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消費、我報銷”,這句戲言如今真的變成了現實。9月24日,淘寶App在進行版本更新後,上線了一項名為 “淘寶報銷機” 的功能。藉助“淘寶報銷機”,用戶可以在淘寶App上傳全網各購物平臺的訂單,並一鍵申請報銷、最高報銷額可達888元。
根據淘寶方面的介紹,參與“淘寶報銷機”的條件是必須為註冊用戶,並且淘寶會員賬戶已綁定支付寶賬號、完成實名認證,並開啟餘額支付功能。用戶參與這一活動只需在淘寶App的搜索欄搜索“淘寶報銷機”進入,然後選擇報銷淘寶訂單或上傳其他平臺的訂單截圖、並進行審核,通過審核後即可獲得隨機額度的報銷金,而且淘寶的訂單與其他平臺訂單均可申請。
我們在進行了體驗後發現,“淘寶報銷機”不僅支持閒魚、天貓、淘寶平臺的訂單,還支持網易嚴選、京東、小紅書、拼多多等“友商”的訂單。比如我們用京東平臺購買的一臺iPhone 15 Plus訂單,上傳後就顯示獲得了1.15元的報銷金。只需要有訂單編號、有價格,淘寶報銷機都會隨機給出報銷金額,每位用戶每天共有10次“報銷”機會。
完成“報銷”的操作後,只需點擊“去提現”,即可將報銷獲得的金額提取到支付寶。截止本文發稿前,根據“淘寶報銷機”相關頁面顯示,其已累計報銷382萬元現金。根據我們的實際體驗發現,除了阿里旗下電商平臺的訂單要再90天之內,其他第三方平臺的訂單則沒有時效限制,同時無論訂單金額的大小,每一次報銷的金額基本均勻散佈在1元左右的範圍內。
換而言之,上線數小時後,“淘寶報銷機”就獲得了差不多382萬個訂單信息。但值得一提的是,“淘寶報銷機”目前的機制是有缺陷的,並不一定需要已經完成的訂單才能獲得報銷金,即使是取消或退款的訂單也能“報銷”,這或許會給羊毛黨留下了可乘之機。
那麼問題就來了,淘寶為什麼會搞出“淘寶報銷機”這樣一個近乎於直接向用戶撒幣的活動呢?
咋一看,淘寶這似乎是在做慈善,但分析“淘寶報銷機”的活動規則會發現,淘寶顯然是瞄準了第三方平臺的用戶以及他們所產生的數據。別的不說,僅以9月25日當天的情況來說,用戶上傳10張訂單截圖基本上就會有10元左右的報銷金,這可是立刻就能提現的真金白銀,與目前市面上一眾極速版App裡極度複雜、且門檻極高的提現活動有著本質的區別。
或許也就當年“下沉市場三巨頭”剛剛起家,或是滴滴和優步血拼出行市場時,才有如此高的補貼力度。
既然是真金白銀給消費者補貼,那麼後者自然就會念著淘寶的好。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活動用戶只需一張訂單截圖就能獲得1元左右的回報,淘寶也能獲得了來自競爭對手海量的訂單數據。要知道訂單可是電商平臺的重要數據資產,按照正規途徑,淘寶顯然是沒有一絲一毫的可能性,讓京東、拼多多等友商共享這些數據的。
事實上,電商平臺搞“數據封鎖”也始於淘寶。早在2020年年末,淘寶方面對《淘寶合作伙伴應用安全規範》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調整。緊接著當時間來到2021年夏季,隨著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加強用戶信息管理已是大勢所趨。隨後在2021年7月,一眾電商平臺也先後完善了用戶信息的保護細則。
2021年7月6日,阿里巴巴開放平臺發佈《依法加強消費者訂單中敏感信息保護的公告》稱,將啟動訂單處理鏈路的消費者敏感信息保護方案。同年7月9日京東發佈《JD用戶訂單隱私安全方案》,顯示京東商家開放平臺將對訂單中的手機號和座機號進行脫敏。隨即在7月20日,抖音電商運營團隊發佈公告稱,為防止消費者隱私信息洩露,抖店將啟動消費者隱私數據加密項目。
沒錯,到目前為止,國內所有電商平臺以及擁有電商業務的互聯網廠商,都禁止未經脫敏的訂單數據流出。但這對於電商平臺而言其實並不是個好消息,因為當用戶數據被加密後,平臺往往很難完成對用戶的畫像,一旦感知用戶消費行為的能力被削弱,引導用戶消費的效果就會下降。
雖然電商平臺紛紛封鎖訂單信息,但相關法律並沒有禁止用戶主動分享自己的數據。因此淘寶的這一操作,似乎就是以“淘寶報銷機”為引子,用報銷金來利誘用戶主動交出自己的數據,這個活動的本質更像是數據交易行為。畢竟相比於淘寶直接去數據交易市場購買已經被脫敏過的數據,用戶上傳的一手數據顯然會更有價值,似乎也更符合“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深扒第二代驍龍7s:有些“混血”,但代次沒毛病
第二代驍龍7s的真相,與傳言或許並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