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肝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而很多患者往往因為不瞭解肝病對身體的危害、對肝臟病變的認知不足,沒有重視肝部健康的管理,導致病情惡化難以逆轉。在此,本文提醒大家,肝病不能拖,尤其是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如果在上廁所時發現“尿液、糞便”有異樣,需要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
目前,肝病已成為繼肺癌、胃癌之後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而肝臟功能異常則是肝病的早期症狀之一。正常情況下,肝臟具有解毒、代謝、合成、貯存等多種重要功能,但是由於年齡、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肝臟受到損傷影響,則會導致功能的失調,異常甚至是疾病的發生。肝臟病變會造成肝細胞壞死和纖維化,這樣就會引起肝功能揭示、肝硬化等疾病,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
其中,尿液與糞便的異常變化是我們不能忽視的症狀。肝臟不僅僅是我們的重要代謝器官,還是血液淨化、解毒的主要器官。如果我們的肝臟出現問題,會引起一系列的不適感,如身體虛弱、乏力、肝區疼痛、黃疸等症狀。尤其是一些肝臟損傷比較輕的患者,由於症狀不明顯,容易輕視肝臟的健康管理。因此,我們需要特別關注下面的兩點。
一、尿液的異常變化要引起警惕
正常情況下,人的尿液除了水分之外,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硫酸與磷酸鹽等代謝產物,其中尿液中主要的成分為水。而如果患者出現了夾雜尿色的異常變化,如尿液顏色偏黃、發黑並伴有發臭、起泡、沉渣等現象,都可能是肝臟出現問題的徵兆。自家可進行尿常規檢查,檢查預示著肝功能失調的標誌物,如膽紅素、尿膽原、菊花鹼酯、血紅蛋白等。這些指標偏高,就表明肝臟功能有問題。建議及時就醫,接受肝功能的評估和處理。
二、糞便的異常變化應引起重視
糞便的異常現象出現則是人們最容易忽視的一個症狀。正常情況下,大便應該呈淺黃或淡褐色,具有不同程度的臭味,每天應該至少排洩一次(除非身體發生異常情況)。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大便出現異常變化,如大便呈黑色、深棕色或呈白色、灰白色等,這就意味著我們的肝臟可能出現了問題。這種情況下要及時檢查肝臟功能,並尋求醫生的幫助。
除了夾雜異樣的尿液和糞便之外,肝功能的其他異常表現還包括了胸痛、腹脹、食慾不振、體重下降、肝區觸痛、腹瀉、便秘等多種不適感,這些症狀的出現都不能掉以輕心。肝病往往是漸進式的,因此在早期發現並治療,可以使肝臟由病變到損傷,由損傷到恢復的時間縮短,減輕病情的危害。如果拖延到肝臟病變已經比較嚴重的時候,就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完全治癒。
要保護肝臟,我們日常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除了避免長期的酗酒、不規律飲食、抽菸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還要有適量運動的習慣,並定期去醫院進行體檢和嚴格控制用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通過食療來保護肝臟,如適當食用富含VC、VB、鐵、鋅等元素的食物,如:菠菜、西蘭花、蝦、竹筍、含鐵量豐富的肝臟等,對於肝臟的保養起到一定作用。
總之,肝病的危害非常大,如果出現尿液、糞便的異樣表現,不要掉以輕心,需要及時進行檢查,查明原因並接受治療。另外,長期對肝臟進行保健,控制用藥劑量與頻率,有規律的進行體檢和適量運動等都有助於減輕肝臟負擔,保持健康的狀態,讓我們共同關注和維護肝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