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最狗血朝代:事兒多,命短,麻煩比誰都多… (4)
其他藩王都沒有把白痴皇帝晉惠帝放在眼裡,都在拆西晉牆角。
只有司馬乂自始至終都在維護西晉皇權,力圖重新恢復西晉皇權統治。
如果是其他藩王,早就挾天子以令諸侯了,之前楊駿、賈南風、司馬倫、司馬冏都是這麼幹的。
但司馬乂不一樣,他一控制洛陽,既不想當司馬倫這樣的謀朝篡位的亂臣,也不想當司馬冏這樣驕縱跋扈的權臣。
他知道晉惠帝不能理政,他希望有一個周公一樣的人物輔佐白痴哥哥。
司馬乂心目中的周公,是小他兩歲的弟弟成都王司馬穎。
當初他敢為了幫太子司馬遹,怒懟賈謐,這叫不畏權勢;
司馬倫篡位後,司馬穎馬上起兵討伐亂臣,並且功勞很大,並不像司馬顒那樣首鼠兩端;
幹掉司馬倫之後,司馬穎開倉放糧,救濟災民,還厚待陣亡將士,積極穩定洛陽形勢;
而後又大度的把功勞全推讓給司馬冏,自己回到鄴都。這是什麼,這完全就是大公無私,忠貞體國的大忠臣啊。
司馬穎的這些表現,再加上他實力強大,讓司馬乂始終堅信,自己這位好弟弟才是能安定天下的周公。
在司馬穎離京前,兩兄弟有次去祭拜父親司馬炎的陵墓。
司馬乂情真意切,語重心長地對司馬穎說:這天下是先帝開創的基業,你要好好守護它。
司馬乂這話意味深長,內容很是嚇人,因為當時做主的可是司馬冏。
司馬乂這話一出,在場的人都很害怕,有些話是不能聽的,有些事是不能知道的。
可司馬乂敢作敢當,就留在了洛陽,像一顆釘子一樣,釘住了司馬冏。
就算司馬冏不先動手,估計司馬乂也會幹掉司馬冏,然後讓司馬穎上臺輔政。
果然,當司馬乂掌握朝政後,事無臣細都會向鄴城的司馬穎報告和詢問。
老實說,如果司馬穎真能如司馬乂所願,西晉還是有救的,這是西晉王朝新的曙光。
司馬乂怎麼會想到,他想讓司馬穎做周公,司馬穎卻想當皇帝,司馬穎想要的,司馬乂根本給不了。
司馬乂看走眼了,司馬穎不是忠臣,而是更無恥更混蛋的亂臣。
更要命的是,司馬乂崛起太快,實力和資歷並不能服眾,河間王司馬顒馬上向司馬乂發起了挑戰。
以往的八王之亂,都需要一份詔書,先是真的,後來是假的,總之需要一個名頭,或者遮羞布。
太安二年(303年)七月,司馬顒派李含代表他入京,然後聯合侍中馮蓀、中書令卞粹等人企圖刺殺司馬乂。
好在司馬顒的陰謀被皇甫商告發,司馬乂逃過一劫,馬上幹掉了李含等人。
這年八月,司馬顒命麾下頭號大將張方率七萬精兵,出函谷關直撲洛陽。
司馬顒的出兵,司馬乂並不意外,令司馬乂吃驚的是,司馬穎竟然不顧手下人反對出兵二十多萬,和司馬顒一起夾擊他。
可憐的司馬乂,他把心窩子都掏給最好的兄弟,這個國家最可靠的棟樑,天下最值得信賴的周公。
可司馬穎卻在他最需要援助的時候,給了他兇狠歹毒的一擊。
司馬乂來不及心痛,只能想著怎麼打退司馬穎、司馬顒二十七萬大軍的進攻。
司馬乂知道司馬顒和自己已經沒有和談的可能,但司馬穎不一樣,兩人是親兄弟,他天真的以為司馬穎只是一時糊塗,應該還有和談的可能。
他不願激化和司馬穎的矛盾,寫了封信給司馬穎,信中高度評價司馬穎的功勞。
最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近乎哀求的請求司馬穎看在列祖列宗,看在天下蒼生的份上,不要出兵。你要是不滿意我在洛陽執政,我大可以退位讓賢,讓你來執政,你這又是為何。
可利慾薰心的司馬穎不為所動,反而擺出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勸司馬乂投降。
嗯,他和司馬顒起兵是為國為民,司馬乂抵抗就是禍國殃民。
於是,西晉王朝爆發了一場自統一天下以後最激烈、最殘酷的大戰。
司馬穎、司馬顒以為近三十萬大軍一出動,洛陽指日可下,但司馬乂的頑強超乎他們的想象。
