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男團教父”性侵旗下藝人,整個社會為何幫他遮掩數十年?真相讓人窒息


以下是正文▽

作者 | 一半麥子

來源 | 砍柴書院(ID:kanchaishuyuan)


最近,BBC一部紀錄片在網絡世界引起軒然大波——


在這部紀錄片中,日本偶像教父約翰尼·喜多川性侵公司多名藝人的醜聞曝光,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如此惡劣的現象甚至長達數十年才浮出水面。


隨便截取其中的一些採訪,就覺得非常難以想象:


“喜多川桑汗毛重,刺刺的。當睡衣一脫,他的嘴就上來了,會碰到牙齒,很疼。”


“去洗個澡吧,他洗了我的全身,就像我是一個布娃娃。”


看著這些刺眼的文字,完全可以想象當時發生的一切。


如果說是喜多川利用管理者的身份脅迫這些孩子也就算了,


讓人驚愕的是,很多受害者並不覺得自己受害了,反而把被性侵看作是難得的機會,甚至為了爭取機會大打出手;而家長們,也鼓勵孩子主動“獻祭”自己……


因為只要獻祭成功,就可以獲得資源的傾斜,儘早出道甚至成為明星,賺取不菲的廣告費。


香港首富李嘉誠曾說過,不擇手段的成功,就算贏了也是失敗。


只要能成功,再不擇手段也可以;只有功成名就了,為所欲為也沒關係——這樣的 “成功”觀念,真的正常嗎?

在喜多川性侵醜聞曝光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在日本的風評並沒有受到很大影響。


一位叫Ryu的前練習生說道,他在傑尼斯待了10年,遇到過喜多川幾次過火的按摩,但他認為,雖然知道這樣做不對,但這麼多年自己從不恨他,直至今日,也很喜歡他,甚至愛他。

想法相似的還有現在當牛郎的Ren。在Ren看來,這不是什麼大事,只要能出名,有這樣的機會,自己一定會接受。


乃至媒體在街頭採訪時,甚至有路人表示,無論如何喜多川都是偉大的,甚至比肩神明。


而之所以有這種判斷,一方面的確源於喜多川對日本娛樂產業的傑出貢獻,是他創造了愛豆一詞,讓日本娛樂圈發生了巨大改變。


但更深層次上,這種無腦的“成功論”真的引人深思。再大的貢獻也無法掩蓋他在人品上面的猥瑣。


這就好比一坨巧克力味的屎,難道就改變屎的本質了嗎?


在一部分人眼裡,也許是的。


負面新聞持續多年後,喜多川於2019年逝世,當時有多達8萬8千多的普通民眾參加告別會。到今天,許多追星人提起他,還是一口一個“喜爺爺。”


對成功和名利的渴望壓過一切,願意不擇手段往上爬的人,比比皆是。


2010年湖南衛視《零點鋒雲》節目中,作家安意如曾明確表示:假如自己是演員的話,如果陪導演睡一覺就能讓事業前進一大步,那她願意主動被潛。


這樣的回覆,與其說是真性情,不如說這種歪風邪氣已成為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幾十年如一日地存在著。


對那些有錢或有名的人,大家往往不關注他是怎麼成功的,而只看到他成功後的光芒。似乎手段再齷齪也沒關係,只要成功了就可以洗白。


所以王思聰打人被警察帶走,新聞底下一堆人說:


“接地氣,打人都親自動手。”


“來打我吧,為啥捱打的不是我?”


如果做這些事的只是普通人,不是著名富二代王思聰,同樣的行為會引來這些評論嗎?


