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有福利
43年前,1980年的一天,來自美國的道格拉斯夫婦倆在西湖邊有段不尋常的偶遇。
他們為西湖邊的老奶奶和小男孩拍下了合影,回國後,把照片沖印出來後按老奶奶所寫地址寄來杭州,後來又收到了一封回信,信裡告訴道格拉斯,老奶奶已經去世了,謝謝他們,說這是老人生前唯一一張與曾孫的合影。
(道格拉斯先生)
這份美好的情誼,一直存在道格拉斯夫婦倆心裡,他們也一直記掛著照片上的小男孩。
道格拉斯的故事,讓很多橙友表示感動。
迪迪子樂樂醬:40年後,依舊被惦念的跨國情誼令人動容,希望能找到當年的小男孩,給這個故事續上一個完美的結局。
星晴:杭州的美麗情緣。
阿錳:“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希望這段中美民間友誼佳話有好的後續。
沒人愛俱樂部部長:穿越時空的美好。
東方虹:好有意義的書信往來,希望能架起兩國人民的友好橋樑。
還有不少橙友說自己也曾有相似經歷,來杭州的外國友人給他們拍過照片。
西湖邊記錄下
三位18歲花季女孩的芳華
橙友@21世紀撒克斯影業:我媽年輕的時候也有張照片是外國人拍的,好像還是聯合國啥的,在西湖邊。
這位橙友的媽媽姓杜,今年63歲。那段偶遇,發生在1978年的一個夏天,那會,她才18歲。
1978年,是恢復高考的第二年,那時,杜女士還是年輕的小杜,“我們剛參加過高考,等著成績放榜,我和另外兩個同學一起去西湖邊”。
杜女士家住在慶春路,和同學約好在花港觀魚碰頭,三人一起在那遊玩的時候,一對夫婦帶著一個小女孩走過來,和她們打招呼。
“夫妻倆看著30多歲,女的還大著肚子,小女孩大概四五歲樣子”,杜女士回憶,“他們說是從美國紐約來,在聯合國工作。男的好像姓陳,女的姓楊”。
“他們說看我們穿得很活潑,想給我們拍張照片”,那個年代,大家穿著普遍都是白黑藍,杜女士那天穿著紅色短袖加白色褲子,梳著雙丸子頭(當時稱這類髮型叫“哪吒頭”),“衣服是我姐姐給我做的”,另外兩位同學穿的是白色短袖加白色褲子,梳著兩根羊角辮,人群中,三個花季女孩看著很靚麗。
45年前,杜女士和同學在花港觀魚合影,紅衣服者為杜女士
三個女孩大方地點頭,很高興地配合“臨時攝影師”擺好姿勢,“咔嚓”,記錄下三個女孩的芳華。拍完照,大家相互告別。
過了幾個月,杜女士收到來自美國紐約的信,信裡夾著她和同學的照片,“那位楊女士告訴我,她回去後,生了個兒子。”那個時候,國內市面上還沒有彩色照片,看到這幾張彩色照,女孩們都覺得很新鮮,同學們知道了也很羨慕她們。
杜女士說,當年高考,她們三個同學都失利了,她和一位同學參加工作了,她考入了一家絲綢廠,另外一位同學繼續復讀,第二年考上了大學,後來成了一名數學老師。
“很珍貴的一段記憶”,現在,彩色照片已泛黃,帶著歲月的痕跡,當年的小杜和同學們也都退休了,她們偶然還會想起那個炎熱的夏日午後。
橙友@自己人:30多年前讀小學一年級,在麴院風荷,一個新加坡叔叔給我拍了一張彩照,背面還寫了一段話,第二天把照片交到了我所住大院的值班室。
“我在西湖小學讀一年級,當時我們都是自己放學走回家的”,回家路上,經過麴院風荷,一個30多歲的叔叔手裡拿著照相機走過來,和他打招呼,“喊我小朋友,問我叫什麼名字,自我介紹說他來自新加坡”。
大概看小袁長得虎頭虎腦的,和小袁聊了幾句後,新加坡叔叔提出想給他拍照,拍好照片後,還問他住在哪裡,說會把照片送給他,“我就告訴他我住址”,袁先生說自己當時沒想過照片會真的送來。
