究,“要做粉絲群體的分析,也要做演員和角色之間的鏈接。”
“如果演員本身有些幽默感,那對應的角色也可以玩一些幽默的梗。”這些梗怎麼來呢?就是不停地刷各種社交平臺,去看跟劇情相關的評論再進行篩選,雲舒每天的工作離不開手機——不是在看評論,就是在發微博,劇集播出期間,她的手機真的每天都在發燙。

僅為展示

倩倩和妍微運營的角色號是一對一的,倩倩當時負責一部劇的女主角色號,她隔壁桌的同事負責男主角色號。在劇宣公司工作,並不能接觸到一個項目的源頭,但也會比普通觀眾更早看完劇集。

“我第一遍看劇是會記筆記的,每一集的亮點是什麼?有趣的臺詞是什麼?可以發散的內容是什麼?我都會記下來。”倩倩說,想要做好角色號的運營,一部劇只看一遍是遠遠不夠的,“我會把我負責的這部劇每天當成白噪音一樣磨耳朵。只要我坐在工位上,電腦就會放這部劇,一直聽。讓自己完全沉浸在這個角色裡,去體會角色的說話方式,然後想象自己是這個角色,會想要表達什麼樣的內容。”

劇宣期間,倩倩和隔壁桌的同事都會以各自負責的角色名字相稱,“有的時候,在項目初期,公司還會選擇和角色性格差不多的工作人員去運營相關的角色號。”

妍微上一個項目是在運營一部劇的“吉祥物”,是一個以物擬人的微博,從第三視角去觀察劇情,然後再帶入吉祥物去和觀眾互動,“劇中的主角是我這個角色號的爸爸,我的日常就會回覆一些‘我爸’如何如何,有時候需要衝話題了,我同事也會直接叫我,快上線,給‘你爸’衝話題了。”

僅為展示

角色號能玩什麼?

角色號運營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帶著觀眾沉浸式觀劇。角色號的熱度、互動量也和劇本身的熱度有著深刻的捆綁關係。比如,《長相思》熱播,角色號發佈的內容也可以直接衝上熱搜。

像妍微在註冊角色號之初,就明確了“角色號其實是要補充一些藝人本身無法配合的內容。”她參與的劇集內容中,兩位主演都是流量比較大的藝人,在劇宣過程中配合度有限,這個時候就需要角色號去輔助營業,帶著觀眾一起嗑CP。

比如,男女主角有一組情侶大片需要發佈,但是雙方藝人並不想觀眾嗑CP上升到真人,所以無法配合發佈內容。這個時候,角色號就需要上線主動發佈,然後再去和藝人互動,這樣就可以達到想要的宣傳效果,同時也可以打消了藝人方的顧慮。

最後,最實際的一點就是來自於角色號的認證,可以去配合一些外圍的話題衝熱搜,帶來一些話題量。

在賬號規劃方面,倩倩會根據劇情發展去設計賬號的狀態,“比如,我們會發一些內容,假裝角色處在還沒進入到劇情的狀態,發一些角色可能遇到的工作、生活日常,或者發一些節日物料等等。”進入到開播狀態之後,就會根據劇情發一些延伸的內容。

為了讓觀眾更有沉浸感,雲舒還會捨棄掉一些可能有破壞觀眾沉浸感追劇的互動,比如劇透向的內容,或者脫離角色之外的內容。

大部分角色號發佈的內容都是需要審核的,有一些甚至需要主演的藝人團隊審核,但隨著劇集的更新,有很多內容隨時發酵,無法等待這個漫長的審核週期,最終也就不不再逐一確認,只要大方向一致,細節由賬號負責人決定是否發佈相關內容。

微博角色號在劇集播出週期內,聚集了幾十萬甚至過百萬的粉絲,互動量也頗為樂觀,但是在劇集更新結束之後,大部分的角色號也隨之退場。即便無人打理,很多劇粉卻依然在互動,比如《親愛的,熱愛的》,佟年和韓商言的微博,即便是系統自動發佈的生日微博,至今都還有上千條的評論。

“我們也想到了這一點,也會去思考,劇完結之後,角色號還能做點什麼,但好像這條路還沒有人跑通。”雲舒說。

倩倩和妍微也有這樣的惋惜。最近《蒼蘭訣》播出一週年,角色號集體迴歸讓很多角色號運營的小編們看到了感動和希望,那些真情實感成為角色的日子,那些和觀眾一起追劇的日子好像真的可以留存更久。
角色號的運營,還有很長的路可以走。

(本文倩倩、妍微、雲舒為化名)


喜歡本文,別忘記點個“在看”支持一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