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STIC
FASHION SHOWS
DIOR 2024春夏成衣系列
每年的“金九銀十”對時尚界都意義非凡——這是時尚雜誌爭奇鬥豔、攀比創意的時刻,也是眾多品牌在四大時裝週各顯神通之際。近兩年,不少頭部品牌迎來送往、替換創意總監,也有在位多年者不斷輸出精彩秀場。今天,時尚芭莎藝術帶你瞭解本次時裝週最藝術的十大秀場。
01
DIOR
02
Louis Vuitton
LV 2024春夏成衣系列
03
Loewe
Loewe 2024春夏成衣系列
04
Alexander McQueen
05
Chanel
本次秀場靈感來自法國南部的早期現代主義建築諾阿耶別墅(Villa Noailles),由建築師Robert Mallet-Stevens為藝術贊助人諾阿耶夫婦(Noailles)修建,後者也是可可·香奈兒的好朋友和客戶。
從別墅的立體方格花園到迷人的下沉式花壇,這座建築的局部元素被巧妙融入該系列的條紋、格子等幾何圖案中,帶給人一種彷彿在南法度假的鬆弛感。
圖3、4:Chanel 2024春夏成衣系列
06
Maison Margiela
當男女模特身著相似的造型,低頭聳肩、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走出時,搭配背景音樂《Masculinity》中“我走路像男生嗎/我說話像男生嗎”的歌詞,你還能分清Ta們的性別嗎?
對時尚史瞭如指掌的設計師John Galliano總能巧妙將歷史服飾元素解構重組,並採用垃圾袋、塑料等廉價的材料,帶給人一場優雅、怪誕又前衛的時裝盛宴。
07
Miu Miu
在古典的巴黎耶納宮(Palais d'Iéna)內,伴隨著動感的節奏,卡塔爾裔美國藝術家Sophia Al-Maria的影像裝置《Gravity & Grace》將T臺一分為二,被形容為“一片技術廢墟的風景、一段在耶納宮內虛構的歷史”。古典的理性主義與奇幻的未來主義相碰撞,其創作無疑為整場秀錦上添花。
對末日世界著迷的Sophia Al-Maria曾創造了“海灣未來主義”(Gulf Futurism)一詞,展現她對中東地區的藝術美學探索,打造出兼具美與混亂的影像作品。
08
Undercover
藝術和時尚究竟是何關係?設計師高橋盾身體力行地證明兩者可以合二為一。作為日本最重要的在世時裝設計師之一,他同時也是一位肖像畫家。其首次畫展於今年九月在東京Target畫廊展出,殘缺的五官讓人浮想聯翩。其中三幅作品也出現在本次秀場的半身裙中,帶來一絲神秘氣氛。
同時,德國新萊比錫畫派代表人物Neo Rauch的畫作也以解構的形式大量出現在不同造型上。《紐約時報》藝術評論家Roberta Smith曾將Rauch稱作“從冷戰中走來的畫家”,其作品奇妙融合了波普、超現實主義和社會現實主義,讓人感到“活潑又壓抑,滑稽又真誠”。
Neo Rauch《Die Pumpe》,布面油畫,250×300cm,2021年
09
Avavav
近期,一些國貨品牌的發瘋式公關引發熱議。與此同時,第一次登上米蘭時裝週的Avavav在挪威設計師Beate Karlsson的手中也呈現出打工人在高壓之下的發瘋擺爛式敷衍,引發超高話題度。
無論是纏滿全身的銀色膠帶,還是“沒有時間設計”(No Time To Design)、“富得流油”(Filthy Rich)和“添加廓形”(Add Shape)等印在服飾和模特身上的標語,加上每個人急速的步伐,無不體現著對時尚行業快節奏的諷刺。這種“快”不僅是一季一季服飾的快速更迭,也指設計師被頻繁更換所籠罩在整個行業上的壓力。如何緩解?唯有發瘋……
10
Schiaparelli
坐擁創始人Elsa Schiaparelli留下的珍貴品牌檔案,創意總監Daniel Roseberry可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靈感不斷。本次秀場基於超現實主義藝術家薩爾瓦多·達利與品牌創始人合作的經典龍蝦裙,螃蟹、魚骨等紛紛化身配飾出現在不同造型上,龐大體積十分吸睛。
真實與超現實、粗獷與精緻、美國與歐洲……這些二元性概念成為該系列的核心。正如設計師所言:“我們今天必須明白,兩種情況往往可以同時存在。”
當下,商業化與藝術性之間的取捨,對處在時尚巨頭集團麾下的品牌而言似乎更加困難。既要叫好又要賣座,還要持續、穩定、快速地輸出好作品,否則就面臨被替換的風險,這對創意總監而言無疑壓力巨大。
在如此趨勢下,與藝術家聯名合作或許是一種“捷徑”:分擔出去一部分創意工作,節省了時間與精力,也讓服飾相對更有“深度”,同時還令更多當代藝術家為人所知,可謂多贏局面。你如何看待藝術與時尚的結合?最喜歡以上哪個秀場?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