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颼颼玉清秋,當翻滾的白雲擊退籠罩的灰黑雲霧,溫柔的陽光傾灑下來之際,重慶晚報-廂遇記者於10月7日,夢幻式“打卡”了才開館不久的潼南博物館。
藍天白雲下,博物館一切都是新的,除了展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自稱小劉,他是個帥氣高大的“00後”,他一邊說他歷史系畢業,才入職沒多久,是個新人,可能知道的不多,一邊大方地把他知道的給記者做了簡單介紹。
那,到底哪些展品很有趣呢?給大家挑兩件巨物和兩件萌物細細說說吧!
潼南博物館,位於潼南大佛街道石碾社區,毗鄰潼南大佛寺景區,館內設有5個展廳,首先進入的是恐龍展廳,展廳內陳設有亞洲最大的蜥腳類恐龍化石。
而展廳內部,最有趣的是這個大傢伙——“身高一米八”的馬門溪龍右股骨。它的旁邊還放了身高標識牌,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站旁邊和它比比高。
這是真的恐龍化石還是模型?小劉指著化石上的編號說:“肯定是化石。你看,上面還有編號,查編號就可以瞭解它出土的地方和時間。它是從潼南出土的。”
這真的是不花錢就可以摸的嗎,怎麼沒有玻璃罩?記者小心翼翼地輕輕摸了一下。小劉說:“這是為了讓來參觀的觀眾有更好的體驗。恐龍骨已經石化了,非常硬。輕輕摸沒有問題。”
剛才,我們已經見識了恐龍家族中的馬門溪龍的化石,現在就看看恐龍館角落裡的這個白色的小萌物吧!它是什麼呢?小劉說,這是在潼南發現的。最開始,博物館暫定為新生代第四紀的菌類化石,但有疑慮。
這個新生代,是一個地質年代單位。我們都知道地球有著46億年的歷史,從古至今依次為:太古宙、元古宙、顯生宙。顯生宙又分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每個代下面又分很多個紀,比如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這個時代生活著著名的恐龍家族。而新生代,從6600萬年前延續至今,是地球歷史上最新的一個地質時代。新生代三分“天下”: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258萬年前-至今)。
後來,記者諮詢了中國觀石協會會員伍定金,他另請教了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208地質隊正高級工程師、古生物學博士張鋒。兩人探討後回覆說,菌類、茄子、絲瓜、苦瓜等蔬菜不易形成化石,目前已知的蘑菇化石均來自琥珀,而人們發現的最古老蘑菇是來自白堊紀中期(距今約1億年前)的緬甸琥珀,僅保存了傘蓋部分。因沒有看到實物,僅從提供的照片初步鑑定,是白石珊瑚化石的可能性更大(注:石珊瑚又叫硬珊瑚,至今有存在。它們的化石最早出現在三疊紀中期)。珊瑚是有機寶石,其實是五顏六色的。
伍定金還說:“海生珊瑚中多數品種為有色珊瑚,如紅、藍、黒、黃、綠珊瑚等,紅珊瑚很珍貴。珊瑚自古是皇家收藏之物,佛家列為七寶之一。我也收藏有嘉陵江珊瑚,以及武隆、城口、廣元等地的多種珊瑚。此外,還有蜂窩珊瑚,鏈珊瑚,八射、四射廣元紅珊瑚等。在2007年,我曾在北碚嘉陵江觀音峽江家沱河灘發現有多種珊瑚化石。”
六千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烏木呢?走出了恐龍展廳,便看到全國最長的千年陰沉木,達35米。小劉介紹,這就是之前在潼南區桂林街道雙壩村2組涪江邊發現的陰沉木,品種為紅椿木和重陽木。有的年限標註為6000年,有的是4000年,有的是2000年。35米的那根標註為2000年。
紅椿木,古謂之“辟邪木、百木之王”,人們稱它是“平安樹”“吉祥樹”“發財樹”。莊子說: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不管紅椿木和上古大椿有沒有關係,但傳說,唐代的呂洞賓,就曾以紅椿木做枕頭,想必也是極好的。
而重陽木,又叫茄冬樹、烏楊、紅桐等。說起重陽,你可能會想起金庸武俠小說裡的王重陽,也可能會想到重陽節。那重陽木為何這樣取名呢?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古人重陽節登高時,常在樹下歇息,而重陽木下最為陰涼,故將重陽作為樹名;另一種說法是重陽有長壽之意,人稱千歲樹,故而得名。
這裡只攔了一下,沒有標註不能觸摸,那烏木可以摸嗎?小劉回答:“目前是保護性展示,可以輕輕摸,有的碳化掉渣。”記者看到,地上確實有掉落的黑色物。而烏木樹幹上,還有些小貝殼遺留在上面,這是滄海桑田的見證。時不時有小蝴蝶和小蜜蜂飛來,陽光下很是生機勃勃。
潼南歷史悠久,公元126年建制設縣,在唐宋時期經歷了輝煌的“四縣同置”,建縣歷史近1900年。潼南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建築展廳中,記者就看到了一隻可愛的標註為唐代的石獅子。
小劉諮詢後給記者介紹,這是原來“住”在獨柏寺裡的石獅。獨柏寺位於潼南上和鎮後溝村獨柏小學內。據《潼南縣誌》記載:“獨柏寺位於縣北五十里,唐時建,舊名慧日院,內有佛像,高丈餘,系巨柏雕成,飾金,寺因以名”。始建於唐代(公元826年),元代正殿翻修,歷經宋代明代至今,目前僅有正殿和後殿遺存。正殿在2013年被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佈年代為元。正殿系單簷懸山抬梁式木結構建築,奇特古樸,是重慶地域內最為古老的建築物,也是重慶目前僅存的元代木結構建築,值得人們愛護、觀賞、品鑑。獨柏寺裡的石獅,雕刻也雄渾強壯有氣度,目前只發現這麼一隻。所以它雖然沒有被放入玻璃罩裡,但旁邊有標註:不能觸摸。
那為何是唐代的石獅而不是元代的呢?小劉笑著說:這個就是要諮詢更專業的人士啦!
不管是唐代還是元代的,這隻小獅子若是能開口說話的話,估計真能說唐詩宋詞呢!畢竟,別看它體型小,但確實上千歲了……
(甘信榮等老師亦對本文有貢獻,一併感謝)
重慶晚報-廂遇記者 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