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上過班的人,是懂得把週末玩出長假感的

這屆上過班的人,是懂得把週末玩出長假感的

請假羞恥

Be Ashamed of Asking for Leave

996ICU、2.5天休假政策……工作與假期,從來都是這屆年輕人最關心的話題之一。而最近,延長週末、拒絕“請假羞恥”成了熱門話題,年輕人開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想辦法改善生活。

週末要怎麼“手動”延長?

“請假羞恥”從何而來?

而在如今,年輕人如何處理工作和生活之間的關係?

他們又期待怎樣的工作和生活狀態?

我們找到四位受訪者,希望從他們的故事裡透視這屆年輕人對待生活與工作的態度。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圖片均已經過授權)

延長週末後

有了清爽充實的一週

一隻潔

我現在在一傢俬立大學裡做建築設計,工作早八晚五,也暫時接管學校裡的一些宣傳工作,生活過得很充實、很有成就感。

之前,我是名自由職業者,每天日夜顛倒,生活沒有秩序。前一天晚上和朋友出去玩,白天睡到下午,晚上再出去玩。當時,整個人沒有精氣神兒,做事情也無法專注。收拾房間和車也都隨心,沒有固定的時間和緣由,收拾完還會感覺很累,有時可能好幾個月都不打理。

今年8月份,我在一本“雞湯書”上看到“延長週末”的方法。之後,我便開始用週四作為分界,晚上收拾下房間和車,提前做完週末要做的事,週五就會變得特別輕鬆。

如果週五還約了朋友下班聚會,一天的效率都會特別高。前段時間,一個閨蜜過生日,我們約在了週五晚上。那天我一直在想著趕緊把工作做完,去給她買花、買蛋糕,結果因為白天注意力集中,工作還完成得更好。

我覺得建立一個期待峰值很重要這樣的話,白天就總會感覺晚上有件特別開心的事情要去做,就會為它掃清障礙,把所有工作在下班前做完。而如果能把週五晚上作為一個期待的目標,甚至會覺得連週三週四都過得很快,相當於在心理上變相縮短了工作日。

一隻潔在車內佈置的茶桌

而在週末,一旦失去上班、打卡、考勤等等制度的約束,就很容易浪費時間,覺得週末一眨眼就過去了。

但早起會讓人感覺一天的時間變長。

初秋時,有天我很突然地早起了,呼吸到了這個城市最新鮮的空氣。當時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好像什麼都是新的,人的精神面貌也都是嶄新的;空氣中絲絲涼意,很舒服,就像小時候課本里說的一樣。

現在,我還是會在週六睡個懶覺。但偶爾早起,我就會去晨跑,呼吸新鮮空氣。跑完洗個澡,會覺得一整天都清清爽爽的。白天則多學一些建築知識,或者追劇、看電影,這樣會明顯感覺週末變長了,可以做更多事,也知道怎麼去面對生活、完善自我。

一隻潔在畫廊

大學剛畢業時,我是“世俗”的,換了一家又一家寫字樓,對人生毫無規劃,總覺得只要能賺到錢的就是好的。後來機緣巧合,我進入了一家畫廊工作,從此和藝術沾了邊兒,現在做的建築設計,也是畫廊工作經驗的加持產出。

我是個更看重生活情趣的人,常常傷春悲秋,想象力豐富無邊,也允許自己時常沉浸在這種狀態裡,以保持共情和想象力。不過,我也喜歡在工作中忙碌的狀態,但工作和生活還是要有嚴格且明確的分界線

 那時做的

才是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妮可

我不喜歡加班。上班的8小時裡,我會盡力高效地去完成任務,這樣在下班時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剛開始工作的兩年,下班後,我會比較無所事事,享受、放鬆比較多,比如看劇、看綜藝,或者吃飯逛街。後來有段時間,我要備考一級建築師,考試很難,要抓緊一切時間去準備,結果養成了習慣:如果晚上不做點什麼,就好像白過了一樣

現在,如果晚上我想學習,就會看書備考;如果想放鬆,就玩玩拼圖、樂高,搞DIY,打理一下花,或者打掃衛生。每天具體怎麼安排要看心情,要看幾點下班、累不累。

妮可的拼圖

最近我喜歡上了跳爵士舞,每週有兩到三天要去跳一兩個小時。跳舞讓人很有成就感,尤其是我之前沒有舞蹈基礎,剛開始就會非常上頭。一個小時內,你就可以跳出半支成品舞,而且不管你跳得好不好,都會有人拍視頻,讓你看到成果。

其他的幾個工作日的晚上,我會在家裡比較安靜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跟朋友出去聚一下。

想要延長週末是因為“週末太短”。

以前過完週五,我就會在週六睡一個很長的懶覺,一直睡到中午;起床後無所事事,躺著看看電視,一天就過去了。到了週日時,一想到明天又要上班,就會開始焦慮,很難過。

開始延長週末後,我擁有了比較完整的兩天時間。一天在家裡做比較安靜的事情,花半天打理養的花,剩下的半天看看書、看看電視,或者做點小飲料、搞些小手工。另一天,我一般會出去玩,9點多起床吃早餐、出去剪個頭,下午citywalk一下、吃點好吃的東西,晚上喝點酒。像這樣,每天都可以做很多事情,就不會覺得週末啥都沒幹,很快就過去了。

妮可家裡的一角

我希望在工作之外,自己的時間能更多一些,做小紅書賬號也是想要看看自己能利用這些時間創造什麼價值。我們肯定還是要工作,但至少對我來說,工作和生活一定要分開。

人們希望在工作裡體現一部分價值,但那只是很小部分的我,而此外的時間要完全是自己的。因為那時做的,才是我真正感興趣的事情,這樣我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

