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新一代的iPhone,先從外觀講起
不久前,我們三易生活曾第一時間為大家帶來了蘋果今年秋季新品的上手體驗。
當時我們曾指出,蘋果此次的新品、尤其是全新的iPhone 15系列,在一些細節用料、配置上的提升其實相當明顯。而這種對於“堆料”的重視,則反映了蘋果如今在產品思路上的一些變化。
那麼問題就來了,在產品思路已經發生了改變、硬件配置也大為增強後,如今iPhone 15系列機型用起來的感覺究竟如何呢?
這次我們三易生活就將iPhone 15 Pro Max和iPhone 15 Plus一起進行評測,來充分考察兩者此次新設計背後的邏輯,以及所帶來的實際體驗改變。
不過由於是兩款機型一起,所以考慮到篇幅,我們會將此次評測拆分為三篇。今天就是其中的第一篇,外觀部分。
-
尺寸:Plus延續前代,超大杯更窄、但也厚了點
眾所周知,自從蘋果在上代重新推出“Plus”版本後,對於喜愛大屏的朋友而言,便不再只有“超大杯”的Pro Max可選了。
iPhone 15 Plus
這一點,在iPhone 15系列中可以說是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強。原因很簡單,因為iPhone 15系列的“Plus”和“Pro Max”版本,在外觀方面的相似度明顯有所增強。
iPhone 15 Pro Max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一樣,這兩款機型此次都採用了6.7英寸的屏幕、具備極其相似的“靈動島”設計。而且隨著Pro Max版中框材質發生改變,它在中框部分的質感與Plus版本的差別在一定程度上也縮小了。
不過,這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那就是在屏幕尺寸相同的情況下,iPhone 15 Plus的機身寬度與上代的iPhone 14 Plus非常接近,僅僅只相差了0.3毫米。
但同樣是配備6.7英寸屏幕的情況下,iPhone 15 Pro Max的機身寬度卻比前代縮小了近1毫米,同時機身高度也減少了0.8毫米。
那麼這意味著什麼呢?很顯然,這代表iPhone 15 Pro Max的屏幕邊框其實有明顯收窄。所以它的握持手感會相比iPhone 15 Plus或前代的iPhone 14 Pro Max,要好上一點點。
但得益於鋁合金材質的重量優勢,再加上後攝部分沒那麼“堆料”,所以iPhone 15 Plus的機身重量此次僅有201克,在大屏旗艦中已經妥妥屬於輕量級了。
相比之下,儘管使用了比不鏽鋼輕得多的鈦合金中框,但或許是因為新的後攝模組“分量”不小,所以iPhone 15 Pro Max只比前代iPhone 14 Pro Max輕了19克、達到221克。雖然手感上確實是明顯輕了,但從數值上來看,就只能說是如今大屏旗艦產品裡的“平均水平”。
-
屏幕:全系“上島”,高刷依然是Pro版獨有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屏幕部分。正如前文已經提到的那樣,iPhone 15 Pro Max和iPhone 15 Plus這次配備了尺寸完全一致的6.7英寸屏幕,只是Pro Max版本的屏幕邊框要略窄一點。
而且與前代iPhone 14 Plus不同,iPhone 15 Plus這次也擁有了基於開孔設計的“靈動島”造型,而不再是異型全面屏了。
這還沒完,從屏幕“內涵”來看,iPhone 15 Plus的屏幕材質也升級到了與iPhone 15 Pro Max相同的三星M12基材。這也就意味著它不僅擁有與後者相同的2796*1290分辨率,同時還具備和“超大杯”完全一樣的1600nit HDR模式亮度、2000nit戶外模式峰值亮度,以及一模一樣的20萬比1對比度。至少從屏幕色彩上來看,iPhone 15 Plus已經完全不輸給iPhone 15 Pro Max了。
