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週學校不讓我住校了……”杭州高一新生寢室被開罰單,第一次住校要注意些什麼?

“下週學校不讓我住校了……”杭州高一新生寢室被開罰單,第一次住校要注意些什麼?

“下週學校不讓我住校了,罰我們走讀一星期……”開學第一週,杭州的章爸爸就接到了高一兒子打來的電話,支支吾吾地宣佈了學校對他的一項“處罰決議”。

原來,小章同學所在的寢室6人,在學校規定的熄燈時間之後,還遲遲沒有入睡,興奮地講著話,於是“光榮”地成為全年級第一個被開出“罰單”的寢室

在經歷了為期一週的早出晚歸後,這周起,小章終於迴歸了心心念唸的住宿生活,小章的爸媽也總算舒了一口氣。

第一次過集體生活

高一兒子興奮極了

說起這件事,章爸爸還有點哭笑不得。“我們家孩子之前從來沒有住過校,第一次跟同齡人住在一個房間裡,太興奮了,幾個男生從軍訓時就不停聊天,迅速熟絡了起來。”

而這次被罰,是小章所在寢室被多次提醒之後,學校做出的一個比較嚴厲的懲罰措施。“好在我們家離學校不算遠,開車十幾分鍾就到了,他們同寢室最遠的男生,從家裡出發到學校要四五十分鐘,通校的這一週應該挺辛苦的。”

記者瞭解了一下,每個學校宿舍管理的規則略有不同,基本是按違規扣分的方式來進行管理。比如熄燈後半小時還在講話的扣1分、衛生情況差的扣0.5分,電燈、電扇忘記關的扣0.5分……同一周扣2分以上,會被罰通校一週

不過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一位學生處老師告訴記者,女生寢室很少有這樣的情況,男生寢室一學期可能有兩三個寢室會因扣分而被罰走讀一週

小章也有點不好意思,解釋說,學校晚自習結束到熄燈的這段時間比較短,平均每個人只有十幾分鐘的洗漱時間,其中有人動作慢一點,就會導致整個寢室節奏跟不上,所以熄燈後還一直有窸窸窣窣的動靜。

不過,對於學校的處罰,章爸爸作為家長還是支持的。“剛開學,是應該立個下馬威,把規矩講清楚,不然幾個皮一點的男孩子在一塊,不當回事,以後規矩就難做了。”

章爸爸還故意逗兒子:“索性別住校了,每天回家我們還能看看你。”兒子才不願意呢,連連求饒:“那不行,我喜歡住校的,這周去住校一定乖乖守規矩,不再破壞紀律了!”

沒時間洗衣服

孩子打包了一堆髒衣服

高一新生第一次住校,遇到的各種狀況可不少,其中有一樁,在男生群體中比較普遍——不會洗衣服。

一位媽媽說,兒子從小到大沒有洗過衣服,為了適應住校生活,暑假裡專門讓兒子自己洗、晾了一段時間,訓練過之後稍微有點樣子了。

而另一位家長則沒有那麼幸運了,兒子開學後,黃媽媽每個週五的晚上,都要留出時間,清洗孩子打包帶回來的髒衣服。“週一到週五他穿的所有衣服,包括襪子、內褲,一堆帶回來,泛著酸臭味,他說學校裡沒有時間洗。”

“家裡沒有烘乾機,所以一定要趕著週五晚上洗出來,週六一天晾乾,週日給他疊好帶回學校去。”黃媽媽有點無奈地說,親戚家裡開了家襪子廠,要是冬天晾不幹,就準備讓孩子帶一次性襪子去,也省的洗了

還有家長說,兒子的行李箱分裝了很多袋子,一個袋子對應一天的衣服,當天的衣服還不止一套,方便換洗,粗略算了一下,一週會帶上10套衣服,每週兒子都會把髒衣服裝回袋子裡帶回來。

住校第一週

女兒空著手回家了

住校也帶來了很多驚喜。新學期,杭州市創意藝術學校的新校區啟用,高二女生小王和同班的另外三個女生一起,住進了全新的宿舍。

小王媽媽說,以前從家裡到學校,路上要花一個小時,現在住校後真的省心了很多。女兒也蠻有新鮮感,一開始還擔心跟同學相處不好,沒想到住在一起以後,關係比之前更親密了

住校的第一個週五,女兒兩手空空地從學校回來,王媽媽有點驚訝:“你的髒衣服呢?”女兒有點驕傲地回答:“都洗掉了!”

“我女兒在家裡很懶的,本來我只指望她能自己洗內衣褲,沒想到她跟著室友一起,把衣服褲子都自己洗了,很驚喜。”王媽媽說,女兒寢室條件還不錯,廁所裡是雙臺盆,陽臺上還有一個水池,四個人洗衣服完全夠用。

有學校建起了洗衣房

很受學生和家長歡迎

杭州市長河高級中學的宿管華老師,做了近20年宿管工作,這學期她負責高一高二的女生寢室管理。在她看來,現在的孩子其實更獨立。

“早幾年還有孩子打電話時哭鼻子的,現在的小孩,有些初中時就住過校了,想家的少,適應能力很強,有什麼不清楚的都會主動來問。”華老師說,宿舍裡外都有公用電話,一般情況下都是家長打來的,有些孩子第一次體驗住校,很興奮,經常忘記往家裡打電話。

去年,學校新建了公共洗衣房,特別受家長和學生的歡迎。洗衣房設在宿舍一樓,每天早上6點開門,早自習開始前會迎來一波高峰。“我們是洗烘一體的,5塊錢洗一桶,男女生分開,內衣內褲不收。早上他們把髒衣服拿過來,晚上憑號碼牌來取,我們都洗好摺好給他們。”

華老師說,宿舍衛生間和陽臺上都有水池,內衣褲和襪子學生洗完澡就能順手洗掉,夏天輕薄的短袖短褲很多人也能自己洗。“也有人拖著裝了髒衣服的行李箱回家的,一般是比較厚重不方便洗的外套,不過自從有了洗衣房後,這種情況也少了很多。”

盯著手機上的消費記錄

看看孩子在校情況

升入高中,是許多孩子人生第一次住校,作為父母,操的心可不少。除了晚上的通話時間,很多家長會從孩子的校園卡消費記錄裡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小李媽媽從女兒軍訓時,就開始盯校園卡的消費情況。看到當天的晚餐消費記錄只有3.5元,隔天的午餐乾脆沒有消費。她有點發愁,不知道女兒什麼情況。

忐忑著,等到女兒打來電話,趕緊詢問。原來小傢伙因為那天下午要拍集體照和大頭照,覺得自己頭髮有點油,中午忙著洗頭去了,就沒去吃午餐,吃了之前準備的餅乾。然後安慰她說:“放心吧,我知道輕重緩急的,不用擔心。”

有花的少的,也有花的太多的。有媽媽曬出了孩子的消費記錄,一天花了五十元左右,除了食堂、西點房,就是超市。超市裡3.5元,4.5元的花費看上去很像購買飲料,這位媽媽就有點不淡定了。

也有的孩子,很快就適應了住校生活。一位爸爸笑著跟小獅妹分享:“孩子所在的學校,每個住校生都有包乾任務,兒子很高興地當上了宿舍的‘馬桶管理員’。”


一位家長說:“現在想想,孩子大了,真的不用擔心太多了,應該讓他們自己處理問題,自己學會安排,住校就是成長的第一步。”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林佳琦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