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蘋果CEO庫克到訪立訊精密位於浙江嘉善的工廠,興致勃勃地參觀了Apple Watch產線。一些網友戲稱:嘉善原先是盛產黃桃的地方,現在居然也生產“蘋果”了。
6年前,庫克也曾出現在立訊精密的崑山生產基地,留下一句“超一流的工廠”的評價,以及一張與車間女工的合影。
兩次參觀,一直在旁邊微笑陪同,看上去像是普通車間女工的,正是立訊精密的董事長王來春。
21歲跑到富士康打工,32歲辭職創業;得到庫克賞識,公司成為蘋果產業鏈的核心供應商之一,與富士康同臺競爭;2023年登上福布斯中國“2023傑出商業女性100”榜首,位列《2023胡潤全球富豪榜》第360位;立訊精密今年先後入圍中國民企500強、中國企業500強和世界500強(首次上榜)……
王來春人生的絕大部分時間,以及立訊精密的壯大軌跡,與中國製造業的發展相交疊,也是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時代縮影。瞭解她的故事後,很多人會說:她不是一個從開始就擁有太多選擇的人,但她始終能在有限的機會里做出正確的選擇。
21歲跑到富士康打工
你可能知道,潮汕出了李嘉誠、劉鑾雄、謝國民、馬化騰等知名的企業家和富豪,但並不一定會聽說,還有一位白手起家的潮汕女性企業家。
1967年,廣東汕頭澄海槐澤村的一戶普通家庭中,迎來了一個女孩。父母為她取名王來春,家中還有兩個哥哥王來喜、王來勝。從五六歲開始,她便跟著長輩學習做抽紗等手工活。王來春說,小學學雜費和兒時春節的新衣服,大多是靠自己做手工活賺來的。
高考那年,13分之差,王來春與大學失之交臂。此後,她曾報考警校,準備進入深圳大學夜校深造,最終由於家境原因而放棄。
1988年,臺灣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在大陸開設第一家工廠——深圳海洋精密電腦接插件廠。深圳距離潮汕只有300多公里,珠三角的迅猛發展當時吸引了大量潮汕年輕人,也包括王來春。21歲的她,選擇離開家鄉,拎著行李進入富士康,成為首批員工之一。彼時的中國以及電子產業,剛好處於騰飛的開始。
這可能是歷史給予的一個機遇。和王來春同批進的員工還有149人,但能在艱苦的環境中堅持下來的並不多。她在富士康幹了近10年,從流水線上的小工做到管理上千名員工的課長。這個提升能力、積累資源的過程,為她日後事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許多人是以混日子的態度去工作,但我沒有混過一天日子。工作之外,學習成為我每天的第二職業,我覺得學習無處不在。”多年後,王來春這樣總結這段打工經歷。
站在富士康的肩膀上成長
1997年,隨著全球電子產業的擴張,富士康逐漸成為電子代工的龍頭企業。身處其中的王來春也被激發出了更大的夢想。她選擇辭職,與二哥王來勝共同出資購買香港立訊公司,開始創業之路。當時,富士康也希望培養一些高管出去創業,以合作伙伴的身份經營富士康產業上下游的一些生意。2004年,立訊精密工業公司正式成立。
在經營業務上,立訊精密學習富士康,從研發、買賣電子連接線和連接器做起。立訊精密初期的生意也大多來自富士康,兄妹倆靠此積累起了第一桶金。
在管理模式上,王來春也深受郭臺銘影響。她還把郭臺銘的一些語錄印成標語,掛在工廠車間。在往後的若干年裡,富士康一直是立訊精密的核心客戶,佔其營收的一半左右。
2010年,立訊精密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在招股書上,股東名單裡除了位列第一和第二的王來春和王來勝,還有一個名字格外顯眼:郭臺強(郭臺銘的親弟弟)。
成為“蘋果代工之王”
2010年,喬布斯發佈iPhone 4,拉開智能電子產品爭霸時代的大幕。第二年,王來春和立訊精密迎來了轉折點。這一年,立訊精密通過收購的方式,首次進入蘋果中國供應鏈,搭上快車開啟擴大事業版圖的征程。用王來春很中意的一句話來說,這可能就是“與鳳同飛,必出俊鳥”。
根據浦銀國際的相關資料,可以梳理出立訊精密切入“果鏈”的一條清晰脈絡:
2011-2012年,Macbook/iPad內部連接線,通過收購崑山聯滔電子60%股權切入;
2013年,iPad Lightning/iPhone Lightning Macbook電源線;
2016年,iPhone轉接頭,當時iPhone 7發佈,耳機改為Lightning接口;
2017年,iPhone聲學器件,通過併購專攻聲學技術的蘇州美特切入;
