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9月12日問界新M7正式上市,並且此次推出了五座和六座佈局的共五款車型,售價區間為24.98-32.98萬元。作為年度改款,新車雖然在外觀、內飾方面的變化不大,但在配置上進行了很大的調整,並且值得一提的是,其高配車型搭載了華為智駕平臺以及包括激光雷達在內的高階駕駛輔助硬件。
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問界新M7的具體配置表現如何,五款車型中哪一款的性價比更高、更值得入手。
新M7此次的前臉部分依舊採用了上下雙格柵的設計,上方格柵為窄條幅倒梯形、並與兩側大燈組相連,下方則是大尺寸的梯形設計,並且上下格柵內部均帶有鍍鉻飾條點綴。此外,連接左右大燈組車頭的貫穿燈帶也可點亮,同時下包圍兩側還設計有縱向仿進氣口設計,進一步提升了運動感。
車身側面的線條讓新M7的車身更顯修長,雙腰線的設計也帶來了不錯的層次感,此外其還提供隱藏式門把手以及20英寸輪圈的配置,同時還有21英寸15輻空氣動力學輪圈可選。
車身尺寸方面,其長寬高分別為5020*1945*1760mm,軸距達2820mm。車尾部分的貫穿式尾燈組造型,與前臉部分的大燈組形成了呼應。此外,新M7的後排還提供了後排隱私玻璃配置,座椅部分則提供了五座和六座兩種佈局可供選擇。配色方面,此次提供了5種車身顏色,分別為鎏金黑、深空灰、松霜綠、天青藍、冰晶銀,官方主打配色為冰晶銀和天青藍。
新M7內飾部分採用了簡潔明快的風格,依舊是環抱式座艙設計,其鴻蒙智能座艙3.0包含了10.25英寸曲面全液晶儀表+15.6英寸2K HDR中控屏。此外,內飾部分還覆蓋了Nappa紋真皮,搭配與內飾同色系的兩輻式多功能方向盤,並提供有韶華杏、琥珀棕和極夜黑三種內飾配色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新M7智駕版獨享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配備有1個頂置激光雷達、3個毫米波雷達、11個高清視覺感知攝像頭,以及12個超聲波雷達等共計27枚傳感器,可實現對動靜態目標(含異形物體)的全場景、全天候感知。其中,激光雷達可實現精準測距,高清視覺感知攝像頭可識別環境,並且前視雙目攝像頭更高達800萬像素。
性能方面,新M7搭載的是HUAWEI DriveONE增程電驅平臺,配備有1.5T增程式混動系統,並提供了兩驅和四驅版本。其中四驅版前後電機的最大功率130kW/200kW、峰值扭矩300牛米/360牛米,0-100km/h加速4.8秒,CLTC工況滿油滿電綜合續航1300公里、純電續航240公里,饋電工況下百公里油耗為5.6L;後驅版本則搭載有後置電機,最大功率為200kW、峰值扭矩360牛米。
目前新M7共帶來了五款車型,分別為六座版和五座版,其中六座版包含新M7 Plus 後驅版和新M7 Max 智駕版,五座版則有新M7 Plus 後驅版、新M7 Plus 四驅版,以及新M7 Max 智駕版三款車型。
下面就來看看這五款車型的具體配置表現,並根據各車型的配置差異來找出最值得入手的哪一款。
五座新M7 Plus後驅版24.98萬元的價格為全系最低,雖然是入門車型,但可以看到配置表現絲毫不差。不論是安全、舒適、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還是內外配置方面都做到了全面覆蓋,相比高階車型也只是差在了動力性能和華為智駕平臺方面。綜合來看,可以說是入門即高配,性價比相當高。
作為四驅版本,五座新M7 Plus四驅版和五座新M7 Plus後驅版最大的差別,就是升級為前後雙電機,性能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CLTC綜合/純電續航也稍有增加,但其他配置方面調整的十分有限。這一切的代價是需要多花3.5萬元,著實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五座新M7 Max智駕版搭載了智能駕駛計算平臺(華為智駕平臺),擁有包括激光雷達在內的更多高階智能駕駛硬件,但動力性能和其它配置方面基本與五座新M7 Plus四驅版一致。不過價格方面增加的並不多,僅需2.5萬元。
來到六座版的六座新M7 Plus後驅版,其相對五座 新M7 Plus後驅版僅僅只是增加了第三排座椅,以及與第三排座椅相關的功能,其他方面也只是增加了座椅材質的選擇。所以是否需要多花2萬元來買第三排座椅,就要根據自己實際需求來考慮了。
作為頂配版本,六座新M7 Max智駕版和五座新M7 Max智駕版的配置差別也只是與第三排座椅和座椅材質相關,價格也同樣是增加了2萬元。
選購前首先應先看看座椅佈局,五座和六座該怎麼選。從以往的經驗來看,五座版的銷量往往會明顯高於六座,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五座更大的單人空間或許要比多一個座位更重要,所以我們建議可以優先考慮五座的三款車型。
那麼這三款車型從配置層面來看,入門的五座新M7 Plus後驅版綜合性價比最高,基礎配置非常豐富,而且與其他車型差距也並不大,因此我們將其列為首選推薦車型。
而位於中間價位的五座新M7 Plus四驅版則有些高不成低不就、性價比表現並不突出。至於頂配的五座新M7 Max智駕版,由於搭載了智能駕駛計算平臺(華為智駕平臺),配備有包括激光雷達在內的更多高階智能駕駛硬件,以及四驅版的動力性能和續航能力。所以如果預算充足,又對高階智能駕駛輔助功能有強烈需求,我們的建議是可以考慮入手這款車型。
雖然這個想法不錯,但如何持續卻是個難題。
讓儘可能多的用戶為相關服務付費,可能會是未來互聯網行業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