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迷你洗衣機光“小”就夠了嗎?
眾所周知,如今隨著消費者對於家居清潔、個人衛生重視程度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關注起“迷你洗衣機”這個細分品類。
所謂迷你洗衣機,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就是小尺寸的洗衣機,它們通常設計為只有普通洗衣機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小,專為單獨清洗內衣或是嬰兒衣物而生。其不僅可以避免常規衣物“混洗”所可能帶來的交叉汙染問題,而且更小的容積也意味著洗滌一次的耗電、耗水量會比普通洗衣機小得多,從而解決了許多用戶不願為了單獨只洗一兩件內衣褲而“開動”一次洗衣機的問題。
但如今縱觀市場就會發現,看似美好的“迷你洗衣機”其實也有不少“坑”。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許多迷你洗衣機雖然外觀看似美觀時尚,但實際上其所使用的內部結構和功能技術,本質上還是傳統洗衣機多年前就已淘汰的產物。比如一些波輪結構的迷你洗衣機,不僅洗淨率不佳、而且還容易傷衣物。除此之外,缺乏自動投放、缺乏有效的抗菌設計、缺乏便利的烘乾功能,也是許多消費者在購買了“迷你洗衣機”後的使用痛點。
那麼,迷你洗衣機就真的沒有“全功能”產品嗎?其實還真有。而這就是我們三易生活今天要測試的對象,石頭分子篩迷你洗烘一體機M1。
-
產品解析:直驅、殺菌、分子篩,這就是個“堆料王”
正如我們三易生活此前說過很多次的那樣,石頭科技這家企業在做產品時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他們非常捨得“堆料”。而且常常是前一款產品上剛剛研發出來的新技術、新設計,到了下一款產品上往往直接就成了“標配”,一點也不吝嗇。
這個特點,在M1上也同樣得到了體現。
一方面,從基本的洗滌結構上來說,M1採用的是滾筒式、而非波輪式的工作原理。與波輪式洗衣機相比,滾筒天生就有著更不傷衣物的優勢。更不要說M1用的還是DD直驅的電機結構,“天生”就有著超長的壽命,而且噪音也比基於皮帶傳動的電機低得多。再加上該品類標杆級的1.159洗淨比,這些顯而易見都是結構所帶來的直接優勢。
另一方面,針對內衣物的洗滌需求,M1一方面內置了多達20種相當細分的洗滌程序,另一方面它還實現了同類迷你洗衣機中少見的自動投放功能。其可以根據程序和衣物裝載量自動投放適量的洗衣液,從而大幅降低洗滌劑殘留導致的皮膚刺激等問題,同時添加一次可用一個月的大容量設計,也進一步減少了洗衣過程中的操作步驟。
而在殺菌設計方面,M1首先支持高溫煮洗功能,可用於對內衣物、毛巾等進行滅菌洗滌。同時還引入了前段時間剛剛在新品“大洗衣機”H1 Neo上登場的UVC紫外線殺菌裝置,通過桶內安置的紫外線發生器,可99.99%消滅真菌等致病微生物。再加上內桶/管道的自乾燥、自清潔設計,即便是在洗滌完成後不立刻取出衣物,也不需要擔心返潮、二次汙染等問題。
這還沒完,M1的“殺手鐧”還在於其首次在迷你洗衣機裡搭載了自研的Zeo-cycle分子篩低溫烘乾技術。要知道,由於熱泵式烘乾裝置的大體積特性,以往的迷你洗衣機要麼不帶烘乾功能,要麼就只能採用高溫的冷凝式烘乾裝置。但冷凝式烘乾高達90度以上的熱風,非常容易導致輕薄衣物的面料縮水、甚至是永久性受損。
相比之下,M1的Zeo-cycle分子篩技術通過使用兩套風道+分子篩吸溼盤,實現了“小體積”和“低溫烘乾”這套看似不可能的設計共存。以結論來說,M1通過了真絲洗烘雙認證,甚至可以洗烘一些輕薄的高科技化纖面料運動衣物,而這是則以往的迷你洗衣機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
App解析:全套繼承家族式特性,遠程遙控很方便
