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已過,秋意漸濃,在傳統飲食中,有“秋吃根”的說法。
那麼,在仲秋時節,哪些根菜值得吃呢?
山藥:補肺氣強免疫
山藥又稱為薯蕷,自古就是補氣佳品,它補而不滯,不熱不燥,無論男女老少、體健體弱,都可食用。
對秋季抵抗力差,容易寒邪入體的人來說,適當多吃山藥有補虛、增強免疫力、滋補肺氣的好處。
《本草新編》中盛讚山藥“有功而無過”。
現代研究認為,山藥中所含的澱粉消化酶是蘿蔔的3倍,秋天多吃山藥,能助消化防積食。
蓮子枸杞山藥粥
材料:蓮子肉(去皮,去心)20克,懷山藥30克,枸杞子15克,粳米100克。
做法:分別將上述材料洗淨瀝乾後,加水適量,文火煎煮至稀稠粥狀,即可食用。或先煎煮蓮子、山藥、枸杞兩次,濾出藥液,以藥液代替水與米同煮成粥食用。
功效:補腎固精。腎虛體虧,腰膝痠軟、神疲乏力、多尿甚則遺尿、遺精、眼目昏花者可以長期服用。
芋頭:養脾胃通腸道
芋頭入脾胃經,《滇南本草》記載芋頭可以治療中氣不足,長期食用有補肝腎、添精益髓的功效。
然而,與普通的滋補食材不同,芋頭在“補”的同時還有“洩”的作用。
“補”能增進食慾、養胃補氣;“洩”能化痰養肺、散結理氣、潤腸通便。
桂花糖芋苗
材料:新鮮小芋頭5個,食用鹼少量,藕粉、桂花醬適量。
做法:沖洗掉小芋頭表面泥沙,上蒸鍋蒸5~10分鐘,蒸熟後剝皮、切塊;處理好的芋頭塊兒大火燒開後轉中小火慢煮,少加鹼面以提亮色澤。小碗內倒適量藕粉,冷水調開,在芋頭軟爛時加入,以增加濃稠感。加入桂花醬,攪勻即可。
功效:桂花糖芋苗是一道金陵名點,香甜可口。有健脾益胃、補中益氣的功效,能振奮食慾、增強人體免疫力。
蓮藕:潤肺健脾養胃
蓮藕是蓮的地下莖根,生食與熟食功效各有偏重。
生藕性偏涼,具有化痰行瘀之力,可通竅,能通氣血,所以它涼而不滯,婦人產後雖忌生冷,但因為藕兼具止血止痛和活血行瘀之功,所以也可適量食之。
藕熟食接近薯類,不僅能充飢,更能補心脾之血、益五臟之陰、補脾胃、益氣力、實下焦,故中焦氣虛或下焦不固而易瀉者,可多食熟藕。
桂花糯米藕
材料:蓮藕1節,糯米100克,糖桂花適量。
做法:糯米洗淨,用水浸泡一夜。蓮藕去皮,距一頭2釐米處切開,藕節作蓋子,將糯米灌滿藕孔,蓋上蓋子,用牙籤扎牢。蓮藕放入蒸鍋,蒸1小時。晾涼後切片,碼盤,澆上糖桂花即成。
功效:熟藕性溫,可健脾開胃、益血生肌、止瀉,與健脾益氣的糯米合用,既可止瀉,又能止血,尤宜脾虛洩瀉、便血者。
茭白:生津止咳除煩
茭白是我國特產蔬菜,與蓴菜、鱸魚並稱為“江南三大名菜”。
茭白有蔬菜中的“水中參”之稱,又含有蛋白質、糖類、維生素B1、維生素B2、胡蘿蔔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成分,尤其是其中的鉀含量豐富,能輔助調節高鈉飲食引起的高血壓。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茭白味甘性寒,具有解熱毒、消燥除煩、生津止咳、利二便之效,特別適合在燥邪傷人的秋季食用。
但由於茭白性寒,脾虛、腹瀉之人不宜多吃;腎功能不全者要少吃,因為它所含有的草酸較多。
什錦茭白炒裡脊
主料:豬裡脊100克,茭白50克,胡蘿蔔20克,紅椒10克,毛豆少許。
調料:蔥、姜、料酒、鹽、豉油、胡椒、花椒粉、水澱粉、食用油各適量。
做法:1.將豬裡脊洗淨、切片,加蔥、姜、料酒、鹽、豉油、胡椒、花椒粉、水澱粉醃漬入味。2.茭白切菱形片、胡蘿蔔、紅椒切片,毛豆洗淨後用開水焯1遍,去除豆腥味。3.鍋內放食用油,先將裡脊片入鍋爆炒至八分熟,出鍋備用。4.鍋內再次放食用油,將毛豆、胡蘿蔔、茭白片入鍋爆炒片刻,加入茭白片、紅椒及鹽、豉油共同翻炒至熟即可。
功效:此道菜餚,茭白與多種蔬菜以及高蛋白低脂肪的豬裡脊肉共烹飪,菜品營養豐富熱量低,口感美味多樣,適合各類人群食用。
白蘿蔔:生津潤肺利咽
白蘿蔔性涼味甘辛,但生吃、熟吃側重的功效不同。
白蘿蔔生吃能生津潤肺、清熱排毒,秋冬嗓子疼痛、扁桃體發炎的情況,喝生蘿蔔榨汁能緩解不適。
白蘿蔔熟食有下氣消食、化痰導滯的功效,可緩解脾胃虛弱導致的虛性腹脹、吃多了引起的食積腹脹、胃腸動力不足引起的便秘腹脹、受寒引起的寒性腹脹以及痰多咳嗽。
蘿蔔乾貝粥
材料:白蘿蔔500克、乾貝50克、大米200克。
做法:先將白蘿蔔削皮、洗淨、切絲,乾貝放進微波爐中火加熱20秒,取出趁熱拆絲,連同洗淨的大米一起置於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約煮1小時成粥,精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脾益肺,開胃消食,潤肺化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