2017-2019年,Airpods/Airpods Pro組裝;
2018年,線性馬達、LCP天線、無線充電接收端;
2020年,iPhone 12 mini組裝,通過收購緯創切入,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iPhone代工廠;
2020年,Apple Watch組裝、SiP封裝,此時已具備系統封裝能力;
2021年,金屬結構件,通過收購日鎧電腦切入;
2021年,iPhone 13 Pro組裝,通過收購緯創切入。
就在昨天,蘋果公司透露,目前,立訊精密正在協助生產的產品,包括3款iPhone 15機型,以及蘋果首款碳中和Apple Watch。上個月,王來春還向媒體表示,公司正在為明年初上市的蘋果頭顯Apple Vision Pro做生產準備。
2013年之前,富士康幾乎承包了iPhone的全部代工;而如今,它要面臨的競爭對手,除了和碩、緯創,還有立訊精密。2011年剛接到蘋果第一筆訂單時,立訊精密只有500名員工在服務蘋果;但今年的高峰期,立訊精密全球員工規模已超34萬人。
王來春知道,蘋果的品控極其嚴苛,為此她下足了功夫。為了讓手機上的貼膜沒有任何氣泡,研發團隊做了20多次試驗;聽說競爭對手出現良品率低和交貨期慢的短板,便快馬加鞭調整生產線的流程和標準,在最短時間內將蘋果無線耳機AirPods的良品率和出貨率提升到100%。
2017年,庫克結束在烏鎮舉行的第四屆互聯網大會後,便轉道前往立訊精密在崑山的生產基地參觀。他前腳剛走,50%的AirPods訂單後腳就送到了。立訊精密成功擠掉英業達,成為全球最大的AirPods代工廠。
一邊繼續吃紅利 一邊“去蘋果化”
覆盤這些年,王來春在幾個關鍵節點的決策,推動了立訊精密的發展:2004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4年,儘管當時的代工業務獲益頗豐,但王來春意識到,只做代工非長久之計,獨立開拓客戶、研發自己的產品,才是企業長久發展之道。
2011年,立訊精密正式切入蘋果核心產業鏈,邁入增長快車道;2021年,王來春推出“三個五年計劃”,全方位發展消費電子、汽車、通信、工業、醫療等業務,在汽車業務領域制定Tier1(一級供應商)業務進入全球前十的戰略目標。
對於“果鏈”企業來說,深度綁定蘋果是一件迷人又危險的事,“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隱患誰都懂。
一方面,蘋果的訂單給了立訊精密快速成長的機會。數據顯示,2018年以後,立訊精密每年的營收與淨利潤增速逼近或超50%。尤其是2020年10月,公司市值創下4405億元的最高紀錄,超過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的市值。
另一方面,與蘋果的綁定越深,立訊精密受“果鏈”的波動影響就越大。比如,2021年傳出立訊精密吉安工廠大幅裁員的消息,當時外界猜測可能與AirPods訂單需求延後有關。更何況“果鏈”企業還存在被移出供應鏈名單的風險,眼下也已不再是“得蘋果者得天下”的時代。
這幾年,立訊精密已著手橫向佈局新業務:2022年初牽手奇瑞進軍新能源汽車賽道。汽車業務,被認為是立訊精密未來業績第二增長曲線。
談到對奇瑞的百億投資,王來春表示,這是出於公司長遠戰略規劃的考慮:“目前,中國汽車行業正面臨百年不遇的機遇。但術業有專攻,立訊精密不會自己造整車,汽車零部件與消費品零部件是完全不同的賽道。”“立訊精密仍然將從汽車零部件切入,以Tier1為定位。”
她希望10年後,“大家提到立訊精密時,不僅會想到它是消費電子品牌的核心供應商,還能想到它是眾多汽車品牌客戶的Tier1供應商。”
事實證明,王來春的投資眼光也很獨到。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奇瑞有一半以上(64.8萬輛)的新車都銷往了中東、東南亞等海外地區,以一己之力佔據了國內汽車出口量的19%。
前些天,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充滿信心地宣佈:“明年奇瑞將不會再客氣,一定會進入全國新能源汽車排名的頭部。”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童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