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悄然興起?家長卻渾然不知,還覺得子女以後會有出息

大家好,我是遊老師!

自古以來,父母養育子女是一種社會責任和約定俗成的事情。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子女們長大成人,父母也慢慢變老,因此為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會贍養自己的父母。

然而,現如今,我們發現有一些年輕人卻拋棄了這種責任,他們完全有能力出去工作賺錢養活自己,卻選擇待在家裡打發時間,向父母伸手要錢。

這種行為令人難以理解。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如今社會上出現了一些具有迷惑性的新型啃老方式,很多父母認為這是孩子有出息的表現,實則恰好相反。

大學生為什麼會出現“新型啃老”方式?

首先,由於社會上的工作崗位很少,而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卻在逐年增加,所以工作難以找到,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時,由於“學歷內卷”現象的出現,學歷貶值已成為常態。為了找到更加優秀的人才,企業提高了對學生學歷的要求。

其次,由於獨生子女的成長環境,學生缺乏獨立意志和承受苦難的能力。

最後,大學生在校期間往往只關注吃喝玩樂,而忽略了提升自己的能力,這導致了“低分高能”的現象普遍存在。

“新型啃老”悄然興起?家長卻渾然不知,還覺得子女以後會有出息
1
看似盡孝,實則巨嬰

年輕人有工作後,常常以盡孝為名義,長期到父母家蹭吃蹭喝,甚至有些人將孩子交給父母撫養,這種行為實際上是一種巨嬰行為。相比之下,老年人則更加註重自我富養。這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尤其是在60歲之後,應該更加關注自身。

2
畢業就失業,永遠在考試

當前社會的就業壓力非常大,許多畢業生剛踏入社會就感到逃避。他們打著考研、考公的旗號,將自己關在房間裡,實際上是在做與考試無關的事情。

然而,父母卻認為孩子在房間裡努力學習,應該得到好吃好喝的待遇。這種做法只是孩子的“假把式”,他們會不斷經歷失敗,永遠處於備考、考試階段,依靠父母生活。我們並不反對考研,但希望一些人不要利用假考研、考公來逃避現實,加重父母的晚年生活壓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