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這部由諾蘭執導,講述二戰時期原子彈誕生的電影,目前全球票房已經超過了9億美元,即將成為影史上最賣座的傳記電影,微博熱度直逼3.5億瀏覽量。
全片近3個小時,一口氣給觀眾呈現了五十多位世界級科學家:
愛因斯坦、楊振寧的導師泰勒、海森堡、玻爾、勞倫斯、費米、費曼……各個鼎鼎大名。
然而有一個女人,本該在電影中與他們一同被觀眾知曉。
她就是《奧本海默》裡消失的女性、華人科學家、“核物理女王”吳健雄。
在美國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中,吳健雄並非不入流的邊緣小人物。
她負責的工作是最關鍵最機密的核心難題部分,把原子核裂變鏈式反應中消失的中子找了回來!
然而,原子彈試爆成功後,世人皆知奧本海默,卻無人知曉吳健雄的名字。
甚至在1957年,李政道、楊振寧因與吳健雄一同發現驗證了“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那年的諾貝爾獎。
此舉激起物理學界的軒然大波,無數泰斗級人物為她鳴不平。
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創始人拉比、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阮瓦特都曾公開表示——
但作為中國人,又怎能讓這位前無古人的女性科學家,被遺忘在歷史的角落?
孫中山無奈,兩年後召集革命黨人發動討袁之戰,史稱二次革命。
這一年,他的小女兒吳健雄年僅1歲,吳仲裔怎麼也想不到,三十年後自己竟會與袁世凱成為親家。
吳仲裔是進步青年,思想開明,還在家鄉創辦了明德學校。
有鄉民不願意送自家女兒去讀書,他就帶著年幼的吳健雄挨家挨戶去勸說,為她們免學費。
吳仲裔每次從上海回來,會給女兒帶科普書,還自己動手組裝了一臺收音機。
生長在這樣開明的家庭,吳健雄從小就知道男女平等,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也能辦到!
她6歲入讀父親開辦的學校,11歲跋涉五十英里崎嶇不平的鄉間小路,到蘇州一所門檻很高的女子師範上學。
有次胡適來演講,題目叫做“摩登的婦女”,鼓勵女性解放。
吳健雄聽得出神,對這位老師崇拜之至,心生嚮往,追到東吳大學又聽了一次。
畢業那年,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胡適擔任校長的中國公學。
有次三小時的考試,她兩小時不到就交了卷,胡適看完後大驚,對其他兩位老師說,
“從來沒有一個學生,對清朝300年思想史懂得這麼透徹!”
那是上世紀初,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後震驚世界,歐美湧現了一系列振奮人心的發現。
白天,身材嬌小的吳健雄梳著利落的短髮、穿簡約的旗袍,跟著導師施士元在實驗室做研究。
晚上躲在被窩裡偷偷學習從同學那裡借來的物理和數學書,看得津津有味。
她好奇地推開物理學的大門,發現“芸芸繁多的物質世界,表象光怪陸離,內層卻好像存在某種神秘奧妙的規律”。
然而舊中國發展落後,根本沒有可以攻讀原子物理學博士學位的地方。
1936年,24歲吳健雄站在遠洋號的甲板上,含淚與父母告別。
她寫了一封告別詞,刊登在當地的報紙上,裡面滿是對祖國的擔憂——
她以為讀完博就能回國,可事實是,這將是她與父母此生的最後一面。
她更不會知道,一年以後,她本科求學之地南京,將被肆虐成一片人間地獄,三十萬國人被日軍殘害。
而那時的她倖免於難,已經成為美國伯克利大學核物理系的一名博士生。
她原本的目的地是密西根大學,順路去伯克利探望一位同窗。
誰知參觀核物理實驗室時,系主任聽了她優異的履歷,極力要把她留在這裡讀書。
而帶她參觀的學生會主席袁家騮,也就是袁世凱的孫子,未來成為了他的丈夫。
吳健雄這邊正猶豫要不要留下呢,聽說密西根大學的學生俱樂部建成後,居然不允許所有女生從正面進出,只能走側門。
