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陰陽水火是相互依存、制約的。陰虛體質是相對陰液不足(水虧),因此陰虛體質會常見不潤燥澀,內熱上火之象,比如形體消瘦、官竅乾澀、心煩易怒等。陰虛體質的人養生就要注意鎮靜安神,少吃辛辣、多吃滋潤的食物。
我讀大學時,有一個同學在複習功課的時候,總要帶個盆,接點兒涼水,然後把腳放在涼水裡,手旁邊還要放兩塊石頭,摸著石頭看書。我很奇怪,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她說自己手心、腳心熱得根本背不下去東西,只能這樣做。我由此一下子就理解“陰虛內熱”“五心煩熱”是怎麼一回事了。因為內熱,所以這種人有時顯得很活躍,精力旺盛,但是活躍過分就成躁動不安了。
陰虛體質首先是先天稟賦,是父母給的,這是最主要的。其次是情緒長期壓抑不舒展,不能正常發洩,鬱結而化火,化火就會向身體內部燃燒消耗,使陰精暗耗。再次,長期食用辛辣燥熱的食物,也會加重和促生陰虛體質。
溫燥的、辛辣的、香濃的食物都傷陰。比如花椒、茴香、桂皮、五香粉、味精、辣椒、蔥、姜、蒜、韭菜、蝦仁、荔枝、桂圓、核桃、櫻桃、杏、羊肉等,這些食物並非絕對不能吃,但是要儘量少吃。在乾燥容易上火的天氣最好就不要吃,工作緊張、睡眠不好、尿黃便秘時也不要吃。如果經不起誘惑多吃了,就多喝湯水、多吃點涼性水果以制衡。
陰虛體質的內熱畢竟是虛熱,所以不可以無節制地吃很寒涼的食品,因為傷及脾胃更麻煩。菸酒則更應忌諱。
陰虛體質宜吃肉質精細的動物優質蛋白,如很新鮮的豬肉、兔肉、鴨肉、烏魚、龜肉、鱉肉、蚌肉、牡蠣、海參、小銀魚、鮑魚、淡菜等。肉類可以紅燒、燜、蒸、燉、煮、煲,儘量少放調料,保持原汁原味,這樣相對清潤、補益、溫和,吃起來不容易上火。就算食物不是熱性,經過油炸、煎、炒、燒烤以後,也會變得上火傷陰,所以不要煎炸、燒烤,或放花椒、八角、桂皮等,敏感的人一吃就上火。尤其是身在南方又陰虛內熱的女性,大都對食物的加工方式特別敏感。還有就是不要經常吃大火猛火爆炒的菜餚或火鍋、麻辣燙。
當然,不論哪種體質的飲食養生,並非只能吃適宜的食品,不能吃不宜的食品。日常生活中,在體質偏頗不明顯、身體沒有出現亞健康狀態時,只要營養均衡,什麼都吃,什麼都不過分就行了,沒有那麼嚴格的規定。《素問·藏氣法時論》告誡我們均衡膳食以維持生命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飲食的基本作用首先是“安身立命”,維持生命,其原則是均衡攝取,任何體質都適合。
但是在氣候發生明顯變化、工作疲勞緊張、體質偏頗明顯、出現亞健康狀態時則應該注意飲食養生,有目的地選擇適合或改善體質的食物,避免加重體質偏頗的食物。各種體質“飲食養生”所列舉適宜或不適宜的食物,出發點稍微高於“安身立命,必資於食”,而是帶有一定的調理寒熱虛實、輔助治療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