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文脈 詩意天堂 韻味杭州展現中國文化興盛新篇章

賡續文脈 詩意天堂 韻味杭州展現中國文化興盛新篇章

△點擊上圖有福利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歷史文化名城杭州,坐擁三大世界文化遺產,以西湖美景舉世聞名,以京杭大運河連接南北,以良渚古城遺址奠定文明基石。它濃縮了詩意中國的東方意境,它也是宋韻文化的富礦寶庫。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是一座城市獨一無二的印記,更是一座城市的獨特韻味與精氣神。杭州,在“八八戰略”指引下,正在持續推進全域文化繁榮全民精神富有,高質量建設新時代歷史文化名城。

金秋時節,在杭州亞運會即將開幕之際,我們聽到了從時間深處傳來的同聲相應——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更是“心心相融,@(愛達)未來”。

宋韻傳世

傳統文化在日常生活中迸發勃勃生機

眼下杭州最火的宋韻地標,莫過於2022年11月驚豔亮相的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作為杭州宋韻文化的“扛鼎之作”,甫一開放,便火爆“出圈”,一面紅牆引得人們流連駐足,熱度持續至今。

從德壽宮出發,向西走過一個十字路口,便是清河坊歷史街區。穿過街區南端的鼓樓,右邊一座“南宋書房”映入眼簾,收藏著南宋時期豐富的文化詩篇。
走出“南宋書房”,右轉不遠處就是上城區非遺展示中心,展示著大量非遺技藝的前世今生。出門再向西,便來到鼎鼎大名的河坊街,觀銅藝,聞藥香,品美食,能夠多維度體驗宋韻文化的別樣精彩。
這一路宋韻芳華,融入了市民的尋常生活,串起了遊客賞宋觀宋之路。“遺址展館+名勝景點+風貌街巷”的宋韻地標體系,正是杭州打造“宋韻文化高地”的一個生動樣本。

近年來,杭州大力推進“宋韻文化傳世工程”,要讓千年宋韻在新時代“流動起來、傳承下去”:重點解碼57項宋韻文化基因,整合提升轄區60餘家博物館資源。以吳山、西湖、錢塘江等自然景觀為依託,結合南宋皇城大遺址公園,一個園林化、生態型的“建築歷史博物館”正在成為杭州展示宋韻文化的獨特窗口。
“讀白居易寫下的詩,走蘇東坡走過的橋,品陸游品過的茶……”具有濃郁杭州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生活,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生機勃勃。
宋韻刻進了這座城市的肌理,也成為杭州亞運會的重要元素。杭州亞運會的色彩系統主題為“淡妝濃抹”,靈感正是出自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杭州亞運會形象宣傳片《弄潮》,也正是通過一名弄潮少年的視角,展現出杭州從千古宋韻到活力新城,傳統與現代完美交匯的精神風貌。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2023年,杭州市政府將名城作為整體保護對象,為歷史文化保護立法,制定了《杭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並於今年5月1日起施行。這不僅是杭州首次以“城”為單位,為歷史文化保護立法,更是為傳承和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交出的一份答卷。 

文化地標

傳承歷史文脈 譜寫當代華章

54萬人次,這是自去年8月2日向社會公眾開放整一年來,杭州國家版本館累計接待海內外觀眾的數量,它也成為2700多個參觀、考察、研學等團隊的目的地。

如果說開館伊始,版本館憑藉其溫潤如玉的建築風格賺足了眼球,如今開放一年後,每日4000人次的預約名額依舊基本約滿,說明它不只是依靠顏值,成了一個網紅打卡地,它更是依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展示中華文脈的賡續綿延,傳遞文化自信的光芒,成為國人讀懂中國,世界讀懂中國的文化之窗、文明之窗。
距離杭州國家版本館不遠處就是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杭州第19屆亞運會火種在此採集。此刻,從良渚採集,從杭州出發,穿過歲月時空,點燃新時代的亞運之火正在浙江大地傳遞……

