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隨想:所有人都不能停的五味藥

今天是三一五消費者權益日,似乎是消費者們揚眉吐氣的一天。

我想起《論語·鄉黨》中的一句話,說孔子“沽酒市脯不食”,也就是說,孔子從來不吃在街上買來的酒肉。
為什麼?質量不過關,衛生不達標,恐怕吃了拉稀,或放臭屁。
原來,消費者的權益,自古就無法得到保障或者說,消費者,自古就沒什麼權益可言。
總有人唯利是圖,損人利己,華夏尚且如此,蠻夷戎狄就更不用說了。

那怎麼辦呢?靠文化。提高民眾的素質,讓美德成為人們的自覺意識。
孔子是最偉大的蒼生大醫他開了一個適合所有中國人服用的方,方子就這五味藥:仁、義、禮、智、信。

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所有中國人,都不能停。

要將心比心,愛他人如同愛自己,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是“仁”

要明辨是非,對於好人好事,要有鮮明的態度去擁護和讚賞,對於不好的人和事,要有鮮明的態度去反對。這就是“義”。

要講秩序,自覺地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必要的約束,不能隨心所欲。這就是“禮”。

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要真正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不要盲從、迷信。這就是“智”。

要學會與他人和諧共生,遵守人與人之間的契約,講究信譽,言行一致,知行合一。這就是“信”


孔  子

對於這群不仁不義、無禮無智,尤其不講誠信的人,仁義禮智信這五味藥,一天都不能停。
所以,自古聖賢都把這些東西掛在嘴邊。上至四書五經、秦漢古文,下到明清小說、桐城文派,無時無刻不在強調。
這五味藥,可以治病,也就是消滅人們的劣根性。病好了,一般人仍停不下這些藥,因為他們在治病的過程中體會到了這藥的妙處,久服還能養生。

自古任人唯賢,廟堂之上往往是飽讀詩書之人,其實都是吃這五味藥吃得多的。

就連商人,吃了這這五味藥,也會覺得“君子愛財,取之以道”,這就是近代的儒商。

當然,也有人不願意吃這五味藥,只放在嘴裡嚼一嚼,然後偷偷吐掉了。這種人滿嘴藥味卻病情嚴重,以至於使人懷疑這五味藥的作用,甚至厭惡這五味藥,懷疑其有副作用。

五四後,洋人給我們送來了新藥,其中充滿了“自由”、“愛情”、“民主”之類的興奮劑,造成國人大面積停藥。

於是,不仁不義、無禮無智、不守信用的人越來越多國人舊病復發,各方面每況愈下。

怎麼辦?法治

但法律也有空子,鑽法律空子的人又越來越多。法律於是與時俱進,面面俱到,結果,往往成為惡棍們打擊良善的工具。

有病不對症吃藥,僅僅把生病器官割掉,是不行的。割了還會長。天天315都白搭

吃這五味藥吃得多的朋友,讀了此文,必心生歡喜

沒吃過這五味藥的人,有一部分是有宿世的慧根,是天生的聖賢,不需要吃藥,體格就很好,這是我敬佩的人。

還有一部分是諱疾忌醫的病入膏肓者,吃不下這五味根本大藥,光吃人參、鹿茸、當歸、枸杞,又有什麼用呢?



文章編輯:董  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