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互助互愈、臥薪嚐膽七年、攜手扳倒渣男,這樣的復仇大戲,誰不愛看?
改編自李薄繭同名小說的劇集《九義人》近日上線騰訊視頻,該劇講述了孟宛(吳倩飾)臥薪嚐膽七年,集結與摯友藺如蘭(胡意旋飾)的冤案有千絲萬縷關係的劉薪(李佳航飾)等共九人,一同謀定翻案的故事。
該劇在開播後就不斷髮酵口碑,有觀眾評價它別開生面、敘事講究、借古諷今;也有人直接蓋章該劇是本月最佳黑馬。
當下的復仇爽劇有不少,《九義人》為何如此令人“上頭”?
01
形式創新,雙線交替敘事
就像許多網友提到的那樣,該劇質感在線、講究細節,處處可見製作的用心。
比如片頭中的這一幀畫面,構圖乾淨、高級,近處的珠釵是貫穿如蘭案的重要物件,遠處是女主角孟宛的背影,水中倒影則暗含了“九義人”的第一次集結,信息量巨大。
形式上,《九義人》大膽創新,採用了雙線並行的敘事方式,單集為上闋(七年前),雙集為下闋(七年後)。
這樣雙線交替的嘗試看似是十分冒險的,因為非線性展開故事,很容易將觀眾們的追劇思路打斷,但只要看下去就會發現,這種敘事手法令人慾罷不能。
一方面,上闋(七年前)與下闋(七年後)的情節處處形成照應,給故事拉滿了懸念感。
比如,孟宛在七年前是一名家境困苦、性格隱忍的繡女。受到了其他姑娘的刻意為難,都不會出聲反抗,還得是好友如蘭出面為其打抱不平。
而到了下闋七年後,她卻搖身一變,成為了徐家主母。
從不動聲色地施計博得寧國夫人的信任,到集結、說服“九義人”為如蘭復仇,每一步都盡在她的掌握之中。這讓人不禁好奇,這七年中,孟宛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臥薪嚐膽?這樣的蛻變令人又驚又喜。
另一方面,上闋(七年前)會為下闋(七年後)的故事及時補充前史,這樣的交替敘事反而使觀劇體驗非常“絲滑”。
隨著劇情的推進,與如蘭冤案相關的“九義人”一一現身。每當下闋(七年後)的尾聲出現一個新人物時,後一集上闋(七年前)則會為我們揭開該人物在七年前的“前史”。
比如第二集下闋(七年後)最後,孟宛看著出獄的劉薪,準備引他入局。
第三集上闋(七年前)就重點講述了劉薪作為一名捕快,在七年前是如何與如蘭案發生關聯的。圓滑通透、吊兒郎當的他曾負責調查繡樓丁茹一案,雖然他收受了吳廉的好處,但其實本性並不壞。
如蘭偶然發現了他在豆花西施受欺時仗義出手相救,對其信任有加,向他狀告吳廉姦汙。
柳三娘、沈牧等“九義人”中的其他成員,也都是用這種倒敘的方式出場。先拋出懸念,再補充七年前的前史,巧妙地讓觀眾充分理解並行的兩條故事線。
知名花魁柳三娘,七年前在繡樓差點被吳廉侵犯,幸虧危機時刻急中生智,用燭臺防身躲過一劫。在聽聞如蘭的遭遇後,挺身而出為其作證。七年後,她仍是這場復仇計劃中的關鍵人物。
沈牧在七年前是知府捕快,因為在查案的過程中看不慣同門欺負如蘭,仗義相助,卻也因此受到排擠;七年後,他隸屬皇城司,致力查辦吳廉的走私罪行。在柳三娘和劉薪試圖抓吳廉現行失敗時,是他及時出現,化解了危機。
七年前與七年後的情節交替展開,讓劇情節奏錯落有致、有張有弛,將真相循序漸進、抽絲剝繭地鋪展在觀眾眼前。
02
不是開掛爽文,更顯情義之深
基於這樣特殊的敘事方式,《九義人》在內容上也並非像其他復仇爽劇那樣,主角擁有光環,一路開掛逆襲,迅速打臉反派。這部劇中的主角團有許多無力、無奈、無助的時刻,而這些鋪墊恰恰讓這段復仇之路顯得真實、可信。
試想一下,七年前,如蘭為何會走投無路、被逼到唯有自盡以證清白?
