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mi Note13 Pro+首發評測:高端體驗大眾化

Redmi Note13 Pro+首發評測:高端體驗大眾化
  • 前言:“體驗小金剛”也要高端升杯

眾所周知,自2021年以來,Redmi Note系列在產品定位上就明確了“交替更新”的原則。也就是說會有“偏重性能”與“偏重體驗”的兩類產品,分別在相同的價位段上針對不同需求交替推出新品。

平心而論,“交替更新”這一策略背後,確實是目前中端機、特別是千元級中端產品成本壓力越來越大的現實狀況所致。但好在憑藉著Redmi的供應鏈把控能力,在“交替更新”策略實行兩年後,我們還是能夠明顯看到每一代“小金剛”的產品力在穩步提升。

特別是當時間來到2023年後,當2億像素CMOS、全新架構的高能效SoC,以及該系列前所未有的造型設計來到了Redmi Note13系列上,更是有了進一步“升杯”的體驗驚喜。

  • 外觀設計:系列首款曲面屏,但細節仍是“小金剛”

如果此前有關注過官方預熱可能還記得,Redmi Note13 Pro+是整個Redmi Note系列首款採用了曲面屏的機型。

從觀感上來說,曲面屏加上同樣曲面設計的後蓋,賦予了Redmi Note13 Pro+接近當前3000元、甚至更高級別產品的外觀質感,也進一步改善了握持時的機身厚度感受。

而且這塊6.67英寸的曲面屏本身也不簡單,它使用了華星光電最新的C7發光材料,具備1800nit的峰值亮度、1220*2712的1.5K分辨率,同時還支持1920Hz的高頻調光和多場景節律護眼特性。從技術代次和觀感指標上來說,甚至已經比一些品牌四、五千級別產品用的面板材質還要更新、亮度更高。

不過更有意義的是,在換用曲面屏的同時,Redmi Note13 Pro+並沒有丟掉其一貫皮實、耐用的Redmi Note系列“本色”。

可以看到,雖然Redmi Note13 Pro+的中框的確變窄了,還採用了雙側倒角來改善手感,但並沒有像一些機型那樣,單純為了好看而將中框的金屬部分縮得太細。從相關技術資料來看,即便是換用了曲面屏後,它依然保留了一貫耐摔的結構設計。

更加重要的是,Redmi Note13 Pro+還成為了該系列史上首款支持IP68防塵耐水的“小金剛”。從工藝水準、內部結構精度上來說,它已經完全達到了旗艦級產品的標準。

在結構大改、為了防水而進行了許多定製設計的基礎上,Redmi Note 13 Pro+也並沒有丟掉那些實用功能。它依然提供了5000mAh的大容量電池、1012+1519支持杜比全景聲的雙揚、獨立紅外遙控,甚至這次還用上了屏下指紋識別。

平心而論,從造型風格、精密程度,甚至是它背部的後攝模組造型上來看,都能在Redmi Note13 Pro+身上看到那些三千、甚至四千元以上級別旗艦級產品的特質。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說,Redmi這次很顯然是“有備而來”。

  • 性能測試:搭載天璣7200-Ultra,製程和架構是亮點

去年,Redmi Note12 Pro+首發了天璣1080移動平臺。儘管它是當時聯發科最新的中端主控,但本質上其實還是天璣900、天璣920的“再強化”版本,雖能效比優秀、但客觀性能提升確實不那麼大。

但這次的情況就不太一樣了,因為Redmi Note13 Pro+首發了定製的天璣7200-Ultra,一款全新架構的能效比神U。

首先從製程上來說,天璣7200-Ultra是基於臺積電第二代4nm打造。也就是說它的製程與目前最新的第二代驍龍8、天璣9200+是一個代次,在能效比的“底子”上先天就有著很大的優勢。

其次從架構上來看,天璣7200-Ultra也升級到了ARM v9指令集對應的純64位方案。它“跳過”了能效不佳的A710大核,採用兩顆2.8GHz的A715大核搭配六顆2GHz的A510小核,這使得其理論上擁有不低的單核峰值性能。同時Mali-G610MC4的GPU規格,也遠高於前幾代舊架構的MC3甚至MC2方案。

從理論性能測試結果來看,天璣7200-Ultra的CPU單核性能已經可以比擬驍龍865+、驍龍870的水準,多核性能則介於驍龍860和驍龍865之間。對比前代(單核766、多核2340),無論單核還是多核均有10%以上的增幅。

在存儲性能方面,Redmi Note13 Pro+此次配備了UFS3.1的閃存規格。從實測結果來看,它確實達到了UFS3.1該有的水準,甚至隨機讀寫表現在同級別中都算得上是相當高的那種。

