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2008版)高清PDF免費下載
1、蕁麻疹治療藥方:
紫草10g 馬齒莧20g 白鮮皮10g 地膚子10g 白茅根10g 外用
用水煮開後洗患處
2、小孩兒出現溼熱起痱子,用來洗的藥:
金銀花 10g,紫草 10g,白茅根 30g,黃柏 10g,蒲公英 10g,馬齒莧 10g 。開五付。
3、神經性皮膚病:
番瀉葉(用藥湯沖泡)、黃連、黃柏、黃芩各12克,土茯苓、蒲公英、金銀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各15克,生地、苦參各30克,甘草10克。內服。外洗、熱敷再另外加50克蛇床子。
4、風邪引起手腳麻木:
風邪入絡:素有手足或半側顏面麻木不仁,可突然發生口眼歪邪,語言不利,甚則流涎,或伴有惡寒發熱,舌苔薄白,脈浮。治療以解表通絡為主,方以牽正散加減,藥用:全蠍5克(研末沖服),殭蠶5克(研末沖服),白附子10克,羌活、防風、獨活各15克,蒼耳子12克,天麻5克,甘草3克。水煎服。
5、【桃紅四物湯】出自清代著名醫家吳謙的《醫宗金鑑》。
本方由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組成,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具有攻補兼施,祛瘀而不傷正,補血而不留邪的特點。方中四物湯養血活血,桃仁、紅花養血化瘀,原方為婦科月經不調及跌打外傷而設,本人用此方加減治療胸痺心痛(冠心病,心絞痛)頗有心得。
胸痺心痛主要病機為心脈痺阻,其病在心,然其發病與肝、脾、腎三髒功能失調有關;發作期以標實為主,並以血瘀為突出,緩解期主要有心、脾、腎氣血陰陽之虧虛;治療應補其不足,治其有餘。用桃紅四物湯加減主要用於治療瘀血痺阻之胸痺心痛。
方劑組成:桃仁20克,紅花20克,當歸20克,川芎20克,白芍易赤芍20克,熟地易生地20克,柴胡20克,枳殼20克,延胡索20克,丹參30克,鬱金20克,三七3克,木香15克,香附15克,瓜蔞20克,薤白20克,桂枝15克,石菖蒲20克,白朮20克。
方義:方中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而通血脈,柴胡、枳殼一升一降,調暢氣機;生地涼血消瘀,養陰潤燥;延胡索、丹參、鬱金、三七、木香、香附活血、理氣、止痛;瓜蔞、薤白,寬胸開結,行氣導滯;石菖蒲開竅寧神,化溼和胃;白朮健脾益氣;桂枝溫通心陽,助陽化氣,諸藥共成祛瘀通脈,寬胸開結,行氣止痛之功效。
典型病例:呂××,男,79歲,吉林通化人。患胸痺心痛多年,2010年9月12 日來就診。因昨夜和家人生氣睡臥不安,晨起突感心前區不適,胸痛劇烈如刺如絞,甚則心痛徹背。伴胸悶心悸,煩躁易怒,氣短乏力,失眠多夢,大便乾結,日久不愈。舌質紫暗,有瘀斑,苔黃膩,脈弦澀。上方水煎服,姜棗為引。隨訪一年無恙。
再如我常用桃紅四物湯去生地,加天麻、細辛、白芷、葛根、王不留行、路路通、茯苓、白朮、甘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治療瘀血頭痛療效甚佳。
桃紅四物湯出自清代著名醫家吳謙的《醫宗金鑑》。本方由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組成,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具有攻補兼施,祛瘀而不傷正,補血而不留邪的特點。方中四物湯養血活血,桃仁、紅花養血化瘀,原方為婦科月經不調及跌打外傷而設,本人用此方加減治療胸痺心痛(冠心病,心絞痛)頗有心得。
胸痺心痛主要病機為心脈痺阻,其病在心,然其發病與肝、脾、腎三髒功能失調有關;發作期以標實為主,並以血瘀為突出,緩解期主要有心、脾、腎氣血陰陽之虧虛;治療應補其不足,治其有餘。用桃紅四物湯加減主要用於治療瘀血痺阻之胸痺心痛。
方劑組成:桃仁20克,紅花20克,當歸20克,川芎20克,白芍易赤芍20克,熟地易生地20克,柴胡20克,枳殼20克,延胡索20克,丹參30克,鬱金20克,三七3克,木香15克,香附15克,瓜蔞20克,薤白20克,桂枝15克,石菖蒲20克,白朮20克。
方義:方中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而通血脈,柴胡、枳殼一升一降,調暢氣機;生地涼血消瘀,養陰潤燥;延胡索、丹參、鬱金、三七、木香、香附活血、理氣、止痛;瓜蔞、薤白,寬胸開結,行氣導滯;石菖蒲開竅寧神,化溼和胃;白朮健脾益氣;桂枝溫通心陽,助陽化氣,諸藥共成祛瘀通脈,寬胸開結,行氣止痛之功效。
典型病例:呂××,男,79歲,吉林通化人。患胸痺心痛多年,2010年9月12 日來就診。因昨夜和家人生氣睡臥不安,晨起突感心前區不適,胸痛劇烈如刺如絞,甚則心痛徹背。伴胸悶心悸,煩躁易怒,氣短乏力,失眠多夢,大便乾結,日久不愈。舌質紫暗,有瘀斑,苔黃膩,脈弦澀。上方水煎服,姜棗為引。隨訪一年無恙。
再如我常用桃紅四物湯去生地,加天麻、細辛、白芷、葛根、王不留行、路路通、茯苓、白朮、甘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治療瘀血頭痛療效甚佳。
6、治粉刺痤瘡毛囊炎
1.處方:
大黃1000克,雄黃50克,白芷100克。
2.製法:
將以上三藥曬乾(嚴禁火炒、烤),研為細末,過120目篩,將粉末裝入乾淨而又能密閉的瓶中,加涼開水300毫升,攪勻備用,每用前再搖勻。
3.用法:
每晚臨睡前將痤瘡部洗淨擦乾,倒備用藥水20毫升於手掌中加紅醋2毫升,用雙手掌摩勻後塗於患部,次日起床後用溫開水洗去。
4.療程及療效:
每晚1次,連用2周為1療程,症狀輕者1療程見效,重者2—3療程即可治癒。
用藥期間注意事項:
1.必須堅持每晚1次,不能間斷。
2.適當吃些清涼之品,如:鴨湯、海帶、黃瓜、番茄等。
3.多喝新鮮溫開水或金銀花、菊花茶和適量飲蜂蜜。
4.餐前或飯後1小時吃適量水果,以梨、蘋果、香蕉為好。
5.禁食辛辣溫燥的生薑、辣椒、牛肉、狗肉、鯽魚、鯉魚、酒及油炸食品等。
6.保持充足的睡眠,少熬夜,注意個人衛生。
方劑說明
1.大黃:性味苦寒,有攻積瀉火、解毒祛瘀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大黃中的大黃酸外用有治毛囊炎癤腫的作用。
2.雄黃:外用有解毒殺蟲的作用。藥理研究,雄黃對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能治腫毒疥癬。
3.白芷;有散風除溼,消腫排膿的功效。體外實驗對革蘭氏陽性細菌、痢疾桿菌、結核桿菌等有抗菌的作用。
三藥合用能排毒殺蟲,散風除溼化瘀,不僅去瘡癤還能美白皮膚。
友情提醒:
非專業儘量不要以身試藥,或者給他人使用。
方子只是參考,所有的方子的用法都需要辯證加減。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