最高120Hz的自適應刷新率,依舊是“Pro”版機型專屬
當然,也不是說兩款機型的屏幕配置就完全沒差異了。至少最高120Hz的Pro Motion自適應刷新率,目前就還沒有被“下放”到非Pro版機型上。而且也正因為這個原因,iPhone 15 Plus不支持待機時的低刷新率模式,自然也就不具備常亮顯示特性了。
-
邊框:標準版變化不大,鈦合金觀感特殊
接下來,讓我們將視線移至iPhone 15系列機型的邊框部分。
首先,無論從厚度(7.80毫米)、還是材質和形狀上來看,iPhone 15 Plus的中框與前代相比都沒太大的改變。
它使用的依舊是大家熟悉的鋁合金方案,並且表面帶有細膩的磨砂質感,所以即便不用保護殼、也不會有“滑手”的感覺。
在按鍵的設計上,iPhone 15 Plus也依舊延續了“經典”,包括加長的電源鍵、分立式的音量鍵,以及標誌性的撥動式靜音鍵。
相比之下,iPhone 15 Pro Max的邊框設計與前代相比變化就很大了。正如我們在前面所講到的那樣,在換用鈦合金材質後,iPhone 15 Pro Max的中框改成了稍有磨砂質感的工藝,不再沿用前代的不鏽鋼高亮打磨處理。
與此同時,iPhone 15 Pro Max的中框在邊緣部分也不再那麼“銳利”,而是多了一點曲線的過渡設計。以結論來說,與新的表面處理工藝一起,也使得iPhone 15 Pro Max的握持感相比前代有明顯的增強,其手感更柔和、握持穩固了很多,側邊也不再那麼“割手”了。
不過這裡還有個值得一提的細節,那就是iPhone 15 Pro Max的中框厚度比起前代,其實增加了0.4毫米(從7.85毫米增加到8.25毫米)。而這顯然是為了適應新的後攝長焦設計而進行的改變,不過因為中框上下新增的曲面邊緣,所以視覺上這個變化不那麼明顯。
除了靜音,當然也可以用這個鍵來實現“原神,啟動”
除此之外,在iPhone 15 Pro Max的邊框部分,這次還有一個很大、但可能不那麼容易被注意到的變化。那就是它將經典的撥動式靜音鍵改為了“操作”按鈕,它可以被自定義多種功能,而不再僅限於靜音模式的切換。
-
接口:全系換用Type-C,可玩性大幅增加
眾所周知,整個iPhone 15系列機型此次都更換了USB Type-C接口,而這很自然地也為我們帶來了一些奇妙的想法。
從外觀上來看,老實說其實不太看得出換了接口。畢竟iPhone的接口細節設計一向都比較有標誌性,諸如接口邊緣裝飾框這樣的細節,在某種程度上就淡化了接口形狀本身的調整。
當然,換肯定是換了的,而且無論iPhone 15 Plus、還是iPhone 15 Pro Max,包裝裡附帶的線材都換成了雙頭的Type-C線纜。
那麼換接口對於新款iPhone來說,又帶來了什麼改變呢?
80%電量時的PD充電功率
首先,我們使用功率絕對足夠的PD充電頭,配合規格足夠的雙頭Type-C線纜,對這兩臺iPhone在不同電量狀態下的充電功率進行了考察。
30%電量時的PD充電功率
不得不說,結果是非常有趣且合理。因為它顯示,處於低電量狀態下的iPhone 15系列機型,可以達到26W以上的PD充電功率,如果是高電量(比如80%以上)狀態,則此時充電功率大約在11W左右。不得不說,比起常見的那些超快充機型,蘋果方面在電池保護的策略上似乎要謹慎不少。
其次,既然是Type-C接口,而且發佈會上蘋果方面也提到了可以用iPhone給同樣換了新接口的耳機、智能手錶等設備充電。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它也能用於給其他品牌的耳機、甚至是手機反向供電呢?