首先,如蘭和吳廉的社會地位與個人信譽差距懸殊。當她在衙門說出自己被吳廉侵犯的真相時,眾人竟無動於衷,一邊倒地相信吳廉說的版本,認為是如蘭為精進繡藝而主動勾引。
再加上,吳廉還有寧國公夫人這樣高位者的庇護。寧國公夫人一心指望用吳廉的煙雨繡來討好太后,利益勾結下自然會為其撐腰,做他的最強“保護傘”。
在她的授意下,整個官府上至判官,下至捕快,都是腐壞的。因此,擁有正義感的劉薪和沈牧在這樣的團隊中,才會顯得格格不入、凶多吉少。劉薪因為收了如蘭的珠釵、幫其遞了狀紙而被誣告、不僅受了牢獄之災、還被打斷一條腿。
而沈牧,在其他捕快趁人之危、妄圖以辦案之機欺辱如蘭的時候,他挺身而出伸張正義,卻被同門排擠、痛揍。
此外,當時的社會環境尤為重視貞潔和名聲,如果女子清譽被毀,幾乎無法生存。正因為這樣,包括孟宛在內的眾多被吳廉侵犯的女孩,都無法發聲。
哪怕是堅定報案的如蘭,在面對官府讓她說出其他受害者的要求時,也不禁猶豫。她的腦海中浮現了其他繡女們的樣子,她不想因為自己一個人的堅持而斷送了其他女孩們的清譽。
唯一願意放下一切、果敢地站出來為如蘭作證的柳三娘,也因為其風塵女子的身份而備受偏見和鄙視。人微言輕的她即使說出了其差點被姦汙的事實,也沒有人相信。
各種現實條件的制約、主角們的屢屢碰壁,雖然看得讓人很生氣,卻也讓“九義人”格外艱險的復仇之路顯得更有分量、更加難能可貴。而在這個“速食追劇”的時代,《九義人》能夠在前期進行紮實充分的鋪墊、全面刻畫出主角團的重重困難,也更體現了創作者的耐心與用心。
03
題材大膽,有現實意義
《九義人》除了內容紮實、細膩,將這個復仇故事講得深入人心之外,更加難得的是它題材的大膽、具有現實意義。
有豆瓣網友在評論中提到《房思琪的初戀》,認為該劇“不單單是復仇爽劇,更是一部關於社會事件、關於女性、關於普通人復仇的劇。”
吳廉作為遠近聞名的繡樓主人,藉著傳授繡藝之名,欺騙、侵犯了包括丁茹、如蘭、孟宛在內的眾多繡女。
他對待這些女孩們的套路也都如出一轍,先是在眾人面前嚴厲批評女孩的繡藝不精,然後找機會單獨指點,用假意溫柔的態度和語言,讓女孩們產生“吳先生喜歡自己”的錯覺。
但事實上,在吳廉眼中,這些姑娘都是不值一提的玩物。劇中有一個細節令人細思極恐:每當他得逞一次後,就會將這位繡女的絲綢床單換成麻布的。因為在他看來,他侵犯過的女孩,已經不配再用名貴的絲綢了。
這樣的作案手法,無疑會讓人聯想起現實中諸多與《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類似的校園性侵案件。劇中許多情節,都可以看做是對相關議題的影射,許多網友在彈幕中感嘆:“這劇太敢拍了!”
該劇編劇黃芬、曹笑天在談創作理念時曾提到,在創作最初,她們就為《九義人》下了一個定義——古裝現實主義。雖然這個故事發生在古代,但千百年過去了,許多困境依然存在。而故事中的許多議題,放在當下依然還有討論的價值和意義。
如蘭冤案中的不少細節,都值得當下的我們去反思。比如,如蘭究竟是否自願與吳廉發生關係?她在當下的無力反抗、“半推半就”,到底算不算是“性同意”?
劇中,她的慌張無措與委屈落淚是顯而易見的。但在報官時,她卻苦於沒有任何的物證、人證而無處申冤,這反映了性侵案件舉證的困難。
此外,《九義人》裡也有對“完美受害人”的探討。官府為了“調查”真相,找來嬤嬤替如蘭檢查身體,嬤嬤認為如蘭的下身並不見撕裂或受傷的痕跡,因此判斷她是自願為之。
而這樣的邏輯,則是在助長“受害者有罪論”,過於苛責受害者身上的不完美,而無法讓真正的有罪之人得到應有的懲罰。
在如蘭堅持報案時,官府的捕快們為了讓其知難而退,在審問的時候故意刁難她,不僅讓受害者回憶描述被侵犯時的情況,甚至還要進行現場“還原”,這無疑是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
此外,還有來自外界其他人的冷眼、質疑,因為失去清白之身而飽受偏見嫌棄……這些都是導致如蘭最終走上絕路的原因。
所幸,如蘭有孟宛這樣的摯友為其蟄伏七年、步步為營,集結了“九義人”復仇。而身在故事之外的我們,或許也都可成為那“九分之一”,成為那些無助的女孩們活下去的希望。
就像兩位編劇所說的那樣:“我們希望這個故事在播出的那一天,九義人們手中舉起的燈火,可以穿透屏幕,為我們的現實世界也帶來一抹真實的光亮。”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你想合作——
新媒體商業合作
請通過以下方式聯繫
微信號:ylj17328572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