最終,我們手頭這臺16GB+512GB版本的Redmi Note13 Pro+在安兔兔評測V10版中,跑出了76萬7896分的綜合成績。要知道,上一代的Redmi“體驗小金剛”才只不過50萬出頭。相比之下,這一代新主控、新架構的提升,效果可謂是相當顯著。

  • 遊戲測試:不僅能玩,而且功耗優勢很大

雖然從產品定位上來說,Redmi Note13 Pro+並不是“性能向”的產品,但既然它首發了一款新SoC,自然還是有必要對其進行遊戲測試的。

《王者榮耀》平均幀率89.9 平均功耗3641.8mW

《和平精英》平均幀率59.8 平均功耗3781.1mW

《暗黑破壞神·不朽》最高畫質 30幀模式 平均幀率29.8 平均功耗2967.3mW

《原神》最高畫質 平均幀率43.5 平均功耗4634.7mW

從結果來看,高主頻CPU大核再加上Mali-G610MC4的GPU配置,讓Redmi Note13 Pro+的遊戲幀率表現相比於前代也有著長足的進步。至少在主流競技網遊和部分高畫質遊戲裡,它已經能提供“可玩”的流暢度體驗。

不過考慮到Redmi Note系列本身就註定會有與其“搭夥”的性能向產品,所以Redmi Note 13Pro+這樣的遊戲表現並沒有什麼問題。相比之下,本就偏省電的架構和製程,為其所帶來的超低功耗表現,反而可能更加值得關注。畢竟不是所有人都一定會追求“畫質、幀率拉滿”,但能夠實打實地玩更久有時確實會更符合部分用戶的需求。

  • 充電測試:120W自研直充架構,實測20分鐘充滿

不得不說,自從小米方面開始自研電源管理架構以來,他們的單電芯+高功率快充就可以說是在業界首屈一指的存在。

單電芯快充設計的好處有哪些?簡單來說,它避免了多電芯快充容易導致的電池空間利用率降低、導致“大容量電池”和“高功率快充”不能兼容的問題。比如在Redmi Note13 Pro+上,基於澎湃P1快充芯片設計的120W快充,就實現了與5000mAh電池的“共存”。

那麼Redmi Note13 Pro+這套快充系統的實際效能如何呢?我們首先在設置裡打開“快充加速”和“低電疾充”功能,接下來將手機電量消耗至僅剩1%,在室溫下使用原裝充電頭和充電線進行了測試。

可以看到,在開始充電的短短6分鐘時間裡,Redmi Note13 Pro+就充入了42%的電量。

接下來在第二個6分鐘裡,Redmi Note13 Pro+的電量就從42%增長到了77%,增長幅度約為35%。可以看出,此時充電速度已經有所下降,但降低得並不多。

最終,這款配備了5000mAh電池+120W快充的Redmi Note13 Pro+,用時20分鐘就完成了整個測試過程。從它的電量百分比增長情況來看,幾乎是一直在以一個相當高的功率在進行充電,直到最後一兩分鐘才有所“收斂”。

這是什麼概念呢?要知道在當前的技術框架下,大多數5000mAh左右、百瓦級快充的機型,從1%到100%的充電時間都需要25分鐘上下。毫無疑問,Redmi Note13 Pro+顯然比這個“平均速度”更快一些。

  • 影像:不只2億像素,這次還加了許多獨家技術

如果有看過我們三易生活此前的相關內容可能還記得,單純“堆像素”的CMOS和機型,在如今整個業界的大環境下並不算是特別高端的設計。比如許多千元機,其實也已經用上了相對小底的1億、2億像素主攝CMOS。

但Redmi Note13 Pro+這次的情況,就有點不太一樣。一方面,它所配備的CMOS、SoC都是專門定製的,其“HP3探索版”主攝CMOS擁有1/1.4英寸大底、支持2億像素直出、5000萬和1250萬兩種像素合成模式,並具備2倍和4倍兩種無損變焦模式。另一方面,它所配備的“天璣7200-Ultra”主控也專為2億像素的AI影像算法進行了調校,通過同時使用CPU、GPU、ISP、APU進行異構計算,理論上可以大幅增強中端平臺在2億像素CMOS上的成像速度。

這還沒完,細數Redmi Note13 Pro+的影像設計會發現,它還擁有f1.65的大光圈、OIS光學防抖、7P鏡片結構,甚至用上了小米旗下旗艦機型的ALD超低反射鍍膜。