不會的。


“有錢”這種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才讓網友美化了他的形象,甚至連暴力犯罪都能當個梗,嘻嘻哈哈就過了。

2019年的東京大學開學演講上,上野千鶴子一句話引起無數人共鳴:“努力也未必有回報的世界正等著你們。”


正是努力很難得到對等的收穫,才讓越來越多的人想著“走捷徑”。


文章開頭我們提到,傑尼斯未出道的Jr.們,為了爭取機會不惜犧牲身體。


這背後的背景是,能人輩出、競爭激烈的日本娛樂圈。而身為龐大造星機器的傑尼斯,更是一個殘酷的地方。在這裡,多的是十來歲進入事務所,熬到近三十歲也無法出道,最後只能黯然退社的大齡練習生。


當用盡全力也不一定能達到目標的時候,人們就試圖用一些見不得光的方法往上爬。


因此,當面對性侵的時候,他們已經不覺得那是剝削和侵害了。只要能讓喜多川高興,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於是,紛紛搶著被他性侵。


日劇《白色巨塔》裡,也有著類似的情節。


醫學部的晉升充滿了利益糾葛和勾心鬥角,為了往上爬,醫生財前不擇手段。


他通過岳父在醫師會的人脈,約見了在新教授選舉中有投票權的大人物,買通他們,讓他們為自己投票。


因為治療方案有誤,導致了一個病人提前離世。在被病人家屬告上法庭後,為了贏得官司,他當著法官的面,將責任全推給下屬,把自己摘得乾乾淨淨。


就這樣,在為達目標不擇手段的過程中,財前逐漸迷失自我。明明為了救死扶傷才學醫,最後卻變得草菅人命。一步一步地,與初心背道而馳。


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個“財前”,最終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人性的惡會被極大程度地激發。而這些罪惡又會反向倒逼人們繼續去攫取資源,從而形成一個惡劣的閉環。


在這種情況下,三觀不三觀的已經不重要了,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更好地生存才是王道。


一旦秉持這樣的定律,人類其實與禽獸無異,眼裡只有資源,沒有三觀。


良善會是可笑的憑證,這是我們渴望的世界嗎?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還沒有陷入日本這種殘酷的競爭。


可是,我們依然有值得深思之處:


在就業壓力席捲的今天,無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有人選擇擺爛,而有人則選擇如前文一般的“唯成功論”。似乎只要活成人上人,就是唯一的人生攻略,因此職場變成戰場,人性鬥爭習以為常。


也許是太能體會付出很多,卻看不到回報的心情,看到別人不擇手段往上爬的時候,普通人已經不覺得憤怒。


而當某個極其傑出的人,做了很惡劣的事情,人們關注的依舊是他身上耀眼的部分。所以會有一部分人對“潛規則”習以為常,甚至覺得是人之本性。


但取得成就再難,也不是自甘墮落的理由,也不能成為無限縱容“成功人士”的原因。因為這種異化的成功觀念,惡果會落在每一個人頭上。


還記得去年號稱“一分錢吃酸菜魚”的羅敏嗎?


他當年為了斂財,創造校園貸,通過誇張的營銷與合同中語焉不詳的條款,騙了無數大學生。又以高昂的利息和威逼恐嚇的追債方式,讓很多人不堪重負跳樓自殺。


可2022年,他又回來割韭菜了。


羅敏融資成功,開了一家名叫“趣店”的公司,主營預製菜,天天宣傳著拉寶媽分銷加盟。


試想,如果這次,人們還像對王思聰、喜多川之流那麼寬容,羅敏就可能還在用骯髒的手段斂財;那麼某一天,他的鐮刀是不是就換個花樣,落到我們自己身上來了?


抵制唯成功論,才能將“羅敏們”擠出市場,只有這樣,品質良好的“良幣”才有存活空間;普通人,才能更加安全。


寫在最後。


在這個物慾橫流功利的時代,似乎擁有香車別墅、富甲一方才有幸福的資格。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平淡的生活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簡簡單單走正道,或許沒有辦法賺大錢,但收穫的是內心的安靜。


與之相反,唯成功論者,絲毫不顧及過程,只看重結果;每一步走偏都是自己選擇的,到最後積重難返,也只能任自己被慾望吞沒。


“凝視深淵的人,深淵也在凝視你”。


那些異化的成功論,終有一天會反噬到所有踐行它的人和它的擁躉者身上。



書院作者簡介:一半麥子,一個致力於讓理想優美落地的現實主義者。本文轉載自砍柴書院(ID:kanchaishuyuan)閱讀和寫作是一種力量,不限於表達自我,也不止於賺錢養家。

獅子生活合作聯繫方式:15875245670微信:siw514。


Scroll to Top