8月29日,坐落於西湖區之江板塊的之江文化中心正式啟動,包含圖書館、博物館等在內的五大文化配套設施、融入自然景觀的“合院式”佈局、實現文化場所共生共促美美與共的內核設計,讓它不僅成為踐行“八八戰略”打造高水平文化強省的標誌性成果,也是杭州大力實施新時代文化地標工程的節點性標誌。
文化地標是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最具魅力、最有代表性形象的印記。文化地標之所以能成為人們心中不可磨滅的記憶,不僅僅因為瑰麗奇絕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內蘊深遠的文化價值。
從西湖出發一路向北,到大運河再到良渚,杭州正充分發揮三大世界文化遺產綜合優勢,生生不息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持續建設新時代歷史文化名城。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座座展覽館、博物館、研究院在杭州拔地而起,成為這座城市一張張新的文化名片,更在新時代裡,擔負起傳承歷史文脈、延續悠久文明的重大使命。
形美以達意,文美以顯質。文質兼美,才是真正的大美。杭州下一個重要的文化地標在哪裡?
從去年杭州市政府批覆發佈的《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中,我們可以想象一幅全新的畫卷——一個在歷史時間橫軸上更為遼闊的國家級文化公園,即將在杭州大地上鋪陳展開。
大運河(杭州段)是千年延續的南部漕運樞紐,體現了城河相依、活態傳承,名產通達天下、南北經濟動脈,多元交融之所、國際交流之窗等豐富特點。屆時,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將依託11條骨架河道,形成“山水群落、河岸雙帶、核心十園、特色百景”的結構。這些充滿韻律的構想將在不久後從紙上圖樣化為可看可逛可感知的景點,成為新時代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窗口。

文旅融合

持續全面打響“人間天堂·最憶杭州”品牌

9月5日,在杭州第19屆亞運會進入倒計時之際,杭州文旅宣傳片《什麼是杭州》正式發佈。宣傳片以“5000年,一座杭州城”為核心創作理念,從宏觀的時間與空間尺度出發,為觀眾帶來“美在杭州”的賞心悅目、“潮在杭州”的活力四射、“憶在杭州”的詩意棲居。
宣傳片一發布就衝上了熱搜。在杭州文廣旅遊發佈視頻號下方,一條高贊評論是:“西湖聚攏它的美麗,大運河載來它的財富,海潮煉就它的風骨,杭州人用5000年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杭州在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深化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建設,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有著豐富的創新和生動紮實的實踐。杭州是全國率先提出並實施“全域旅遊”的城市,今天,對標國際一流,杭州文旅產業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謀劃構建“一核三帶三極”的旅遊空間格局,即打造以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南宋皇城遺址、西溪、湘湖等為核心的都市旅遊休閒核,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遊廊道(“詩路文化·三江兩岸”水上黃金旅遊線)、大運河詩路文化旅遊帶、“天目疊翠·吳越千年”文化旅遊發展帶三條發展帶,淳安和建德西部濱水度假、臨安和餘杭北部山地休閒、桐廬和富陽中部鄉村旅遊三個發展極。
文旅融合,揭開了杭州旅遊縱深新圖景。就在今年,杭州又出臺了《關於加快促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亮出了“世界級”的目標:持續全面打響“人間天堂·最憶杭州”品牌,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旅遊目的地。

最新的一組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杭州旅遊人次5353.3萬、旅遊收入915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64.5%和65.3%,且在“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及“文化事業和文旅產業穩進提質”兩個專項綜合後的全省文化和旅遊工作“賽馬”評價中,杭州市均為全省文旅系統總分第一名。
“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亞運會的舉辦、世界旅遊聯盟總部落戶杭州、國際“賽”“會”之城的打造……都給杭州帶來了加快城市國際化步伐、提升影響力的新機遇。未來,杭州將持續培育文旅金名片,打造“最憶是杭州”的美好文旅體驗,推動韻味杭州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

獨特韻味 方顯別樣精彩

本報評論員

白居易有詞:“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柳永有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蘇軾望湖樓憑欄感嘆:“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晁衝之勸友人一定要去杭州:“不到西湖看山色,定應未可作詩人。”千百年來,杭州一直是騷人韻士心中的夢想之城。

感謝大自然賦予這片土地好山好水,更感謝自良渚文明以降,幾千年來一代代杭州先民在這片土地上篳路藍縷、櫛風沐雨,創造了無數人類文明的瑰寶;也感謝歷代主政者以及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無比豐厚的文化遺產,為湖山增色,為城市添彩,成就了杭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文化名城不是一個“定格”,也不是一個“段落”,而是從遠古流到今天,亦將從今天流向未來的一條長河。當杭州亞運會火種在良渚古城遺址採集成功,文明之火點燃的是亞運之光,更是未來之光。當我們說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的時候,更加深知,乃是“創新性”支撐了“連續性”。

 記者  丁以婕 張磊李忠 

攝 首席記者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