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康的病(一)

不康的病(一)

不康的病(一)

大家的願望,都是希望自己和家人健康。
但對於什麼是健康,學習厚朴中醫之前,一般人都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比如問什麼是健康,回答健康就是不生病,健康就是身體好;感覺有各種各樣的不舒服,但醫院檢查又說沒有什麼病,這種情況被謂之“亞健康”。某度百科說:健康就是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一個良好的狀態,其內容包括:一是主要臓器無疾病,身體形態發育良好,體質均勻,人體各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各種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對身體的左右。

讀了上面這麼多內容,到底什麼是健康,似乎還是語焉不詳。

徐老師在其《字裡藏醫》這本書中說: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健就是有力量,有力量的背後是能量充沛,在人身上就是氣充血足;康的本意是五條路交匯並暢通無阻,而六條路交匯並通暢叫“莊”,於是就有了“康莊大道”這個成語;在健康這個詞裡,康就是說人的氣血經氣的運行是通暢無阻的。

徐老師一下子就把人人關心而又說不清、道不明的“健康”落到了實處:一個人既氣充血足,又經脈通暢,這種生機勃勃的狀態,就是健康。反之,不健康,亞健康,就是一個人能量不足——氣不足,少氣無力,血不足,面色蒼白,身體不通——各種各樣的淤堵,各種痰溼、結節、囊腫、肌瘤、瘰癧痰核。這樣,人就會出很多的不舒服,甚至被診斷為患了各種疾病,這就非健非康了。亞健康,其實就是不健康,只是因為對健和康沒有清晰的認識而弄了個口袋,稀裡糊塗的把已經出現的問題、症狀偽裝了起來,這種思維危害很大。

徐老師通過對“健康”文字的解釋,揭示出了疾病生成的根本,也為調理身體、實現健康開闢了明確的路徑。據此就會發現,現代人發明的病名不可勝數,人得的疾病越來越多,甚至很多病治不了。但從中醫的角度看,可以說就兩個病:不健的病和不康的病;或者說是三個病:不健的病,不康的病,不健又不康的病。實際上很少有單獨不健的病,或不康的病,生病的人往往是既不健又不康,不健與不康互相影響,甚至互為因果,惡性循環;而一個人有病,氣虛了,陽虛了,血不足了,陰不足了,這些不健的症狀,常被人視為大事而高度重視,慣性的思維是我應該吃點啥、喝點啥補一補;但身體淤堵不通,身體不康,而造成的各種不適病症,在現代人身上更為突出。而實際上這不康的問題,卻很少被人認知並重視。

本文主要說說不康的病。

我們看一個人,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有形質的“實體”,實體上面也有我們肉眼看得到的幾個竅道,耳朵呀,鼻子呀,口腔呀,眼睛呀,還有被包裹的肛門、尿道、生殖道等;甚至再細看,還能看到皮膚表面數不清的毛孔;解剖上還能看到身體內的各種管道,如食道、呼吸道、胃、大腸、小腸、膀胱、膽道、輸精管、輸尿管等。如果把人及其組織結構足夠大地放大看,人身是由更加細小的密密麻麻的各種管道構成,這種管道小到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間隙。所以,從空間的角度上看,人實際上是由無數的管道和間隔組成的“空體”。這裡還不包括人眼看不到、科學儀器檢測不到的無形的中醫經絡、腧穴。

這些空體的空間,裡面運行、充滿著一個人的氣血、能量、經氣;人活著,既健又康地活著,就要靠這些空間疏布交換能量氣血,送達五臓六腑、四肢百骸、皮膚腠理以營養濡養身體的每一個組織、每一個細胞,這才會有鮮活的生命。常說人身體的70%是由水(體液)構成的,這些體液就充塞在這些空間裡。本文說的不康,就是這些空間管道被病理產物淤堵了,這些淤堵,會阻礙氣血能量的運行疏布,會影響經氣的運行傳導,導致身體組織不能被或不能充分被營養濡養,並因此生出各種各樣的不舒服,長出各種各樣的原本沒有的東西,這就是不康的病。

(未完待續)

作者/楊明俊

·厚朴臨床五期畢業

·中醫執業助理醫師

·師從徐文兵老師學習中醫,善用中醫思維辨證論治。閱歷豐富,仁心慈愛。

排版/阿夢
審核/宣教

👇點“閱讀原文”,瞭解珠海店醫師出診時間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