除了本身在硬件上的高配置外,M1也與至今為止的所有石頭洗烘一體機一樣,適配了自家的Roborock App。
理論上,除了把衣物放進去和拿出來晾曬需要人工操作外,其餘的整個洗、漂、脫、烘、殺菌過程,都可以通過App全程遙控。
事實上,我們強烈建議大家使用App、而不是通過M1機身上的面板來進行操控。
因為在這款App裡可以找到遠比機身上更豐富、細緻的功能選項,而且很多都配有貼心的註釋,操作起來的理解難度更低。
除此之外,Roborock App也會在洗烘的過程中實時顯示當前的工作進度和剩餘時間,從而使得用戶無需“守著”洗衣機,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而且與石頭此前推出的其他洗烘一體機一樣,M1也支持用戶通過App自主設定額外的洗滌程序。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編輯出一個原本“不存在”的洗滌程序,然後就可以直接在洗衣機上調用它。對於喜愛折騰、或是對生活品質有更高要求的用戶來說,這其實是個很實用的功能。
-
體驗測試:洗淨力實測出眾,低溫烘乾貨真價實
接下來我們準備了多個項目,來對石頭M1的實際洗淨、烘乾效果進行實際測試。
首先,是洗滌效果。迷你洗衣機由於電機規格的限制,在滾筒轉數、扭矩表現方面畢竟不能與“全尺寸”產品相比,因此對其實際洗淨力存有疑問是很正常的想法。
有鑑於此,我們使用了多種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有色物質,對測試用的布料進行了包括色素、油漬、糖漬在內的取樣“汙染”。之後,再使用M1進行了一輪“去油”模式下的洗烘流程。
結果顯而易見,無論是哪一種汙漬類型都沒能難倒M1。看起來DD直驅電機加上自動投放洗衣液的設計,確實使得這款迷你洗衣機具備了完全夠用的洗淨力。至少對於常見的貼身衣物以及它們可能沾上的汙漬來說,是綽綽有餘了。
接下來,我們取另外一塊測試布料,先將其在室溫、正常溼度環境下進行稱重。在記錄下重量後,然後將其投入M1、運行一輪洗烘程序。
在洗烘完成後,我們第一時間打開洗衣機,使用熱像儀測量了內部的溫度。可以看到,最熱的地方出現在桶壁的凸起部分,但也沒有超過60攝氏度,而被烘乾的布料本身,表面溫度更是不到50攝氏度。很顯然,這也充分說明M1使用的是低溫烘乾技術,可以有效避免輕薄衣物的“縮水”問題。
而且從烘乾之後的再次稱重結果來看,測試布料甚至變得比洗烘之前還要輕了幾克。也就是說,它不僅沒有水汽殘留,甚至原本上面可能帶有的溼氣也被充分烘乾了。對於實際的使用場景來說,這就意味著M1可以做到內衣物的“即洗即穿”,完全不再需要額外的晾乾過程。
-
總結:小中見大,石頭或將再次變革這個賽道
不得不說,作為一款“迷你洗衣機”,石頭M1的硬件配置之高、技術創新幅度之大、使用體驗之優秀,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一方面,它具備了包括自動投放、App遙控、洗烘一體等在內的一系列高端特性,這在普遍“簡配”的迷你洗衣機賽道,本身就是非常少見的。
另一方面,上述的這些功能更是大量源自於石頭自己的原創技術,而不是從已有的設計裡進行“借鑑”。比如標誌性的分子篩烘乾結構,在整個業內就沒有第二家能做到,而這也自然也成為了M1的獨特優勢。
於是這意味著什麼呢?首先,它當然使得M1成為了當前能買到的,很可能是功能最全面、細節洗烘效果最好的迷你洗衣機,甚至可能都沒有之一。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當石頭方面“捨得”將自動投放、分子篩烘乾,以及許多他們剛發佈不到一年的洗衣機相關技術“下放”到M1這樣的產品上,這何嘗又不是一種技術上的自信和暗示呢?
或許,石頭科技早已搞定了下一代的洗衣機“黑科技”,只等著時機到來之後再一次震驚行業了。
深扒第二代驍龍7s:有些“混血”,但代次沒毛病
第二代驍龍7s的真相,與傳言或許並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