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區分陰虛和陽虛,一學就會!一調就好!

教你如何區分陰虛和陽虛,一學就會!一調就好!

特別專題

 養生專題: 關注後對話框回覆關鍵詞可查看專題,關鍵詞有:健康飲食  秋季養生  長壽秘訣  排毒  女性養生 以及大量中醫視頻合集資源……持續更新中!

—— 以下是正文 ——
什麼是虛呢?就是弱的意思。陽虛就是火弱,陰虛就是水弱。那在人體裡,到底什麼是陽,什麼是陰呢?
人們吃進東西,吸進氧氣,通過腸胃的生物轉換,就會產生能量,這種能量,就是人體之火,生命之火,這就是人體的陽氣。什麼是陰,什麼是水呢?這個水就是血液、體液。
如果一個人的陽氣不足,人就會運化不好,人就會溼重,身體發胖,舌頭髮胖,大便多不成形;反之,如果一個人陰氣不足,人就會顯得很瘦,並且容易口乾和便秘。
一般而言,胖人多陽虛,而瘦人多陰虛。
人體任何內在的變化都會有外在的表現,可以通過下面列舉的一些自覺症狀來判斷。

01

陰虛生內熱,典型的表現有:

陰虛生內熱,典型的表現有五心煩熱(雙手心、雙足心、胸口)、口渴咽乾、喜食冷飲、面色潮紅、失眠多夢、盜汗、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瘦而紅等等。

02

陽虛則生寒,典型症狀有:

陽虛則生寒,典型症狀有手腳冰涼、喜食熱飲、腰膝痠軟、脫髮掉髮、大便稀爛、小便清長、面色㿠白、唇色淡白、舌淡無苔、寡言懶動、神倦嗜睡等等。
另外,陰虛並不是女人的“專利”,男性也會有陰虛的表現;同理,陽虛並不是男性的“專利”,女性也會有陽虛的表現。
陰虛、陽虛調理的方法其實就在生活的點滴之中。

03

快速辨別陰虛還是陽虛:

1、觀舌象
陰虛者,舌質紅、舌形瘦,苔少、苔薄;陽虛者,舌質淡嫩,舌形胖,舌苔白,舌苔厚。
2、觀精神
陰虛者,燥熱不安,易發火;陽虛者,畏寒肢冷,氣短懶語,抑鬱不歡,疲憊,愛哭泣。
3、觀寒熱

陰虛者,怕熱,出熱汗,手心煩熱;陽虛者,怕冷,出涼汗,手腳發涼。

4、觀病痛

陰虛者,腰痠綿綿;陽虛者,腰部冷痛,遇寒加劇。

5、觀面色
陰虛者,兩顴紅赤,眼臉呈絳色;陽虛者,面色青白無光。

那……有的小夥伴就說了,感覺自己陰虛的症狀和陽虛的症狀都有是怎麼回事兒?

那你就麻煩了,你這是陰陽兩虛了!

04

陰虛應該怎麼調理?

如果有陰虛的健康問題時,飲食方面可多吃甘涼滋潤的食物,如芝麻、百合、蜂蜜、豆腐、梨等。也可以適當選用麥冬、玉竹、石斛、沙參、黃精、柏子仁、阿膠等中草藥煲湯或泡水喝。
每天喝6~8杯水(大約1200ml),最好選擇白開水,少喝冷飲。
起居方面,應保證7~8小時的睡眠時間,23點前睡覺;遇事儘量冷靜、沉著,不良的情緒要及時發洩。

05

陽虛應該怎麼調理?

陽虛時,則要多吃有溫補作用的食物,如胡椒、羊肉、生薑、韭菜、桂圓等,少喝綠茶和冷飲。同時,可適當選用中藥材巴戟天、枸杞子、肉蓯蓉、山萸肉等煲湯或泡水喝。

起居方面,堅持20分鐘午休;多曬太陽,每次15~20分鐘,最好是曬背,也可以洗桑拿、泡溫泉等;並做好頭、背、腹、關節的保暖。
心情不好時多和朋友聊天、溝通,也可以聽一些激昂、高亢的音樂或去旅遊觀光,緩解低落的情緒。

拓展閱讀:

五臟六腑都相互關聯,只要有一個臟器虛弱,如果不加以調理,就很有可能會影響其他臟器,所以當你發現自己有虛弱的跡象,就要對症下藥,早做調理,以防連累別的臟器!調理五臟,從調理以下四大虛開始: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1)氣虛就好像人體的燃料不足,從而導致動力不足;

2)血虛就是人體的營養液不足,進而導致身體枯燥、營養不良;

3)陰虛相當於水和津液不足,所以出現燥熱;

4)陽虛,則相當於陽光不足,所以會讓人感到寒冷。 

四大虛的症狀總結:陰虛發熱、陽虛怕冷、血虛發燥、氣虛無力。

覺得此文不錯的朋友

記得點個【在看】

關注下方養生家園】

養生金方免費看

喜歡今天的文章,別忘點個“在看”並轉發給更多人看
點擊下方查看精彩好文

👉流感特效藥原料竟是“八角茴香”?其實廚房裡藏著許多天然好藥!

👉今日秋分,養生“三寶”要多吃,養血補氣,提升免疫!

👉入秋後,睡前記得喝杯“保命水”,尤其是這4類人,堅持下去有好處

👉每週吃一次,老了腿腳好!補關節、強筋骨,90歲都“健步如飛”!

👉餐桌上的“天然他汀”,輔助降脂 防血栓,不知道太虧了!

👉胃不好,就推“長壽筋”,推推就好了

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

康健知識庫:關愛身體,預防疾病,分享最優質的健康知識,您身邊的健康專家!


想看更多視頻,可以關注我的視頻號。

我會在這裡分享更多養生、健身知識……

免費領書啦

從本週起,養生家園不定期贈送精美的電子書給大家!感謝大家的支持!

本次贈書書籍名稱:《從頭到腳中醫養生》
請加健康老師的微信號:zgjkzx9999或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備註:電子書
讀完此書,分享三點感受,同時分享給更多朋友,我們會繼續贈送其他電子書給大家,目的就是幫助大家學到更多的健康和養生知識!

特別聲明:

本微信公眾賬號分享的資源版權屬於原出版機構或影像公司,本資源為電子載體,傳播分享僅限於家庭使用與交流心得、參考和輔助購買決策,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業行為中使用,若喜歡此資源,建議購買實體產品。

中醫經典視頻分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