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小滿集
006《五經富名人名言錄》1-33條
因為病人不到你這裡治病,他到醫院也可以治,但是這麼好的案例你不記錄,恐怕在歷史中很快就消滅掉了,所以說,把好人好事,提到傳家寶的高度,也是曾彪的高度,我們五經富,有人能夠講出這種話來。
第七條:弘基公開派衍五經富,苗裔繁茂,人傑地靈,篤親追遠,光前裕後,修史編譜,功在千秋。——曾近義
曾近義是石印村人,華師大副校長,石印村‘齒德可豐’的匾是他寫的,北山中學‘培英大樓’四個字是他寫的,他把學校比喻成北山苗圃,苗圃就是孕育幼苗的地方,曾近義還講過一句話:生以校成才,校以生揚名。學生憑藉學校成才,學校因為有優秀的學生,名氣更大,像北山中學出了院士、出了中大校長、出了革命家,是不是學校就亮了?
當時編族譜、建祖地,都是十年十年的用時間,可是這樣十年修譜、建墓下來,百代都可以流傳、迴響。
第九條:孝經留竹帛,論語千秋仰。東魯家聲遠,南宗世澤長。弘揚吾祖德,今日譜新章。繼述曾參公,省身為紀綱!——曾凱南
曾凱南是庵背村人,他是泰國某個詩社的領導,很會作詩,孝經可以刻在竹帛上,論語千秋都敬仰,我們的曾參公,是以省身作為紀綱。反省己過是曾門道統!子孫最大寶藏!
讀好書還要傳經典,大家能夠做一些經典案例,再將經典案例做成視頻、寫成文案,傳給天下人,也是傳經。因為你手中有經典案例,什麼叫經典案例?他人不能,四處都搞不定的,在你手中搞定了,堪稱經典這就是傳經,傳經不單是傳文章,因為是傳德行。像今天嚮明就傳了一個德行,他一點到訓練場,可是這個學子三點才到,這不就是經嗎?就是說有這個品。
十一條:五經富山明水秀,物厚民豐;百座祠堂,千秋書香,人才輩出,弈世榮昌。——曾軒
五經富流傳的,確實是祠堂多過米鋪,隔河弦誦相聞不斷,有這個傳承。曾門道統:辦學。無論貧富,但衣食足,即督子向學!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
曾弘是英語老師,他說以前五經富是荊棘遍地,大眾齊力開荒,有虎山虎踞,有龍江龍盤,從此枝繁葉茂,時代榮昌,是團結創出來的,是五經富的奇蹟。所以五經富的寨場是龍舟形,它的意義就是齊心協力、揚帆滄海。
十三條:史料蒐羅廢寢忘,勤操朝暮譜新章,古今曾氏光輝史,詳載譜書永吉昌。——曾憲裕
史料要蒐羅的時候,真的是沒日沒夜的,朝朝暮暮都在書寫,是曾氏光輝史,因為收進古書裡,代代看了都會敬仰、都會升起做好事的心,滅掉做壞事的心,這就是真正編譜、寫書的作用,就會永遠吉昌。
十四條:骨肉之情永銘記,天涯海角一家親。——曾昭海
當時昭海先生是對聯協會的成員,用對聯來表示血濃於水,像我們這次去樂安拜祖,還可以見到我們唐朝的祖墓,唐朝還有國俊公祠,大唐還有公祠到現在,下次還要再去看。
曾毅是世界級別的艾滋病專家,所以他去世界都有名譽的,他是領研究成果向世界,貢獻全球。而且用貢獻來美化家鄉。有些人美化家鄉用金錢、用建築、用藝術、用經濟…而曾毅就用他的科研成果貢獻,所以我們聽到陂頭區有個飛來居,就是曾毅的祖居,出了院士又叫院士樓,所以小小五經富有院士樓。
曾牧野是廣東社科院的副院長,他說建祖地、修族譜都是在緬懷過去,他的目的就是激勵後人展望未來創造更多的光輝。如今祖地十一字高碑,即曾牧野手筆:元一世祖弘基曾公紀念碑!
十七條:博覽群書師孔老,學弘孝道法參公。——曾壽昌
曾壽昌在五經富建了博學門樓(博士門樓),非他建不可,原因有一項,他家裡有七八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碩士、博士,是很重視教子的老鄉賢,所以他的座右銘就是博覽群書,那師是誰呢?孔夫子、老子這些聖人,學弘孝道法參公,參公就是曾參曾子,下一句也是曾壽昌寫的,有些我用了兩三句的,因為他寫得太好了,難以取捨,那就通通錄上。
十八條:博愛群黎提攜互助,視滿蒙回藏皆為手足;學習禮義友善謙恭,看黑白黃赤盡是師生。——曾壽昌
愛大眾相互幫助,無論是滿族、蒙族、回族、藏族都是我的手足,一眼望過去,無論是白皮膚、黑皮膚、黃皮膚、金頭髮都行,只要他友善謙恭,那都是我的老師,講的多好,這個是刻在祖地上的,你們不知道有沒有發現?這是壽昌先生撰的名人名言,所以有些人來遊祖地,看到這首聯以後,豁然開朗說‘這名義上是祖地,其實這裡面的聯話超越了銘記祖德了,已經有種族關愛、世界和平文化的高度了’,這教育意義已經遠遠超過慎終追遠。
十九條:老馬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曾漢民
曾漢民是中山大學副校長,一直到退休還努力工作,至今九十多歲,尚健在!
仰望祖上高高的豐碑,懷著祖上的恩澤,要豎立遠大的志向,展新時代之風,曾實乃老紅軍,參加過三大戰役,淮海戰役!
二十二條:龍水虎峰好風光,英才輩出吾村莊,四海宗親同策力,未來氏族更輝煌。——曾牧星
二十三條:芒鞋竹杖向山行,不計裡途與苦辛,聽罷清泉心似洗,人間煩惱付霄煙。——曾靖聖、曾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