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新浪娛樂”→點擊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就能快速找到我們啦!

韓女,正在成為一種很新的形容詞。
十幾年前,觀眾跟著韓劇學穿搭、學化妝,學各種能讓自己變得更漂亮一點的技巧;
十幾年後的今天,“韓女”捲土重來,只是這次化妝術讓位給了“氛圍感”,皮相美不如精神狀態美。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種韓女,而韓劇毫無疑問是“韓女”形象的重要塑造手段之一。
1.0時期的韓女,或甜美或活潑,但共同點就是普遍代表著一種“美”的模板。
比如04年的《浪漫滿屋》,一改韓劇之前的悲情模式,宋慧喬飾演的韓智恩活潑開朗,有著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
跟隨這部劇一同走紅的,還有劇裡能彰顯女主角人物性格的髮型:微卷雙馬尾、斜扎辮子、元氣丸子頭…..
不敢想換到今天播會帶火多少某寶爆款。
05年的《我的女孩》,不僅讓觀眾從此記住了下雪天是周幼琳的生日,也悄悄安利了不少女主身上的時尚單品。
混搭+疊穿的穿衣風格,再搭配上各種blingbling的飾品,
這部劇裡讓人念念不忘的還有女二的各種大耳環,恨不得鏡頭轉一次就換一副。
以至於朴詩妍直到現在,身上的標籤除了“三聖母”,還有一個就是“最適合戴浮誇耳飾的韓國女明星”。
韓劇對“變美”這件事的影響力,一直到前幾年還能窺見影子。
2017年的《當你沉睡時》,秀智在劇裡的日常職場穿搭被廣泛借鑑;
2018年的《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出演女主的孫藝珍簡直是行走的大衣種草機。
一直到今天,“韓劇女主”還是一個相當有畫面感的詞彙,後面跟的往往是“仿妝”“穿搭”之類的詞彙。
與此同時,另一類韓女形象也在悄然崛起,她們跳出了外形上的條條框框,代表的更多是一種自律精神。
這點反應在韓劇中,是女主角不再只為談戀愛而存在,她有自己的學業、工作,這些東西是她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需要主角投入大量心力才能換回認可。
金高銀在《奶酪陷阱》中飾演的洪雪,人物介紹裡直接寫“特長是學習”。比起和男主談戀愛來,不少觀眾更愛看洪雪的上學日常,
(網友剪輯的女主學習合集▲)
趕作業、找實習、智鬥輔導員,尤其洪雪做小組作業的部分,看得人格外有代入感,能原地氣到螺旋昇天。
洪雪這個角色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正在於這一抹勵志色彩,不管環境如何糟糕她都在努力向上生長、越挫越勇。
同年冬天播出的《鬼怪》,雖然偶像劇色彩更重,但金高銀飾演的小新娘對待學業同樣非常勤勉。
近年韓國“發瘋姐”的VLOG在網上走紅,主打一個沉浸式學習,五小時一本書、四小時一本真題,日均學習八小時還有空鍛鍊和剪視頻,
UP主真正學進去多少東西不知道,但她的視頻倒是治好了不少考公人的精神內耗。
不難看出,2.0版本的韓女,從“變美模板”迭代為了一種“生活模板”,特點是超強的自控力、務實主義和效率至上。
這背後的社會現實是韓國極端殘酷的就業競爭和社會中普遍瀰漫的高壓氛圍。
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2020年韓國前十大集團營業額佔了韓國GDP的85%,但是這些行業巨頭給韓國本土提供的就業崗位卻不足5%。在韓國20~40歲的中青年中,有大學文憑的高達70%,而韓國的失業率卻高居東亞之首。
“發瘋姐”已經學成這樣了,依然在韓國二戰考公失敗。
這或許也可以稍加解釋為什麼韓女2.0如今能被中國網友共感的原因,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之下,普通家庭出身的年輕人已經由hard模式進入了地獄模式。
近年韓劇在網飛資本的助力下加速轉向現實主義賽道,也對應出現了另一類不容忽視的女性形象。
韓女3.0,完全擺脫了1.0時期的傻白甜,並且奔著“惡女”的路子一路狂飆。
《安娜》中的李誘墨、《夏娃》中的李拉艾、《黑暗榮耀》中的文東恩,再到最近《假面女郎》中的金貌美,
這個階段中的韓劇女主,化身為了復仇女神,戀愛啥的統統靠邊站,反殺才是頭等大事。
這種變化一方面得益於在全世界範圍內興起的女性主義思潮,另一方面則源於韓國如火如荼的女性運動。
15年的Megalia、16年的遊行抗議、18年的“ME TOO”、20年的震驚全國的N號房事件……
(Megalia的logo就是這個很有名的手勢↓)
“我們的鬥爭不是要威脅任何人的正常生活,我們要求任何人從出生就被賦予的基本權利!”
從這幾句話中都能感受到,韓國觀眾有多麼迫切的想要在影視劇中看到更具力量感的女性角色。
今年以來最出圈的韓綜《海妖的呼喚:火之島生存戰》正是踩中了這一點。
24名女性參賽者有警官、消防員、保鏢、軍人、運動員和特技演員,在荒僻孤島上為生存而戰。
《海妖的呼喚》示範了全女綜藝的正確打開方式,也展示了不被定義的女性是什麼樣子的。
她們的力量和野心、她們的冒險精神、她們毫不掩飾的對勝利的渴望…….每處稜稜角角都如此自然分明,這些品質生來就是女性本真面目的一部分。
韓女也好、中女也罷,影視劇中女性形象變化、延展的過程,是不同代際的觀眾對理想女性形象不同的投射。
今天的評論區就留給大家,來提名讓你印象最深刻的韓劇女主,那個她教會了你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