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高血壓後,每晚上都會腳腫,真相讓人吃驚!竟是降壓藥惹的禍

前幾天有位患者諮詢王藥師,前段時間他被查出患有高血壓,自從得了高血壓之後,每天晚上自己的腳都會腫,不過每天睡醒之後,腳又會恢復原樣。聽說高血壓會導致腎臟損傷,害怕腳腫是因為腎臟的原因,便去醫院檢查了腎功能,結果沒有任何問題。

那每天晚上腳腫是怎麼一回事呢?經過王藥師仔細瞭解,還真發現了問題所在,“罪魁禍首”就是這位患者一直在用的降壓藥。

這位患者診斷出高血壓後,就一直在用地平類降壓藥,而地平類降壓藥最常見的一個副作用就是下肢水腫。

一、地平類降壓藥

地平類降壓藥,可以說是降壓界的元老,是在臨床中使用最廣泛的一大類降壓藥物,這一大類藥物為“二氫吡啶類鈣通道阻滯劑”,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帶有“地平”字樣的藥物,例如硝苯地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等。

地平類降壓藥常常是醫生的首選推薦,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地平類藥物種類繁多,可選擇的範圍廣,市面上銷售的藥物中,能滿足不同經濟條件的患者;

2.地平類降壓藥更適合中國人用藥,尤其是老年高血壓患者,多數為動脈硬化型、低腎素和鹽敏感型,地平類可阻斷鈣內流,升高一氧化氮含量,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顯著優於其他降壓藥物。

3.這類藥物沒有“絕對禁忌症”,安全性比較高。

下肢水腫的原因

下肢水腫是地平類降壓藥最常見的一個副作用,與地平類降壓藥的降壓機制有關。

地平類降壓藥是一種血管擴張劑,人體內的鈣離子可以引起血管平滑肌激動收縮,導致血壓升高,而地平類藥物可以阻止鈣離子進入平滑肌細胞的通道,從而可以使血管擴張,降低血壓。

但是地平類藥物對動脈和靜脈的擴張作用不一樣,對小動脈擴張效果好,但對小靜脈和毛細血管的擴張作用就很微弱,就有可能導致體液淤積。

地平類藥物導致水腫以下肢水腫最為常見,且表現出早晨較輕,午後較重的特點,這是因為人在白天站立活動,由於重力原因,體液容易在下肢淤積,造成踝關節、下肢、足部或小腿等處水腫。而當晚上睡覺的時候,人體處於平臥位,下肢迴流壓力變小,所以在早晨起床的時候,腳踝處的水腫就消失了。

如何應對藥物所致的水腫

1.地平類降壓藥引起的水腫,是可以自行消失的,不會對身體產生其他的傷害,往往發生在用藥初期,如果水腫程度較輕,可以繼續用藥,這一副作用會逐漸消失,但如果水腫嚴重,就需要進行干預了。

2.地平類藥物種類很多,不同的藥物發生副作用的概率也不同,可以嘗試更換副作用更低的地平類藥物。

3.聯合其他藥物,比如聯合普利類藥物或是沙坦類藥物,普利類或是沙坦類藥物既可以擴張動脈系統,還可以擴張靜脈系統,聯用可以很好的緩解水腫的問題。特別注意的是,不建議聯合利尿劑消腫,心衰、腎衰等原因引起的水腫,會伴有體內血容量增多,這種情況下用利尿劑減少血容量,有助於消除水腫。但是服用地平類降壓藥後所發生的水腫並不伴有體內血容量的增多,因而不建議使用利尿劑。

4.服用地平類降壓藥期間,白天要注意不要長時間站立,多休息,儘量把雙腿墊高,促進下肢的靜脈體液迴流,緩解水腫的問題。

如果上述方法都沒有用,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更換其他的降壓藥物,不要自行到藥店購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