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家,算得上是極致改造的代表。
改造前,43m²迷你戶型南向單面採光,客餐廳無光;廚房在正中間,導致從客廳到臥室的路線十分曲折幾乎沒有舒適可言。更關鍵的是,這套住宅是一對90後夫妻為結婚準備的婚房,除了滿足眼下的需求外,更要考慮到將來5-10年的需求,比如,是否要孩子?是否會跟老人住?未來是否有換房的打算?
如果前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YES”,那次臥一定是剛需。經常做小戶型改造的裡白設計團隊說,“以往在做小戶型婚房改造時,大家也經常會留言問,以後有孩子了怎麼辦?”。
這套建築面積53m²,套內面積43m²的住宅,位於北京豐臺區,屋主是一對在銀行工作的年輕夫妻,因為是婚房,希望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再拓展出一個房間,未來能作為兒童房或老人居住。此外,還希望衛浴間要乾溼分離,廚房最好是開放式,儘可能多做收納……
改造前戶型圖
根據屋主以上訴求,裡白設計團隊對原始戶型做了3大針對性的調整:
改造後戶型圖
1.將廚房移至客廳內,呈現客餐廚一體化佈局。廚房打開後,臥室的採光也能進到客廳,讓室內採光得到改善。
原廚房位置改為進入主臥的通道,同時利用過道面積增加一間約4.2m²的小次臥。
2.新增的小次臥利用地臺局部抬高,以軟簾代替門,保證臥室私密性和通透感。
為了解決收納問題,入戶門左側將玄關櫃的體量增大,做成了一面厚度約350mm的多功能櫃,與牆同色,視覺上也不會太突兀。
櫃子靠門一側放鞋和掛衣,靠沙發一側作為雜物櫃使用。
雖然套內僅43m²,為了滿足屋主的使用習慣,設計師還是為其實現了衛生間乾溼分離的佈局。
淋浴間和衛浴間各自獨立後,後者有了更加寬敞的使用面積,並以瓷磚做半牆裝飾,拼接防水漆,營造精緻復古氛圍。
洗漱臺側邊嵌入烘衣機,解決小戶型沒陽臺的晾衣問題。
獨立出來的淋浴間也能很好的隔絕洗澡時產生的水蒸氣,讓小暗衛的其他區域可以時刻保持乾爽。
屋主夫婦是較為典型的北京白領家庭,白天一早出門,晚上六七點鐘回家,三餐大部分時間是在公司解決,下廚頻率很低,相比油煙問題,他們更關心餐廚空間的互動性和顏值。
為此,設計師將廚房打開併入客廳,公區改為客餐廚一體化的開放式佈局,既消解了小戶型的侷促感,讓視覺更開敞,也滿足了屋主對做飯時可以無障礙交流的期望。
島臺兩側做儲物櫃,面向餐桌一側,四個高約357mm的開放格,兼顧裝飾與收納功能。
由於餐桌剛好在主動線位置,特意選了直徑90cm的圓桌,避免磕碰。值得分享的一個小細節是,島臺臺面下預留了3-4公分的內嵌空間,餐桌日常不用時可以推進去,不佔用過道空間。
廚房面積雖小但“五臟俱全”,烤箱、洗碗機能滿足業主日常下廚的基本需求。櫥櫃整體以洗-切-炒的下廚動線佈局,島臺也可作為操作檯的補充空間,兩功能區的切換,僅需轉個身就能完成。牆面背景以藍色復古磚點綴,搭配胡桃木色傢俱營造出屋主喜歡的法式復古風。
考慮到家中未來會有孩子或者老人居住,需要增加一間次臥。設計師利用原本過道的面積新隔出4.2平的空間,由於面積較小,拋棄了傳統室內門的形式,選擇拱形門洞+軟簾的形式代替,讓空間更具靈活性。
目前這裡主要作為休閒區使用,閱讀、放空或者冥想。
房內一側新增衣櫃,滿足臥室的基本收納功能。地臺可以代替床架,需要作為次臥空間使用時,只需要增加床墊,即可完成由休閒區到次臥的功能切換。
次臥對面在保證過道行走順暢的前提下新增了梳妝檯,剛好位於主臥門口,方便女屋主晚間護膚需求。
相較於公區多功能疊加的佈局構思,主臥的功能設定更加純粹一些,選用柔和配色烘托出放鬆身體和緩解壓力的氛圍感。
為避免雜物侵佔臥室,床尾定製3.25m長的大衣櫃,解決夫妻倆四季衣物的收納問題。
看完這套作品,不禁想起了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 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所說:每個人都理應擁有品質的生活,每個人都理應享有“奢華”,無論身處何地,無論貧富。
圖片與物料提供 / 裡白空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