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2023年暑期檔,“偶像劇不需要演技”的結論開始被打破了。
7月,楊洋在《我的人間煙火》中演技遭質疑,特別出演魏大勳卻因演技爆火,被網友稱為“大勳事變”;8月,《七時吉祥》主演楊超越同樣因演技被詬病,即使直播落淚也無法挽回路人緣;同期熱播的《長相思》中,鄧為的演技在楊紫、張晚意、檀健次的對比下顯得生澀,“梅林虐殺”片段更是讓#鄧為演技差點意思#登上熱搜。
可以發現,歷經“魔改”“醜男”“戀愛腦”等質疑後,2023年的偶像劇討論重點終於回到了演技上。演技差成了原罪,流量也無法成為“護身符”。
這一趨勢是否意味著偶像劇開始進入演技時代?沒有演技的流量明星,會被業內淘汰嗎?這些出演偶像劇的演員們,開始有意識地卷演技了嗎?為了解開這些問題,娛理工作室進行了一番調查。
依次為《我的人間煙火》楊洋、《七時吉祥》楊超越、《長相思》鄧為
2023年,一個很顯著的現象是,被偶像劇“遛餅”頻次較高的,大多是有代表作的演員。
“遛餅”,即營銷號在網絡上放出的某大IP邀約某演員出演的消息。其中雖有真有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演員在業內的認可度和競爭力。
某影視博主小花告訴娛理工作室,“遛餅”大多存在於靠熱度傍身的偶像劇,且與招商緊密掛鉤。一方面證明片方或許真想磕藝人籤合同,或是造勢,其中也有“遛”成真的,比如按照大IP的“民意”進行選角聽取市場反饋。如果反饋比較正向,可能會影響到藝人決策。
另一方面,有些片方“遛餅”的目的是為了吸引投資。那麼,被“遛”的對象必須有能力把餅熱起來。從目前的市場趨勢來看,通常會“遛”一些有演技和代表作的演員,流量是錦上添花,但不是決定性因素。
“現在觀眾們的要求提高了,不是流量來演都認賬的。有些演員演技太差了,聽到TA的名字就勸退,這種演員不僅不太可能被遛,製片公司的選角團隊後續考慮的時候也會打折扣。”小花說。
9月12日,娛理工作室在微熱點中搜索關鍵詞“遛餅”“熱餅”後發現,關聯詞中出現的演員有虞書欣、成毅、曾舜晞、檀健次、張晚意、魏大勳等。他們均不是空有流量,而是都在暑期檔有代表作,且演技受到認可。
在《蒼蘭訣》大火後,虞書欣成了95花中最熱門的“遛餅”人選。2023年初,被“遛”了無數次的《黑蓮花攻略手冊》(影視化改名為《永夜星河》)終於成功進組;隨後還傳出與陳星旭合作《白日提燈》,與範丞丞合作《陷入我們的熱戀》,與李現合作《昏嫁》,甚至還有電影《射鵰英雄傳之俠之大者》;在傳出與曾舜晞合作主演華策克頓的武俠劇《七夜雪》後,虞書欣方進行了否認。
在《獵罪圖鑑》《長相思》中有優異表現的檀健次,也成了“遛餅”界的熱門人選。2023上半年被“溜”的《四方館》已經成功進組,剩下的“餅”還包括和楊紫二搭的《嫡謀》,和李蘭迪合作的《濾鏡》,以及武俠劇《江湖夜雨十年燈》、古裝重生劇《九重紫》等,還一度傳出要與桐華、《長相思》製作方星蓮影視二搭,出演現代科幻題材。
8月,魏大勳在《我的人間煙火》中憑藉演技出圈後,也一躍成了“遛餅”對象。9月11日,網友傳出魏大勳將與張晚意平番出演《千里江山圖》。其原著曾獲茅盾文學獎,編劇由王倦,金海曙擔任。能被“遛”到如此級別的“餅”,也是魏大勳業內影響力大幅提升的體現。
一些近年無代表作的“傳統流量”,則開始淡出“遛餅”行列。
男演員中,一些一度活躍在大IP劇裡的流量男演員,都陸續因撲街作品被冠上“演技差”的標籤,基本消失在“遛餅”行列中,少數被“遛”的餅甚至遭到網友抵制。女演員中,85、90、95花中都陸續有演員因演技而“掉隊”,近兩年被“遛”的餅大多為綜藝。
“演員之所以叫演員,核心魅力就是演技,好看的臉太多了,顏粉是跑得最快的,演技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演技不過關,可能短時間不愁沒戲拍,但是拉長戰線看,傷到口碑後,哪怕演技提升了也很難救回曾經的市場。”小花說。
在降本增效的時代,掌握核心話語權的平臺早就釋放出了“不要流量要演技”的信號。
2019年,優酷就提出“不要鋪張要效率,不要偶像要演員,不要流量要價值”的目標;2022年,優酷副總裁謝穎提到,優酷已經把這套模式跑通。2023年的春推會上,愛奇藝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龔宇提到在2012-2018年階段,不會演戲的流量明星片酬能高達1.5億元。愛奇藝曾經為了迎合粉絲選過一些流量演員,但最後的戲慘不忍睹。他認為在從業的有生之年,可能再也遇不到這樣的瘋狂了。