樣張:建築 ISO50 23mm f1.65 0.001s

樣張:建築 ISO50 46mm f1.65 0.001s

樣張:建築 ISO50 93mm f1.65 0.001s

樣張:建築 ISO50 232mm f1.65 0.001s

首先因為本身有兩檔(2倍和4倍)基於傳感器模式切換的無損變焦,再加上光學防抖的幫助,這使得Redmi Note13 Pro+很容易就具備了比市面上其他無原生長焦的機型,更好的“望遠”畫質。雖然它名義上最高只提供到10倍的變焦倍率,但從10X模式樣張的清晰度來看,實際可能比許多“名義上能到20X”的機型在相同焦距下的實用度要更高。

樣張:酒瓶 ISO400 23mm f1.65 0.01s

100%放大

其次,或許是得益於大光圈、光學防抖,以及定製算力架構的作用,在開啟“2億像素”模式進行拍攝時,Redmi Note13 Pro+的處理速度很快,而且此時雖然等效像素面積很小,但默認ISO也沒有拉得過高,同時曝光時間也依然較快。體現在最終的樣張上,就是哪怕放大查看也不會有明顯的噪點,而且重影的控制也相對到位,即便是很小的字也看得清,充分展現了2億像素的實用性。

樣張:ISO50 23mm f1.65 0.001s

100%放大

當然,因為Redmi Note13 Pro+的望遠變焦本就是基於傳感器模式切換、裁切來實現,所以理論上當它處於“2億像素”模式時,直接裁取拍攝之後的畫面也可以有相同的效果。

那麼可能有的朋友會擔心,Redmi Note13 Pro+如此依賴算法去進行變焦和2億像素的加速處理,是否會導致照片“算法痕跡”太重呢?

樣張:花 ISO50 23mm f1.65 0.001s

樣張:燈 ISO64 46mm f1.65 0.01s

從實際的樣張來看,它在環境光線不太好、啟用了無損變焦後(此時等效像素變小,傳感器的原生感光能力有所降低),確實可以看出“算法提亮”的痕跡,但也僅僅只有提亮和細節修復,並沒有出現色彩上的過度“增強”。從這一點來說,我們確實不能排除近年來研發旗艦影像機型的過程中,小米在“AI成像”風格理念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並將其引入了旗下的普及型產品中。

樣張:室內 ISO8000 23mm f1.65 1/4s

樣張:室內 ISO8000 46mm f1.65 1/4s

到了夜間場景,Redmi Note13 Pro+最為值得關注的是,即便是在夜景模式下也依然提供了2倍的變焦選項。而且在如此昏暗、且帶有側面干擾光源的場景中,極限夜景表現在同級別機型中絕對堪稱頂級。雖然拍出的照片亮度算不上“夜視儀”,但噪點控制得可以說是非常好。

樣張:窗戶 ISO800 23mm f1.65 0.04s

樣張:門臉 ISO500 23mm f1.65 0.03s

如果換成主流的“城市夜景”,Redmi Note13 Pro+的表現就更加突出了。從上面的樣張中可以看到,該亮的地方沒有過分壓制高光、依舊保留了光源自然的感覺,該暗的地方也不是無腦提亮,整個畫面呈現出合理的對比度,非常接近肉眼所見的感覺。對於一款Redmi Note系列的機型來說,這樣的夜景風格和成像質量放到以前幾乎是難以想象的。

  • 總結:體驗進步巨大,或將引發新一輪行業競爭

其實自從Redmi品牌獨立以來,Redmi Note系列很明顯一直都“戰鬥力十足”。

只不過以前的Redmi Note系列“小金剛”,可能更多的還是著眼於一次次重新定義千元機、定義主流配置的技術和質量水準。雖然的確改變了這個行業,但改變的對象有較為明顯的價格限定、制約也不少。

但這次隨著曲面屏、IP68、全新定製SoC和2億像素影像的加身,Redmi Note13 Pro+“顛覆”的對象,儼然已遠遠不只是主流機型、更不只是千元價位段了。要知道,無論從機身做工、影像體驗,甚至是性能級別來說,它都已經“威脅”到了那些曾經打著“時尚”旗號,以靚麗機身和出色影像為主打的、友商兩三千元更高價位段的產品。

於是乎,我們顯然完全可以期待,Redmi Note13 Pro+的發佈實際上會帶來不亞於Redmi K系列在K40那一代開始宣佈“升杯”的市場影響力。對於Redmi來說,這意味著未來Redmi Note系列機型也將有越來越多講“顏值”、拼做工的產品,而對於整個行業來說,這款全新的“體驗小金剛”更是有望倒逼更高價位段的競爭對手“去偽存真”,給消費者更多的實際內容。

推薦閱讀:

視頻|蘋果秋季新品上手:“堆料”的勝利,這次思路對了

蘋果找準了自身的長處,但好戲或許才剛剛開始。

Unity向開發者低頭,但失去的信任已經很難回來

對於Unity來說,如今的當務之急無疑是重建信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