讀博期間,她保持著好學生的風範,泡圖書館、課堂講演,講到興奮時將公式像漢字一樣從右往左寫了出來。
她性格開朗,卻從不學美國大妞的時尚潮流,反而永遠身穿開邊叉、高領素色的中式旗袍,在實驗室待到深夜。
這種獨特的氣質讓她愛慕者眾多,男生們都叫她“吳吳”。
同學威爾森對她著迷,每天晚上去敲實驗室的門提醒她回家,再把她送回宿舍。
而這個威爾森,就是後來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的創始人。
但吳健雄並沒有選擇美國人,而是選擇了一個看上去內向木訥、沉靜不多話的男同學袁家騮。
1939年,吳健雄把自己研究鈾原子核分裂產物的實驗結果,寫成了論文發表在國際上最重要的期刊《物理評論》上。
彼時二戰陷入焦灼,國內形勢惡劣,吳健雄回國心切卻實在礙於當前形勢,只得留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書,成為了該校有史以來第一位女講師。
1942年5月30日,吳健雄30歲生日這天,兩人在美國結為連理。
誰知剛安頓下來,一個大名鼎鼎的美國男人帶著一個天大的秘密,找上了門。
1944年,美國研究原子彈的絕密項目“曼哈頓計劃”已經進入了成熟階段。
核爆炸引燃已經沒有難度,但理論上本該產生的鏈式反應卻中斷了。
全世界最聰明的大腦遇此難題,通通束手無策,研究陷入了停滯。
曼哈頓計劃的負責人奧本海默突然想起,自己聽過一次吳健雄的講座,裡面講到她博士階段研究的鈾原子核分裂。
奧本海默立刻親自跑到普林斯頓,敲響了吳健雄實驗室的大門,把這個絕密計劃全盤托出。
彼時吳健雄才來美國五六年,因為心念祖國也從沒申請過美國綠卡,卻乍然被邀請加入到一項關乎美國國家安全的絕密計劃中。

很快,吳健雄不負眾望,領導開發出了一種用於隔離在核裂變中產生的放射性同位素氙-135的裝置,為原子彈的成功研製掃清了最後的障礙!
然而在那個充滿偏見的時代,吳健雄“是華人又是女性”的身份背景簡直buff疊滿了。
這讓美國對她所做出的貢獻避而不談,彷彿項目中從未出現過功勳卓著的女性科學家。
這是華人第一次獲此獎項,本是莫大的喜事,卻引起了科學界一片譁然。
當初楊振寧和李政道對微觀世界一條定律“宇稱守恆定律”首次產生了質疑,但僅僅停留在理論,他們無法用實驗來證明。
科學界無人看好他們,更沒人願意花時間精力與他們合作驗證。
吳的老師聽說這事,還極力勸阻她,認為以她的才華不應該浪費時間在這項不可能驗證成立的實驗上。
她一頭扎進實驗室,每天睡三四個小時,餓了就在機器邊啃麵包,終於發現——“β射線的不對稱現象非常明顯”。
很顯然,這項令楊振寧、李政道獲獎的研究成果,有吳健雄很大一份功勞。
奧本海默公開支持吳健雄,“這世上懂得如何做出宇稱不守恆衰變效應的只有吳健雄和她老師塞格瑞兩人。”
歐洲物理學會會長夏帕也認為,“吳健雄絕對應該和楊、李同時列名於諾貝爾獎之中,因為是她頭一個做出實驗結果的。”
“我的一生,全然投身於弱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也樂在其中。儘管我從來沒有為了得獎而去做研究工作,但當我的工作因為某種原因而被人忽視,依然是深深地傷害了我……”
她的骨灰被送回故鄉,埋在明德中學的一棵紫薇樹旁,墓碑上寫著,“一個卓越的世界公民,一個永遠的中國人。”
政府為她修建了一座雕像,此時正佇立在上海北面的太倉。
性別歧視、種族歧視、地域歧視、年齡歧視、身材歧視……在如今這個時代,依然屢見不鮮,似乎並沒有比吳健雄身處的上世紀變好多少。
因為這些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偏見、不公、仇恨、怨念不斷髮生。
只是當人人都安於當人群中安全的大多數,迫不及待消除異己時,真正的卓越會被即刻湮滅。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或對版權有疑問,請後臺聯繫。
清華大學小姐姐谷小歌主理,關注文化、明星、時尚、生活方式,關注這個喧囂世界裡所有不甘平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