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金桂飄香,秋色宜人,本來是欣賞美景的好時候。
但是,對於一些經常過敏的人士來說,此時卻是過敏性疾病的高發期。
噴嚏不斷、流鼻涕;咳嗽、氣喘,不能安睡;身上長了紅疹,癢得厲害……
應該怎麼防治?
西醫針對過敏性疾病主要採用“五位一體”的治療方案:
第一,對症治療,如吸入性糖皮質激素治療哮喘、鼻噴糖皮質激素治療鼻炎等;
第二,避免過敏原,如花粉過敏者外出可戴口罩,回家後更換衣物、漱口洗臉,減少過敏原的吸入;
第三,脫敏治療,即通過反覆接觸過敏原,達到免疫耐受;
第四,自我監測;
第五,健康教育。
中醫認為,過敏與體質密切相關,可以採用內服湯藥、膏方、穴位貼敷等綜合調理方案。
取穴:迎香穴位於鼻之兩旁、鼻唇溝中。鼻通穴位於鼻之兩側、鼻唇溝上端盡頭。印堂穴位於兩眉頭連線中點。
按摩方法:揉迎香、鼻通、印堂穴各1~2分鐘;然後再用大拇指從迎香穴推鼻通和印堂穴50次。
功效:可以促進鼻部血液流通,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達到通鼻竅的效果。
原料:桔梗10克,杏仁10克,竹茹10克,白果6克,雪梨半個,大米50克。
做法:將桔梗、杏仁、竹茹用紗布包起來,清水浸泡15分鐘後用大火燒開。白果洗淨,雪梨洗淨切塊,將大米、白果和雪梨放入鍋中,與藥物一起小火煎煮30分鐘,等到大米軟爛,取出藥包即可。
功效:桔梗與杏仁相配,宣降肺氣以止咳;竹茹清肺熱、化痰止咳;白果斂肺止咳;雪梨潤肺止咳;大米健脾養肺,這些藥物和食材配在一起不僅可以輔助治療各類咳嗽,而且口感較好。
藥物組成:防風20克,浮萍20克,苦參20克,白鮮皮30克,地膚子30克,蛇床子15克。
使用方法:將藥物放到紗布袋裡,煎煮20分鐘後將藥汁過濾出來倒入洗澡水進行泡洗,每次10~15分鐘。
膏方是根據人的體質類型、疾病的症狀和體徵表現,按照中醫組方原則而確立的個體化處方,選用道地藥材並將之反覆煎煮濃縮後,摻入某些輔料而製成的一種稠厚的半流質狀劑型。
膏方有便於儲存、口感甜潤、服用方便、療效持久等優點。
過敏性鼻炎隸屬於中醫“鼻鼽”範疇,發作期以抗過敏、宣肺通竅、養血祛風等治法為主,平穩期治療以扶正氣為主,使用膏方調理具有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