第二天晚上,爸爸把照片給他,他才知道,原來第二天下午,那位新加坡叔叔還真的把照片送來交給了值班室,值班室的人認識他,就交給了他的爸爸。
“照片背後,還寫著一段話,鼓勵讓我好好學習,五講四美三熱愛等,文字充滿了時代感”,袁先生說,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張彩色照片,那時候普遍都是黑白照片。
為了尋人,有讀者建議可以跟杭州中美友誼民間紀念館瞭解下,記者聯繫到杭州中美友誼民間紀念館創辦人潘傑與範祝華夫婦。
杭州中美友誼民間紀念館在1998年開始籌備創建,到現在有20多年了。其間,館址幾經遷移,2017年,搬遷到現館址所在的中山北路419號。這也是全國唯一的一家中美友誼民間紀念館。
潘傑和範祝華老師
潘傑老師現在90歲了,範祝華老師也75歲了,夫婦倆收藏了很多中美民間友誼史料和故事。
記者翻看兩位老人收集記錄的資料,兩位老人努力回憶,暫時還沒有發現與道格拉斯相關的線索。
潘傑老師回憶,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國際交流才剛開始,當時來杭州的外國人還不多,進入八十年代中期後,國際交流逐逐漸增多。
據老一輩文旅行業有關人士回憶,上世紀八十年代,外賓一般入住的酒店是杭州飯店和華僑飯店。
不過,現在杭州飯店已經沒有了,杭州飯店是香格里拉酒店的前身。1984年,在杭州飯店與隔壁西泠飯店合併基礎上,浙江省旅遊局與郭鶴年合作,打造一家全新的五星級酒店,首次將“香格里拉”品牌引入內地。
1987年11月26日,裝修一新的杭州香格里拉飯店正式開業。這是杭州歷史最悠久的合資飯店,也是內地首家香格里拉。當年,去香格里拉的酒吧喝杯啤酒,是屬於那一代潮男潮女的潮流。
那個年代,在西湖邊有個“英語角”,就在原杭州飯店那,杭州英語愛好者的“口語天堂”,也是很多年輕人開始國際交流的起點,馬雲也是那裡的常客。
都市快報曾報道過馬雲和澳大利亞莫利一家的友誼故事。今年2月,馬雲和莫利一家的照片在社交平臺被髮布,這段帶著歲月的友誼故事徐徐展現開來。
43年前,1980年的夏天,15歲的馬雲是一名中學生。為了練習英語,經常一有空就跑去西湖邊,主動給來西湖遊玩的外國遊客當導遊,偶遇來自澳大利亞的莫利一家。馬雲和莫利一家在西湖邊留下了第一張合影,分別之後,雙方經常通信。
1985年,經歷了三次高考的馬雲,因為英語成績突出,破格被杭州師範學院外語專業錄取,成為大學生,莫利一家寫信邀請馬雲到澳大利亞,並資助他讀大學。
2004年,淘寶誕生,但老莫利去世。正在探索廣闊未知的中國互聯網的馬雲悲痛不已。
2017年2月3日,馬雲在走訪澳大利亞期間,向當地的紐卡斯爾大學捐贈了2000萬美元,約合1.3億元人民幣。這個獎學金的名字叫做:Ma-Morley(馬&莫利)。
據《杭州日報》報道,1980年,剛從原西湖中學畢業不久的胡煒,一時還沒找到工作,父母讓他去學點英語,胡煒開始自學,他需要找人練口語。
胡煒聽說杭州飯店常有外籍遊客下榻,決定去碰碰運氣。沒想到,還有不少年輕人和他“英雄所見略同”,一來二去,胡煒結識了不少練英語的小夥伴。
當年,年輕人為了練習口語,每天騎自行車趕到杭州飯店,經常主動找外賓聊天,漸漸地,成了他們每天的必修課,“英語角”隊伍也越來越壯大。
胡煒也由此結識了澳大利亞Therese女士,Therese女士為他們拍了合影。2018年,Therese女士來尋找照片上的三位小夥伴,後來,經過努力,這段跨國友誼再次續上。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