我覺得世界本該如此

人就應該這樣活著

小煎

我目前在一家新能源公司做財務,去年七月入職,每天從早八點半工作到晚六點,中間休息1個半小時。新能源行業加班比較嚴重,但我習慣高效處理工作,基本不加班,也很少考慮其他人是否在意,領導是否覺得我工作不飽和等等。

到公司兩三個月之後,我對工作比較得心應手了,就開始想辦法取悅自己。

比如,週一很痛苦,我就會希望早點起床,期待一個豐盛的早餐,通勤路上走慢一點,欣賞路邊的一些特別的東西。”

如果有喜歡的電影上映,我就會選擇7點的開場時間,6點下班後趕緊去看。週五晚上我也會跟朋友去聚餐,回家之後再痛快地熬個夜,週六早晨9點起來,騎個車,回來開始嶄新的一天。

平常的工作日夜晚,11點多就要休息了。但有天晚上,我和一個朋友從光明區騎行到了龍華區,騎了20多公里、2個小時左右,我們吃了烤肉,差不多一點才回去。

那晚“不太平靜”,南方的天說變就變,路上下了些小雨,我們沒有任何準備。但就在當時,我獲得了一種罕有的體驗,沒有循規蹈矩地去做些什麼,讓我感覺到一種很原始、很純粹的快樂,覺得世界本應該這樣,人就應該這樣活著。

小煎在騎行

有時我會在週末出去旅遊,感覺就像突然又處在了另一個生活狀態。上個月,我去了柳州,那邊和深圳完全不是一個風格,高處都是山而不是樓,晚上走在街上,猛一抬頭就會看到一個龐大的山體出現在面前,自然的衝擊力很大,讓人“巨物恐懼症”發作。

我們租了電動車,騎了半天,沿著山脈繞了一圈,走走停停,逛了很多景點。在山間騎電動車的時候像在捕捉風,那種自由的感覺甚至讓我忘記幾個小時後即將回到深圳,返回到工作之中。

小煎在柳州旅遊

其實,我覺得很多年輕人在工作時都挺厭世的,甚至到了很壓抑、很黑暗的地步。可能一部分原因是很難適應工作環境,不知道職場中要不要合群、跟領導怎樣共處一室、請假羞恥等等這些問題怎麼面對。這也是我的困惑。

對我而言,“延長週末”或者旅行會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人”,不單單是在工作,而是去平衡工作和生活。我會希望自己的工作不要出偏差,而在這之外,則想更多地愉悅自己,提升生活品質,把每天過得精彩。

請假是你的權利

Wendy

我現在大四,目前在一家外企實習。

之前的前兩段實習期間,我也請過假,但最多隻是一兩天。當時,我要先構思:怎麼說會委婉一些,什麼理由能夠讓領導信服我;理由最好要合理且加一點“嚴重”的前綴,比如輔導員說不能請假、必須要到場等等,讓領導覺得:“哎喲,我必須得給你批。”

暑假前,由於準備考試,我要請一週多的假。這次更糾結,覺得會不會請假時間太長,給領導留下的印象不好,這樣會不會耽誤工作……

我和工位旁邊的一位正職同事關係很好,就跟她說了我的顧慮,“××(主管)會不會很在意這種點啊?我應該怎麼說比較好?……”甚至還問她:“你覺得我當面說好呢?還是在微信上說好呢?”

但她講,“你放心大膽地請就行了”,讓我不要有太負擔。當時,領導剛好從一邊走過來,她鼓勵我現在就去說,我有點慌,不知道怎麼開口,又問她該怎麼和領導講,她回了一句:“直接說唄。”

我真的走了過去,結果甚至連理由還沒講,領導就說:“好。”接著他就批了假,只是讓我提前把工作對接好。

現在回想起來,這種“請假羞恥”可能是來源於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學生心態”。

高中時,學校管得比較嚴,大家也都很努力,有些同學生病了還會在教室裡堅持學習,這類情況會被老師當做優秀的事例在班上表揚,慢慢就導致了請假的心理負擔。

當時我就會想:自己請假會不會給家裡人造成麻煩(請假需要家長和老師說)?會不會因為請假頻率太高,讓老師覺得我沒有在認真學習?……

不過,這可能也跟公司的文化、氛圍和效益有關。我知道有一些企業要走非常正式的流程,領導還要逼員工說一個正當理由。我有個朋友實習的部門很忙,甚至他上午9點多坐到電腦前時手機電量100%,到下班時電量還能有90%多。但是因為有時要上課所以必須請假,領導就會有些陰陽怪氣,在他第二天回來的時候用諷刺的語氣說:“你昨天請假幹嘛去啦?”

在外企沒有這樣的顧慮。當時請假時,那位正職同事跟我說:“請假是你的權利,不要說有正當理由,就算是‘非正當理由’,即便只是想要短暫地出去放鬆或旅遊,也可以直接請。”她自己確實也是這麼做的。幾個月前她受傷了,在家裡休息了一週;還有一次,她週一下午要出去玩,上午才去找領導,也只是簡單說了一句:“××,我下午要請個假。”

Wendy實習時的快樂瞬間

以我現在的眼界和憧憬來說,我覺得理想狀態是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我不希望把工作當做生活的全部,也不希望自己一直處於非常緊繃的狀態;而是更想在自己下班後有時間去運動,週末有時間去公園玩。當然,這或許是比較美好的想法。

(以上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你有沒有“請假羞恥”?

撰文 阿毀 


編輯 Sissi Hua


校對 Pomelo


排版 良樂

先生推薦

為了解決精神內耗

年輕人開始“斷親”

今年花得最值的錢

我們猜你也逃不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