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一味中藥,好吃好用還不貴,能生津止渴、收斂肺氣

講一味中藥,好吃好用還不貴,能生津止渴、收斂肺氣

今天來聊一味藥食同源中藥,它就是烏梅。光聽名字,是不是和大家平時吃的零食烏梅一樣呢?
略有差別,藥用時用的是烏梅未成熟果實,而且是經過特定的炮製方法炮製過的。
一說到烏梅,很多人直咽口水,烏梅很酸,酸中帶點甘,酸的食物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收”。
烏梅的功效,記住兩個字就足夠:酸收。
一、烏梅能斂肺止咳。烏梅能收,收什麼?把肺氣收下去,就是斂肺。把肺氣斂下去了,就能止咳。
老年人大多氣虛,氣虛之後肺氣不容易降下去,就容易咳喘。這種虛咳,有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用烏梅煮點湯喝。
當然,烏梅治的咳嗽是虛咳,實證咳嗽不能用烏梅,比如有痰的咳嗽,感冒時期的咳嗽,都不能用烏梅。
二、烏梅能止渴生津。有個成語叫望梅止渴,口渴的時候最想來一碗酸梅湯,為什麼呢?
烏梅是酸的,本身也有甘味,酸甘化陰,烏梅本身就能化生出津液來。
烏梅化津生液,有助於膽汁分泌。有沒有發現,平時吃個涮鍋啊、火鍋一類的,店裡常常有酸梅湯可以點。酸溜溜的喝下去,解渴解膩,忽然覺得能多涮兩筷子肉。
平時嗜食辛辣、無辣不歡的朋友們,或者喜歡抽個煙、喝個小酒,又或者被加班、被熬夜的,因為自身的陰津容易消耗損傷,烏梅也是不錯的選擇。
三、烏梅能澀腸止瀉。肺和大腸互為表裡,既然烏梅能收斂肺氣,自然也能澀腸。
長期拉肚子的人,西醫診斷為慢性腸炎之類病症,實際上多為虛寒之證,可以用補中益氣之品,配點烏梅來對治。
四、烏梅能安蛔。這裡說的安蛔,就是讓蛔蟲安定。中醫認為,蛔蟲得酸則靜,張仲景有個方子叫做烏梅丸,治蛔蟲效果很不錯。
烏梅常規用量在10g左右,用來收澀的話必須量大,可以用到30~50g。
說兩個能自己在家做的飲品吧:
烏陳普洱茶:普洱茶10克,陳皮5克,烏梅5克。
製法:將陳皮、烏梅洗淨後,陳皮剪碎、烏梅剪開,將普洱茶、陳皮、烏梅一同放入茶壺中,注入開水,將第一次沖泡的茶水倒掉,重新注入開水,濾出茶湯飲用。
功效:止渴生津,消食養胃。適合口乾咽燥、食慾不振以及消化不良之人。
薑茶烏梅飲:烏梅、姜各15克,綠茶3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生薑切絲,與烏梅、綠茶共放蓋碗中,以沸水沖泡,蓋悶15分鐘後調入紅糖飲用。每日沖泡3次飲服。
功效:此飲有清熱生津、止痢消食、溫中、抑菌的功效,可用於細菌性痢疾。
適合細菌性痢疾、大便膿血以及虛寒型痢疾、脾虛洩瀉、久瀉不愈者。四季皆宜飲用。
烏梅功效繁多,然而,並非所有人都適合用烏梅,我們說烏梅味酸而善收斂,所以外有表邪或內有實熱積滯者均不宜服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