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從實測數據來看,iPhone 15系列的反向供電功率並不算高,給耳機、智能手錶充電估計夠用,但拿來當反向“充電寶”,大抵就不太行了。
此次換用了Type-C接口,也就意味著iPhone 15系列在外接配件方面,“天生”就免去了使用專門線纜或轉接器的麻煩。
正如大家所見,現在可以使用雙頭Type-C線纜來為iPhone外接音頻解碼器等設備,這實際上就大幅提升了能選擇的線纜品質上限。
除此之外,根據官方公佈的信息顯示,iPhone 15系列中無論是哪一款機型,此次的Type-C接口都支持視頻輸出。所以理論上甚至可以用它來搭配一套藍牙鍵鼠,然後作為“電視盒子”或“iOS遊戲主機”來使用。
-
機背:“融色玻璃”不止好看,甚至可能更耐用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此次iPhone 15系列外觀部分的最後一個細節,也就是機背。
有的朋友可能已經知道,iPhone 15系列機型這次用了新的“融色玻璃”背板設計,它的觀感與其他機型所使用的玻璃有很大差異。
這句話當然沒錯,但有一個不大不小的謬誤,那就是“融色玻璃”其實是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這兩款機型的“專屬配置”。在定位更高的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上,所使用的反而是與前代機型相同的亞光質感玻璃背板。
從我們的實際體驗來說,“融色玻璃”避免了此前“標準版機型”上,亮面玻璃因為刮擦而掉漆的問題,同時也增強了機身的摩擦力和手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打滑”的可能性。
而這兩個問題在採用了AG磨砂工藝的Pro版機型上,原本就是不存在的,所以它們自然也就對“融色玻璃”沒那麼強的需求了。
iPhone 15 Plus
iPhone 15 Pro Max
不過除了避免掉色和增強手感外,“融色玻璃”還有兩個額外的作用。其一,是它給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的機揹帶來了更自然,越厚的地方顏色越深、越薄(比如邊緣的轉角處)處顏色越淺的漸變效果,這反而是磨砂玻璃做不到的。
其次就是“融色”的原理,是將帶有顏色的金屬離子塗料注入到玻璃內部。而這種離子注入工藝,實際上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玻璃本身的機械強度,增強了耐衝擊性。從這個角度來說,它或許意外地會讓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的潛在消費者更加滿意。
-
附件:精織斜紋新材質,比皮質更靠譜
在外觀的最後部分,我們想來談談蘋果此次推出的部分配件。畢竟它們也會對外觀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將其歸納在了外觀部分。
首先,從材料層面上來說,蘋果這次為iPhone 15系列機型推出的外觀配件主要有三種類型。其中有兩種的材料是此前已經有過、並且在第三方產品上也司空見慣的,那就是硬質的透明保護殼以及硅膠(或者說硅橡膠)保護殼。
但除了這兩者之外,iPhone 15系列機型的官方配件這次還有一種新的材質選項,那就是用以替代皮質的“精織斜紋(FineWoven)”。
從觀感上來說,“精織斜紋”正如它的名稱所述的那樣,有點像是一種細密的織物材質,它更加觸感柔韌、並帶有適度的摩擦力。
無論是用在手機殼、還是磁吸卡包上,它都更好地增強了握持時的觸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精織斜紋”保護殼本身並非整個都由這種材料構成。它的主體部分其實是一種較硬的複合材質,有點類似硬橡膠,所以比硅膠保護殼要硬得多。
當然,這或許也意味著在提供不錯(背部)觸感的同時,還有較高的機身防護強度。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由於它高硬度的特性,也使得精織斜紋保護殼的裝卸難度要大於硅膠殼,僅次於硬質的透明保護殼。所以要不要選擇這種新材質的保護殼,就全看大家自己的喜好了。
-
總結:變化其實不小,蘋果也學會了“更懂人心”
在此前的新品發佈會解析和搶先上手相關內容中,我們曾多次提到,iPhone 15系列機型此次在產品造型、功能,乃至硬件設計上,其實“填”了很多過去消費者會在意的“坑”,滿足了許多大家內心可能沒說出來的小九九。
而這一點,在外觀設計部分可以說是體現得尤為明顯。
一方面,通過給iPhone 15和iPhone 15 Plus更換新的屏幕和背板玻璃,蘋果可以說是同時滿足了部分消費者從“面子”到“裡子”的需求。畢竟新的屏幕確實更亮、更好看了,也有了“靈動島”。而獨特的“融色玻璃”不止自帶漸變、還增強了強度,想必也會得到更注重實用性用戶的青睞。
另一方面,全新的鈦金屬中框既賦予了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完全不同的質感,再度彰顯了“旗艦款”的存在感,而且率先採用新材質的這個事實,也有望再次帶領新的行業風潮。更不用說,它還確實解決了Pro Max的重量問題,可謂是一舉多得。
再加上更順應民意,無論在使用便利度、還是功能豐富性上都有所增強的Type-C接口,除了可以讓用戶出門少帶幾根充電線、更便利之外,在“折騰”的潛力上、也給足了專業用戶自行發揮的空間。
那麼在這樣的全新外表之下,全新的iPhone 15系列機型又將帶來怎樣的使用體驗呢?這就是我們後續內容要探討的問題了。
微軟密謀小尺寸AI模型,撇開OpenAI搞起了“B計劃”
雖然功能更強的大模型確實很好,但其商業化還處於矇昧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