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月亮的人:成為光,讓夢想照進現實

造月亮的人:成為光,讓夢想照進現實

張壽建
造月亮的人

嘿 成為光吧

年輕人調皮,不足為奇,中年人調皮起來,會怎麼樣?44歲的張壽建,就給自己成立了一個“張氏月亮集團”,主修造月亮。

“賣了多少個了?”

“百十來個”

“有什麼功能”

“內置電池,無極調光,充電一次發光六小時,可以揹著到處跑……”

“你的真實身份是?”

“一個做月亮的人”

……

原來,向著光和成為光的人,除了美少女戰士水冰月,還有重慶的張老闆。

制月,來自小島的靈感

帶著月亮去看兩江相會

提到國內經典的瓶身文案案例,行業人士第一反應是重慶的江小白表達瓶系列。這跟張壽建有什麼關係呢?因為他就是主創者之一。

“手機裡的人就坐在對面,你怎麼還盯著手機看”“不要怕,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只是假裝自己很厲害”“如果不能隨心所欲的哭哭笑笑,我們用什麼證明年輕”……業內人稱張老闆的張壽建說,諸如此類的超級句子,是他這個“重慶文案前三帥”創造的。

說到這,你多少能感受到,這個中年人骨子裡的自信和正能量。

寫文案,就是說真話;造月亮,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哪怕這件事毫無賺錢可能性。”張老闆說。

張老闆請人制作的第一個月亮,是在7年前,用在了一次部門團建上。那晚,巴南區南彭鎮上的一個小島,有別於往日的冷清,大家把酒言歡,久違的放鬆,因為這個月亮鬧騰了起來。

“靈感就像緣分,說來就來。”張老闆就這樣開啟了造月亮之旅。

發光,喜歡它就創造它

張氏月亮與東方明珠

為了減壓,為了治癒自己,從小動手能力就不錯的張老闆,開始踐行自己的“造月計劃”。哪怕幹一些不賺錢,不被理解的事,甚至把手割破,他也想固執地試一試。

“那這些月亮的使命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家鄉情,我就時常想念鄉村老家,它可以發揮寄月思的作用。我也是一名狂熱的徒步愛好者,有些景區一旦夜幕降臨,就存在光源不足的問題,它能為夜色增色。另外,在郊野的篝火晚會上,發光的月亮也會成為大家的視覺中心。月亮不再遙不可及,它被人們架起來,吊起來,擺在一角,觸手可及,何樂而不為呢。

經過這些年的鑽研,張氏月亮已成功申請個人發明專利。為了不斷優化核心技術,他甚至購買了一臺大型外殼字固化平臺,從外殼,到電池組裝、調光器組裝、電路連接等等關鍵環節,都親手操刀。

“張氏月亮集團已經擁有了全產業鏈生產能力。”他說。

他的月亮現在越改越好,越做越小,從直徑2米、1米,做到了最小直徑0.3米、0.2米。放在車頂和後備廂不是問題,抱著、揹著、摟著,也不再是問題。

喜歡它就造就它。”終究是他點亮了自己的月亮。

有光, 給生活一些浪漫

書店裡觸手可及的月亮

張老闆的月亮,只一面發光,為什麼非要設置黃色光亮呢?說來也奇怪,無論調試哪種顏色,終究抵不過月亮本色

“或許原滋原味才是真。”張老闆向來的堅持,如今已得到100多名月亮愛好者的共鳴,其中多數為攝影師和女白領。這意味著,這輪明月已逐漸走進100多個不同人的家庭、不同人的生活和不同人的故事。最令他感到驚喜的是,為生活製造浪漫的人,遠不止他一人。大家揹著張氏月亮去到了西沙群島、川西,甚至國外。

“你可以想象,將人造月亮放在有磅礴的冰川、活躍的火山與燦爛北極光的冰島,會呈現出什麼樣的意境?”這並非一個比喻,而是真實發生的實事。連張老闆自己都沒想到,它的發明會帶給大家這麼多快樂。

“有位性格內向的年輕人,帶著月亮自駕旅行,一路與月亮合影,攝影素材足夠給自己做個影展。”

“一位去上海出差的企業高管,出差前把月亮寄到酒店,趁工作閒暇,帶上月亮去感受上海的秋天,落葉堆裡的月亮,成為了中外人士眼裡的焦點。”

“一位心存善意的小夥子,將隨身攜帶的月亮,放在70歲流浪歌手的身後,希望這位老人在這一刻發光、發亮……”

浪漫的故事仍在繼續。大家喜愛張氏月亮的理由只有一個——有光的地方就有希望

這也成為“張氏月亮集團”繼續向前的理由。

成為光

夢想照進現實

離重慶觀音橋不遠的地方,有著一幢幢穿著紅色“外衣”的建築,其前身為上世紀70年代的重慶白貓日化老廠,如今取名喵兒石創意特區

其中,一家設立在42棟的“涼臺有月亮書店”,悄然成為附近年輕人的聚集地。嘗試在這裡慢讀一本魯迅的《野草》,重溫一本童年時期憧憬的《安徒生童話》,品嚐一頓輕食,聊聊未來,豈能不快樂。這裡同時也是“喵村宇宙編輯部”。

不過,但凡你踏入其中,就能隨處瞧見閃閃發光的輪輪彎月。你沒猜錯,主理人必定是張老闆。

“會考慮量產嗎?”

“看起來很好做,工藝非常繁瑣。花了一些錢,請人設計工業模型,始終沒量產,主要是成本問題。”

“算不算一樁虧本生意?”

“不虧也不賺。市面上有月亮燈,我更想做隨拍神器。希望更多人把月亮背在身上。”

“家人支持嗎?”

“起初會覺得沒意義,但堅持一旦被看見了,就會贏得支持。愛人現在是我的分包商。娃娃是張氏月亮的小粉絲。”

張老闆說,成為光不難,但夢想終究會照進現實。別指望能掙錢,保持純粹、保持向上精神,才是最真。

喵兒石的年輕人聚集地

重慶晚報-廂遇記者 李琅

受訪者供圖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