但在實操階段,多位片方告訴娛理工作室,如今大部分偶像劇選角的首要標準,還是演員的形象、氣質是否貼合角色。不同的是,在降本增效的趨勢下,同咖位、同片酬的演員中,片方會優選有演技的演員。
對於古偶為什麼需要演技,《星落凝成糖》總製片人劉寧曾告訴娛理工作室,但凡能破圈的項目,都不是純粉絲向的。劇本很好,但經驗不足、表演能力不夠的演員,完成度最多隻到60-70%,會給劇本減分,這對於動輒打磨幾年的古偶劇本來說是得不償失的。其次,出於電視劇時間、效率和預算考慮,導演也不能花過多時間精力調教演員。《長相思》導演秦榛則提到,為了和觀眾產生共鳴,她在創作時走的是現實流,所以必須選擇有駕馭能力的演員。楊紫、張晚意、檀健次都是因為過去的角色吸引了她。
如果說古偶裡,演員的演技還能通過設定藏一藏,那麼對鬆弛感、自然感要求更高的現偶,演技差幾乎是致命缺陷。
曾有觀點提出,衡量現偶男演員演技的標準是“去油度”,因為很多現偶小說的臺詞來源於“咯噔文學”,如何更自然地處理尤為考驗功力。比如《一路朝陽》中,王陽便用“去油式”演技,將黎光這個霸道總裁的真誠展現了出來。
製作過頭部現偶的製片人夢夢告訴娛理工作室,在女性視角的偶像劇中,女演員的演技會直接影響劇集播出效果,因為她決定了觀眾是否能夠代入角色,是否能夠產生共情。
偶像劇剛開機的時候,大家還在磨合期,對角色的理解會有些偏差。作為製片人,她在前期會反覆看每天的拍攝素材,把表演準確的素材和不那麼準確的素材拎出來,每天和導演、演員一起討論,如何在接下來的拍攝中調整,直到演員找到正確的感覺,然後在後期加快進度。
這也就意味著,即使在偶像劇片場,不合格的表演也不能被輕易放過了。
那麼,偶像劇的演技之“風”,是否也刮到了年輕演員心裡?
偶像劇駐組宣傳樂樂告訴娛理工作室,在她的觀察中,有固定戲約的流量演員日程通常很滿,工作經常從早排到晚,空閒的時間大部分都用來補覺。有整塊的休息時間,一般也在打遊戲、刷短視頻或者聊天,主動翻劇本、學習表演的不多。戲約不穩定的小演員,更多的時間都用在生存賺錢上,可能也沒有太多成本、時間磨練演技。
她也接觸到少數真正熱愛演戲的小演員。他們會私下花時間琢磨,甚至還自費找老師學表演。這些演員有的如今已經小有名氣,剩下的也會持續有戲拍。
到了拍攝階段,多次跟組偶像劇的影視策劃毛毛透露,只有少數年輕演員會對自己的演技有要求,會提前寫人物小傳,和導演溝通劇情細節,以主演居多,但大多數還是導演要求為準,不太主動思考。有時在片場,因為時間緊任務重,導演只能摳一些重場戲,剩下只能看演員自己的功力。
僅為示例,與本文無關:《封神第一部》的年輕演員幾乎都有為角色寫小傳的經歷
那麼,非流量演員是否會把演技當做自己上升的主要途徑?毛毛透露,有少部分演員會有意識地自己拉片,請教老師。但熱愛表演的年輕演員還是很少,他們一般更會識別好劇本,出現在小成本電影裡的比較多。
在大部分年輕演員心中,能讓自己快速上升的仍是所謂的資源、機會。“年輕演員更多還是出現在製片人、資方聚會上,靠拉關係來獲取資源。演技只要不是特別拉垮,形象好,加上會社交的性格,上升會比較快。”
但當演員上升到一定層次,開始主演S級別的劇時,演技就開始會被納入考量。毛毛覺得,許多一直接拍偶像劇的演員,更多是把賺錢和提升咖位放在第一位。但現實開始提醒他們,偶像劇也需要演技,演技差也能直接影響賺錢和咖位。
在流量至上時代,影視行業一度產生了用數據倒推創作的風氣,甚至計算出一套爆款公式,比如“大IP+大流量+爽劇模式”。但到了降本增效時代,資方追求性價比的趨勢下,年輕演員的核心價值不再是流量,而是扛劇能力,即能否讓作品和角色出圈。這一能力,甚至已經成為衡量後續資源甚至是商務的核心因素。
影視策劃人謝曉虎曾在採訪中透露,(上升期)藝人最多允許他有兩部戲的失誤。之後如果有一個項目頂起來了,還能活一段。如果沒有項目把他頂起來,就再見了,中間時長頂多維持兩到三年。資深製片人王星星提到,某古偶小生在暑期檔的劇集播出後沒有水花,商務也在減少,這便意味著後續到他手上的本子,不一定能在S級的劇裡再做男主了,因為後邊還有更新鮮、更年輕的男演員。
這股演技之風,已經在偶像劇領域裡自上而下地颳了起來,並“涼”到了部分演員的心裡。
2023年的暑期檔“混戰”再次佐證,流量不再是某些演員能一直躺下去的“溫床”。偶像劇雖未完全進入演技時代,但缺了演技的偶像,一樣會被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