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乾咳總不好,就這麼辦!

秋季乾咳總不好,就這麼辦!

假期過後,秋意更濃,很多朋友都出現乾咳的情況。

你也許會問,究竟怎樣判斷自己是不是乾咳?

其實幹咳不難鑑別,側耳一聽,咳聲中沒有痰音,每咳一聲彷彿氣管都在硬生生地摩擦,缺少潤滑的趕腳,聽起來那叫一個揪心啊,自己的氣管都不由自主地跟著疼起來了。


所以,咳時無痰、少痰或黏痰難以咳出,就是乾咳

為什麼會幹咳呢?

這要先搞清楚為什麼會咳?


甄嬛在大結局的時候說了一句:“哀家眼裡見不得髒東西!” 其實肺臟也是如此,容不下丁點兒的致病邪氣和病理產物。要不怎麼說它矯情呢,哦不,嬌髒呢~


肺臟嬌嫩是由於它主司呼吸,宣發肅降的生理功能決定的,通過一呼一吸的規律運動,吸納清氣,排出濁氣。


每一次吸入清陽之氣,與脾臟上輸的水谷精微之氣結合,形成宗氣,宗氣灌注心脈,行血氣而佈散全身,以溫養各臟腑組織和維持它們的正常功能活動;


每一次呼氣,將各組織代謝的濁氣排出體外,從而維持身體的吐故納新,保證生命的持續。


這就叫做肺的宣發肅降。


而巧的是,肺臟這個一呼一吸的運動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干擾。因為肺臟是一個和外界接觸很直接的臟腑,其它的臟腑都沒有這麼開放open……

開放的結果就是,清氣能進來,但同時邪氣也能進來。葉天士說,“溫邪上受,首先犯肺。” 人找軟柿子捏,邪氣也一樣,先找嬌髒侵犯。


邪氣一來,很容易就把肺臟吐故納新,宣發肅降的節奏給打亂了,節奏一亂,本該呼出的濁氣出不去,身體就會自救式的以更猛烈的方式把代謝廢物排出去,因此人就容易咳


那麼這幾種外來邪氣都是怎麼搞事情的?


寒邪收引凝滯,鬱閉毛孔,會影響肺的宣發肅降;因為水之上源的肺無法把水液佈散下去,就會停留胸中,出現咳吐清稀痰的症狀


溼邪粘滯重濁,停於胸脅,也會使肺氣宣發肅降變得不暢,這時候的咳多是咳吐清稀痰涎且量多易咳出


風邪最容易和寒邪、燥邪組隊搞破壞,擾亂肺臟滋潤的內環境,掠走呼吸道內的每一滴水分,導致喜潤惡燥的肺出現無痰的乾咳……


現在你明白了吧,之所以會咳,是因為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受到外界的干擾,一般寒邪和溼邪易導致水液停聚而咳;


而乾咳則是受到了燥邪的侵襲,呼吸道黏膜由於乾燥而敏感易咳,同時燥邪傷津液,肺臟無津液可佈散,也會幹咳。

導致乾咳的第二種原因

好了,除了外感風燥邪氣容易令人乾咳以外,還有一種情況容易讓人乾咳,那就是內環境乾燥


比如呼吸道的粘膜水分缺乏時,就會變得敏感易咳,中醫對這種沒有外感邪氣卻也呈現出乾咳的情況,一般認為是肺陰虧虛



如果我們總是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辛辣的食物助生內熱,化熱之後還會煎灼體內的津液,人就容易感覺大便幹,皮膚幹,而這種幹也會影響到水之上源,如霧如露的肺臟,從而發生乾咳。


現在總結一下:造成乾咳的原因有2種,一種是外感了燥邪(風燥、溫燥都是燥),一種是內環境乾燥,即津液虧損或內熱傷津。

請親們自行對號入座吧。

那乾咳總也不好怎麼辦呢?

對於外感導致的乾咳,如果還伴有周身疼痛,惡寒發熱等表證的話,就用輕宣潤燥的食材


如果感受涼燥邪氣而發生乾咳,就用幹蘇葉6克、鮮生薑3片(1釐米厚即可)、杏仁20粒(食療用甜杏仁就可以,也稱南杏仁,超市都有賣),這些藥食煎湯飲用,每天早晚各1小碗,連續喝3天;


如果感受了溫燥邪氣,就好比現在北方溫暖乾燥的室內環境,可以用幹桑葉6克、川貝2克、沙參6克、淡豆豉6克、梨皮(1個梨的外皮即可)一起煎煮服用,每天早晚各1小碗,連續喝3天。

如果沒有外感,也沒有感冒咳嗽初起的發熱身痛等表現時,就只是乾咳,咽痛,可以用養陰清肺丸這款中成藥。


這個方子最早是用於治療白喉烈性傳染病的,但是用於陰虛肺燥,咽喉幹痛,乾咳少痰或痰中帶血,效果非常不錯。


方子裡面的生地、玄參、麥冬是滋陰潤燥的基礎組合,在很多名方中都能見到它仨的身影。


我們家父上大人每年冬天的乾咳,都是被這款中成藥拯救的。特別適合那種有內熱,煎灼津液,導致肺陰虧損的體質者,乾咳發作時服用。


平時還可以喝些銀耳雪梨羹,川貝燉梨都是適合的。


總之對於內環境的乾燥引起的乾咳,大原則就是潤,潤肺、潤腸,同時忌口辛辣油膩的食物,綠葉蔬菜也應該多吃。

久咳不愈咋辦?

當然,說到這裡,就會有一堆朋友蹦出來說,我的乾咳試了各種方法,就是不好……


如果真的是久咳不愈的話,可以從更復雜的補肺益氣養陰等綜合方面去調理,建議您先找大夫看診,再進行綜合調理。


或者您也可以嘗試扎扎針、站站樁、打打拳等方法,從強壯體質方面去入手,不要把精力過分關注在這個事情上,俗話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先爭取不反覆發作,再慢慢強壯體質,最後慢慢的去根兒


很多時候沉痾不是幾副藥就能搞定的,所謂的立起沉痾,都是可遇不可求的緣分。

中醫講究治病求本,要找出致病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病機,咳嗽的關鍵還是肺臟的宣發肅降功能失調了,一切的用藥和調理,最終目的都是使其迴歸正軌。

而盲目的止咳、鎮咳其實都不是最佳方法。

關於咳嗽,你還有哪些困惑,歡迎留言給我們~

往期精彩文章:

寒露丨秋深露重,陰寒漸濃,務必注意這4點

這種樹葉竟然拯救了我的脫髮

咳嗽不愈,竟是螞蟥吸附在氣管,由此想到……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歡迎轉發給更多的人。你的轉發、點贊和評論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