司馬乂徵發十三歲以上男子從役,進行最頑強的抵擋,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敵軍的進攻。
而後,司馬乂在祖逖(就是聞雞起舞的主角之一,接下來另一個主角劉琨也會出場,敬請期待)的建議下,令雍州刺史劉沈率兵一萬直接抄司馬顒的老家長安。
司馬顒一看,洛陽沒打下來,自己卻後院起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能自己率兵回家救火,同時咬緊牙關,讓軍中第一大將張方領軍和司馬穎一起繼續猛攻洛陽。
到了永興元年(304年)正月,司馬乂大敗司馬穎,斬獲司馬穎六七萬兵馬。
司馬穎倒是不急,他兵強馬壯,這點損失他承受得起,非要拿下洛陽不可。
但司馬顒可急了,自己接連被劉沈打敗,眼看著大本營長安隨時有可能不保,就算打下洛陽,自己老家都沒了,也只能是為他人做嫁衣,因此他想讓張方撤兵回援長安。
司馬顒一想撤,司馬穎就急了:老叔,你撤什麼啊,眼看著洛陽就快堅持不住了,你這一撤不前功盡棄了嗎?
司馬顒這一撤,司馬穎就成了一支孤軍,此時正值深冬,屯兵堅城,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我,還玩個毛線。
司馬穎和司馬顒不甘心就此撤兵,可又一籌莫展,無可奈何,只能望城興嘆。
就在司馬穎、司馬顒欲退不退之際,一個驚天變故出現了!
這傢伙也是一個善於刷聲望的傢伙,年紀輕輕,名聲很好,朝野尊敬。
其實,這也是西晉藩王發家致富的第一捷道,藩王們的富貴全在洛陽,要想發家,必須得有個好名聲。
後來司馬越以高密王世子的身份擔任騎都尉,與琅邪王司馬伷之子司馬繇一同在東宮侍奉講學,授任散騎侍郎,後任左衛將軍,加任侍中。
司馬越這傢伙一直呆在京城,不顯山不露水,但他是八王裡最隱忍、最陰毒、最危險的人物,就像一條毒蛇,關鍵時刻總能置敵於死地。
這條毒蛇別的能力不行,搞政變兵變實實在在是把好手。
雖然他只是是個小囉囉,但也立下了功勞,因此被晉升為東海王。
司馬越成為八王當中唯一一個不是司馬炎封的藩王,這說明他的資歷非常低,是八王中的小字輩。
事實上,在洛陽的十幾年,他一直都是個被人忽視的小角色,最威風的時候應該是司馬冏立司馬覃為皇太子的時候,司馬越晉升為司空、領中書監。
不過這樣的頭銜唬不住人,司馬越就是一個閒人,他不甘心,可不甘心又能怎樣?他手裡沒兵沒權,只能忍著,只能冷眼旁觀。
司馬越忍了十多年,親身經歷了太多太多的政變、兵變,這讓他積攢了很多經驗,成為一個政變專家,行走的政變百科全書。
當司馬乂頂住了叛軍一波又一波攻勢,即將取得京師保衛戰勝利的時候,司馬越將這麼多年學到的政變經驗,施展在了司馬乂身上。
正月二十六日,司馬乂被罷免一切官職,押赴金墉城,而後司馬越打開城門,放叛軍先頭部隊進城。
叛軍一進城,禁軍就後悔了,因為進城的叛軍一個個並像他們想得那麼強大。
守城的禁軍將士是很慘,可城外頂著寒風暴雪攻城的叛軍更慘。
這個時候,禁軍將士們的腸子都悔青了,他們想把司馬乂搶出來,重新領導他們抵抗叛軍。
消息傳出,司馬越慌了,司馬乂要是再上臺,他就死定了。
司馬越當即就想殺了司馬乂以絕後患,這時他手下潘滔對他說,這事你用不著動手,你就耐心等著好了,自然有人動手。
司馬越眼珠子一轉,馬上就懂了,他把司馬乂交給了張方。
正月二十八日,張方放了一把火,將司馬乂推進了火裡。
熊熊烈火中,被綁住手腳的司馬乂慘呼痛嚎,極力扭曲著身子…
功敗垂成的禁軍將士泣如雨下,就連叛軍將士也於心不忍,痛哭流涕。
在一片罪惡的火光中,司馬乂被活活燒死,年僅二十八歲。
他有魄力,有雄心,竭盡全力,想力挽狂瀾,拯救這個紛亂不堪的國家。
他年輕,忠誠,大度,想輔佐司馬穎,共同安定這個瀕臨破碎的天下。
可惜,大廈將傾非人力可以挽回,司馬乂最終死於背叛,死於陰謀。
長沙王齊王司馬乂成為八王之亂當中第五個犧牲的八王!
