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脫肛灸百會

     直腸黏膜脫出於肛門外即為脫肛,又稱直腸脫垂。輕度脫肛僅在大便時感覺肛門墜脹,且有物脫出,但便後能自行回覆。重度者開始大便時直腸即脫出,必須用手托起直腸,以助其回覆。

     脫肛除了與大腸有關外,還與肺、胃、脾、腎臟腑有關。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腎開竅於二陰,主一身之元氣。以上臟腑有病變都有可能影響大腸,發生脫肛。脫肛病機不外虛實兩端。虛者如久痢、久瀉、久咳以及婦人生育過多,身體虛弱,勞傷耗氣,以致中氣不足,氣虛下陷,固攝失司,而致脫肛;小兒先天不足,氣血未旺,或年老體衰,或濫用苦寒攻伐藥物,亦能導致真元不足,關門不固,而致脫肛。實者多因便秘、痔瘡等病,或溼熱鬱於直腸,局部腫脹,裡急後重,排便過度努責,約束受損,而致脫肛。

     脫肛的基本治療原則是升提固脫。取穴以督脈、足太陽經為主。主穴可取百會、長強、大腸俞、承山,其中百會是治療脫肛的要穴。若中氣下陷者,可加脾俞、氣海、足三里 ;溼熱下注者,可加陰陵泉、飛揚。

     操作 :百會用補法或灸法,灸法則於每日晨起及每晚臨睡前,用艾條灸百會穴各 1次,每次 3 ~ 5 分鐘。其餘主穴用平補平瀉法。

     百會是督脈與三陽經的交會穴,氣為陽,統於督脈,有昇陽固脫、醒神安神、開竅強體之作用,是人體強壯穴之一。故灸百會可使人體陽氣旺盛,有升提收攝之功,常用於治療脫肛與子宮脫垂。長強穴為督脈之別絡,又是足少陰腎經和足少陽膽經之會穴,位近肛門,可增強肛門的約束功能 ;大腸俞為大腸經氣轉輸之處,可充實大腸腑氣 ;承山位於足太陽膀胱經,此經別入肛中,故可疏調肛部氣血,配長強、大腸俞等治療脫肛。《席弘賦》曰 :“小兒脫肛患多時,先灸百會次鳩尾。”故添加鳩尾穴可供治療時參考。

     另外,也可配用納臍法治療脫肛,雙管齊下,療效會更好。

     取生黃芪 30 克,黨參 15 克,柴胡 6 克,升麻 9 克。用法:上藥共研細末,貯存備用。用時取本散 5 ~ 10 克,用食醋調,敷於肚臍,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 1次,脫肛嚴重者可加用本散方煎服,每日 1劑。有益氣、提陷、止脫之療效。

     治脫肛灸百會效果不錯,重度脫肛或局部感染者,應綜合治療。同時應積極治療原發病,針對誘發原因如慢性咳嗽、慢性洩瀉、便秘、痔瘡等患者,要配合治療原發病取得療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