接下來,八王之亂就成為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角逐的舞臺。
很快,司馬穎率軍進城,分兵五萬,駐守洛陽十二道城門。
而後他大開殺戒,將司馬乂在禁軍中的所有支持者全部殺掉,對中央禁軍大換血,換上自己的心腹。
託司馬穎的福,洛陽城中再增添無數冤魂,繁華的西晉國都,在經過半年戰火的摧殘下,幾乎成為了一片廢墟,廢到司馬穎都看不上眼。
司馬穎毫無愧色,反而十分激動,酣暢淋漓,他是有理由激動的,現在天下藩王,以他實力最強,兵馬最多。
更妙的是司馬越和司馬顒只是先帝司馬炎的堂兄弟,只有他是先帝爺的親兒子。
無論是血緣,還是實力,他都是離皇位寶座最近的那個!
司馬穎笑了,得意的笑了,誰將成為天下之主,還用多說嗎?
不過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想成為皇帝,還需要再耐心等待一段時間。
很快,司馬穎在奪得丞相之位後,下令班師,回守鄴城。
司馬顒打仗能力著實一般,被劉沈打得滿頭是包,長安岌岌可危,洛陽之戰一結束,他趕緊下令張方率部馳援長安。
張方臨行前,本著不能白跑一趟的想法,對洛陽大搶一通。
可洛陽已經被司馬穎掌控,張方搶洛陽,就是搶司馬穎的東西。
張方搶宮女幹嘛?沒辦法,司馬顒窮啊,軍中無糧了,張方就是把這一萬多宮女當軍糧!
不過他確實是個猛將,一回到老家,馬上就擊敗了劉沈,劉沈被司馬顒腰斬。
戰爭一結束,這一萬多個宮女,也已經被張方吃得差不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司馬顒也好,司馬穎也罷,抑或是罪魁禍首張方,他們都是漢人,血脈備純的漢人。
所以,當權力不受控制,當殘暴無法抑制,漢人和胡人一樣,都會化身野獸,成為魔鬼。
雍州戰事一結束,各懷鬼胎的司馬穎、司馬顒、司馬越開始分贓談判。
這年二月,司馬穎先廢了晉惠帝第二任皇后羊獻容,再廢了司馬覃太子之位,繼續當清河王。
而後司馬顒上表走了個過程,讓司馬穎成為皇太弟、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
只有晉惠帝一死,司馬穎就能成為西晉王朝下一任皇帝。
司馬穎成為最大贏家,成為西晉王朝新任話事人,封地增加了二十個郡,並且繼續由部將石超率兵駐守,遙控朝政;
司馬顒也不差,擔任大宰、大都督、雍州牧,從此雍州成為他的地盤,雍州、關中連成了一片,不過朝廷的事他是插不上手的。
司馬越最慘,表面擔任了守尚書令,殘破的洛陽成為他的地盤,可洛陽司馬穎有兵駐守,他拿到的好處有限。
但司馬越有一個最大的優勢,他離皇帝最近,他最方便挾天子以令諸侯。
不過很顯然,這是一次分贓不均的協議,一切平穩只是假象,只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坐下來鬥個地主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一起鬥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